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料到,擁有ASML的歐盟,也開始擔心晶片,或要求臺積電建廠

晶片是塊肥肉,誰能擁有技術和產能,財源滾滾;晶片也是塊難啃的骨頭,歐盟擁有先進的光刻機,也僅供應了全球不到10%的晶片。臺積電在美國工廠的選址剛確定,這邊歐盟也坐不住了,這個月底,布萊頓將與臺積電歐洲負責人開會,弄不好也要邀請臺積電赴歐建廠。臺積電成為香饃饃,一邊是擁有技術的美國,另一邊是抱著光刻機的歐盟,貌似怎麼選都不對,哪邊都得罪不起。臺積電既然已有亞利桑那州晶片廠投資計劃,再到歐盟建晶片廠,還有可能嗎?

會不會建,張忠謀說了算,但如果臺積電真的到歐洲建廠,可能百害而無一利。臺積電佔有全球半數以上的晶片產能,相當於一個大西瓜,臺積電自己佔了一半。問題的關鍵是,臺積電新建工廠和晶片產能是兩碼事。並不是建的工廠越多,能夠佔有的晶片產能就越大。晶片也是產品,不可能被無限供應。

過去臺積電的產能,已基本能保證市場供應,即便隨著智慧汽車和小家電對晶片的新增需求,也有上限。不斷擴建晶片廠,造出來的晶片賣給誰?關鍵問題是,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新建的工廠,已是5nm晶圓廠,英特爾和三星也要建高階晶片工廠。現在歐盟也要建,而且目前來看,歐盟建廠不僅僅是為了自給自足,也想分得全球晶片市場的一杯羹。

鬧了半天,美國也好,歐盟也罷,其擴充自己晶片產能的基礎,是建立在臺積電搬新工廠過去,那臺積電現有的晶圓廠咋辦?如果未來真有一個大客戶,臺積電是放在現有的工廠生產,還是放到在亞利桑那州,還是拿到歐盟?臺積電的節奏卻另闢蹊徑,內部董事會會議後,決定擴建南京工廠,先守住28nm新增市場,似乎更加重要。美國有技術,那是理論的東西,不能直接變成晶片,歐盟有光刻機,那是晶片製造裝置,沒有人才的參與,照樣弄不出晶片。

臺積電雖是代工環節,到在供應鏈全球化的狀況下,誰能拿出產品,誰就能成為“明星”。對於臺積電而言,技術不能沒有,光刻機少不了,但前提是有市場,沒有市場,產能給誰建,晶片又給誰用?歐盟和美國想到了一起,都計劃擁有臺積電的產能,殊不知臺積電自己也左右為難,又怎顧得上別人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