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慾是一種有關生命的許諾——欲、性以及死亡

這是單華偉的第二百六十八篇原創文章

縱慾

每個人都有慾望,有衝動,有

縱慾

的衝動,而這種

縱慾

意識,總是把人引向激情,最終導致貪婪、狂熱和暴力。

慾望所指向的,是一種期待,但弔詭的是

,貪婪和暴力這些東西,是沒有期待的,它們是

“反期待”

的,它們只關心一件事:釋放當下的激情。

而這種想要縱慾的衝動,卻

同我們對毀滅與死亡的焦慮深深連線:我們知道自己要死,所以我們希望及時行樂,希望讓一切的活動,包括性活動等,賦予色情和激情的色彩。

因為當我們

狂歡

釋放激情時,

才足以讓我們感覺自己在對抗死亡的深淵,在對抗死亡那毫無回聲的沉默。

透過這個過程,

縱慾

似乎變成了有關生命的許諾

,當我們感受到那種激情的時候,也似乎在感受生命。

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性焦慮中,有一種死亡的憂慮:我們有性焦慮,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要死,所以總是有一種繁衍生息的期待,不管要不要生小孩,性活動,總是指向

“生”的,因為它讓人感受到生命力,感受到“生”本身。

生與死

是什麼讓生有了意義?我們可以說,是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是親情友情愛情等等。

但仔細思考,我們之所以會覺得這些東西可貴,其實是因為

我們知道自己有一天必然會死

,所以才會如此珍惜。

想一想,如果我們能永生,永遠不會死,有無窮無盡的時間去享受無窮無盡種不同的東西,你真的還會珍惜你現在珍惜的東西嗎?當然不會。

所以,不難理解,

是死亡,讓生有了意義

甚至,我們可以說,所謂的生的意識,生命的意識,其實也就是死亡意識,因為意識到死的必然,我們的有限的

“生”,在邏輯上才得以成立。

這真的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思路,生生不息的美,居然是以必然的終結和死亡,才得以成立。

但是,人類在總體上,是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的,所以,我們

總是對死亡保持一種排斥的態度

,對屍體有一種恐懼,那嶙峋白骨,是

“你一定會死的”的一種呼喚。

在其他動物身上,我們很少看到對它們排洩物的厭惡,但為什麼人們總是對排洩物感到噁心?因為排洩物的性質,和屍體有多處的相似,腐爛的,惡臭的,也便是死亡的。

人類厭惡排洩物的心理基礎,就是如此。

而腐敗的東西在這裡,也連線了死和生:生命死亡後,必然會走向腐敗,但生命的誕生,往往也來自於腐敗物,來自腐敗物中的營養物質。

這種關係,我們中國人其實是最明白的,所謂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落在樹下,腐敗後化作泥土,又再次滋養來年的花開。

可,死終究是可怕的,是神秘的,最終,

多數人並沒有成為“向死而生”的大無畏者

,而是厭惡、排斥、恐懼死亡的螻蟻

,以及希望透過縱慾達到

“生”的慾望怪獸。

意識

所以在此處,我們似乎不得不再次思考那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只知道逃避死亡,只知道縱慾的人類,其活著的意義,究竟何在?

會思考這個問題的,一般是進入

“賢者時刻”,也就是剛剛縱慾完,感到

懊惱和空虛

的一類人,實際上,人只要開始反思,就會感到各個方面的痛苦,以及無意義。

但是,多數人是不會反思的,他們甚至認為筆者以上的全部分析都沒有意義,即使生活在被消費主義和他人操控當中,他們也會覺得,自己過得很好,不需要過多思考。

所以,其實被縱慾問題困擾的人,和從不反思的人,根本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你想反思了,不過是因為空虛了,因為恐懼了,而不是真正對自己的慾望問題有徹悟,或者痛徹

你所反思的,並不是自己的存在狀態,而是自己的懊惱與後悔。

這也是很多人永遠在思考自己的困局,但卻又無法擺脫的原因所在:因為你從來都沒有那份決心,修行者早已經拋棄一切財產,剃髮遁入空門,你隔三差五上山燒個香,想起一頭是一頭,卻要希望自己不被世間色相迷惑。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買賣?

所以,如果這篇文章也激起了你的反思,希望你也好好想想,你的反思,是不是僅僅是廉價的懊惱與感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勸你忘掉這些東西,心安理得的活著,

別給自己添堵

(全文完)

——————————

我是單華偉,一個看書和寫作的人,如果覺得文章有啟發,記得點個贊吧,感謝你的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