麻雀少了,青蛙不見了,公園裡安靜了,小動物們都去哪兒了?

今天,再去濰坊國家溼地公園,小時候“青草池塘處處蛙,枝頭花叢時時雀”的景象卻沒有了,整個公園裡一片寂靜,除了喜鵲偶爾飛過,樹林裡悄無聲息,湖水中萬籟寂靜,只剩下規劃清晰,處處乾淨整潔的公園。

猶記得幾十年前,這裡泥土芳香,岸邊小道上雜草叢生,一路過就能驚起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好不熱鬧;溼地裡湖水肆意流淌,青蛙叫聲不絕於耳。

幾十年間,不禁想問:麻雀少了,青蛙沒了,它們都去哪兒了?

麻雀

其實,如果細心觀察,麻雀不僅少了,而且種類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變異種類多了,習性也有所改變,這是為什麼呢?

麻雀的減少要從兩個階段講起來,第一階段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滅雀活動,麻雀被誤認為是害鳥予以消滅,五年多時間消滅麻雀近二十億隻,讓中華本土麻雀幾近絕跡。後來,從外進口了數百萬只麻雀進行了補充,所以現在國內麻雀種群分為進口麻雀、本土麻雀和雜交麻雀三類。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農業技術的發展,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滅害蟲的同時,對以害蟲為食物的麻雀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並根據不同習性對麻雀種群類別產生了篩選性影響。以害蟲為主食的傳統本土家麻雀種群數量銳減,以穀物草籽為主食的樹麻雀影響較小,本土種群進一步縮小。

除去上述兩主要影響,現代化的程序也加速了麻雀的數量減少,如今家居條件變好,鋼筋水泥的結構使麻雀在房屋牆洞做巢的習性失去了條件,麻雀是以洞穴為巢的動物,通常在房屋瓦片下築巢,如今沒有了這些條件。

食物減少,規模化的種植農作物,以及單一的農作結構,機械化沒有了多種多樣的農作物,食物多樣性和梯次結構改變,導致食物匱乏,麻雀數量減少。

捕獵,2008年前,麻雀未被列入保護動物,曾經被作為野味捕獵,有人曾豎起千米大網進行濫捕,幸好如今該現象已經被禁止。

種群變異,由於進口麻雀與本土麻雀雜交,產生新的麻雀型別,有白色、彩色、紅頭等多種新雀型。

總得來說,麻雀的減少與人類的影響息息相關,保護好自然環境是恢復麻雀種群數量的關鍵。

青蛙

青蛙不僅僅是少了,更重要的很多地方已經絕跡了,曾經公園裡、水渠邊、稻田裡甚至山間的溪水裡,無處不在的青蛙是人們最常見的小動物。可如今,不單單難見其面,更是聞其聲都難,它們去哪了?

農藥的應用,如今稻田裡用農藥更高效的消滅害蟲已經是常見的做法,然而這卻讓青蛙深受其害,吃了有毒的蟲子和水體汙染導致其數量銳減。

以前常見的雜草叢生的土渠道被水泥渠道代替,不適宜青蛙生存繁衍,失去了部分棲息地。

地下水減少,很多河流變成季節性河流,平時乾枯,暴雨時候洪水沖刷,平時的溪流、水塘不復存在,青蛙繁殖地大量消失。

人為捕食,青蛙在歷史上可被用作食材,稻田邊常見有人捕捉青蛙,有的成為利益性捕捉,這給本來為數不多的青蛙更是雪上加霜。

水體汙染,小時候游泳捉魚的小河流,如今有幾條還清澈如往昔,大多數變成了汙水河、人工河,不適宜青蛙的生存。

氣候變化影響,前幾年,有科學家觀察了亞馬遜流域一從未受到汙染和人類影響的溼地,發現青蛙種類從二十幾種下降到七種,初步估計是氣候變化的影響。

總之,麻雀少了,青蛙沒了,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全人類的重視,保護野生動物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成大,最終我們保護的將是整個地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