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建議你去買“高價”的華為手機

前兩天,華為釋出了新一代摺疊屏手機——華為Mate X2。17999元起的發售價並沒有打消消費者的熱情,截止到2月25日開售前,已經有超過400萬人預約了這款概念機(其中,華為官網上有375萬的預約人數,加上京東和淘寶平臺妥妥地超400萬)。

一款售價近兩萬元概念機在短短三天之內就預約了400萬臺,這個銷售成績實在令人瞠目結舌。這個成績就連小米11,iQOO 7這類的四千元級的“真香機”都做不到。

作為一款產能有限的概念機型,華為Mate X2為什麼會引發如此瘋狂的。筆者為此做了一番探究。

一、華為手機——如今成了手機界的“理財產品”

根據網上的資料來看,華為Mate X2的黃牛價不會低於三萬五。如果你能搶到這款手機,轉手賣到黃牛那邊就穩穩能賺個一兩萬。因為手機不好搶,網上還滋生出一些代搶服務。有人諮詢一個黃牛,對方直接表示“代搶費三千,搶不到的話全額退款”。

這不是華為手機第一次陷入如此瘋狂的局面,之前兩代摺疊屏產品也受到了同樣的待遇。首發價為16999的上代摺疊屏手機Mate Xs 甚至炒到了六萬多元。

由於螢幕的產能不足原因,摺疊屏手機在現階段一直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據手機供應鏈內部人士透露:華為Mate X2在供應鏈處出下單約為了20萬臺左右。這就是Mate X2在短期內的產量,然而短短几天內就有400萬的預約量。“奇貨可居”市面價格水漲船高是再自然不過。

不過非但摺疊屏如此,華為的其他型號手機也需要加價才能買到。根據報道,在第三方商家那邊,Mate40 Pro需要加價500-1000才能夠買到現貨,而Mate40 Pro+則需要加價3000元左右。華為官網上倒是維持原價,但一直缺貨限購令消費者根本無法下單。

除了Mate系列以外,像P40 8GB+128GB版本官網售價依然是4488且處於預售狀態。而在第三方的現貨售價則高達5000元。對於一款一年前釋出的電子產品來說,這個價格顯然是有些貴了。另外像中低端產品nova7和nova8系列也都處於長期缺貨狀態。

種種跡象表明由於“晶片斷供”事件造成了華為手機的庫存量嚴重不足。根據之前的媒體估算,華為擁有的麒麟9000晶片存貨大約在800萬片左右。照以往的千萬級的旗艦機銷量來計算,用在Mate 40系列上都稍顯不足。更不用說之後Mate X2和P50系列等後續機型了。

一方面華為手機的品牌優勢凸顯,另一方面遭遇“晶片危機”手機產量斷崖式下滑。導致很多消費者想買華為手機卻遭遇“限售”,只能在線下加價購買。另一方面,之前買了華為手機的消費者發現,用了大半年的手機的二手機價格居然和新買的時候相差不大。加上新品手機一上架就瘋狂溢價。於是在一段時間內,華為手機成了“理財產品”了。

二、

我不建議大家去購買“高價”華為手機

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樣的人會去高價買華為手機。我分析有這幾類人:

大多數買家是普通消費者

。對手機、數碼和晶片領域不瞭解。不瞭解華為身上發生的事情,只是想更換一部智慧手機。華為手機的品牌美譽度高,所以寧肯高價購買一部華為手機。這部分使用者是出於華為的品牌而來的。

還有一部分是愛國人士

,一方面對華為在手機領域的技術成就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為華為的“遭遇”感到不公。這部分使用者是買華為手機是抒發自己愛國情懷的一種表現,即使價格高一些也是甘之如飴。

最後一部分人就是黃牛了,搶購華為手機就是為了囤積居奇賺錢。

照理來說“存在即合理”,短時間內的貨源短缺導致的價格升高是市場正常現象。既然有人願賣也有人願買。如此情況在短期內不會傷害到任何人。反而會讓一些使用者覺得華為手機“保值”。

但是從長期來看,把數碼產品作為“理財產品”炒作的現象是會傷害到品牌本身的。智慧手機銷售快,新技術多,產品迭代迅速,對於品牌發展才是正向和良性的。換句話說,手機賣得越多越快才是對華為有利的,如今的限量限購的措施只是特殊時期的一種無奈的應對方式。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遲早會意識到這種限購和加價的不合理。而那些愛國人士多給的錢也並沒有到華為手中,只是便宜了那些“囤積居奇”的黃牛而已。

這就是現階段我不建議大家去購買“高價”華為手機的主要原因。

三、華為的未來,並不能全靠手機

根據知名研究機構IDC的資料來看,2020年華為手機在國內的出貨量約為1。25億部。較上一年同比下降11。2%,看似下滑幅度不大。但單看2020年四季度,這個下滑幅度就相當大了。華為在第四季度出貨3230萬臺手機,僅僅排在全球第五。這也是華為近幾年來表現最差的一次。

可以看出被限制了GMS服務和晶片斷供,對華為的手機業務造成了極大影響。那麼有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呢?華為給出的答案是,向其他領域發展。

華為的未來,並不能全靠手機了。

除了手機業務以外,華為還是全球最重要的5G基站建設公司。截止2019年,華為在全球5G基站的市場份額佔比就達到了27。5%,位列第一。雖然基站建設這一塊的利潤不高,但接下來幾年全球各個國家都要陸續普及5G網路,市場份額巨大。

不但擁有5G基站的建設能力,華為還有擁有這全球最多的5G技術專利。將這些用到工業物聯網中,將能創造出無數的利潤。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就曾經分享過一個案例。華為與煤礦公司合作,在礦井下建立防爆的5G裝置。可以實現井下井上的高畫質影片通話,高畫質影片回傳、遠端監控、預警等功能。可以極大地提高煤礦的工作環境、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在未來有望實現煤礦的採掘無人駕駛、運輸車輛無人駕駛等等。

同樣的5G技術可以用在鋼廠、航空維修、高空操控、農業等多個領域,市場前景可謂非常廣闊。

5G時代被認為是工業互聯時代,華為憑藉基站和通訊的優勢。不僅可以幫助企業使用者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也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

今年1月份,華為宣佈餘承東兼任華為雲計算BG總裁。此次人事調整也被外界解讀為華為要繼續發力雲計算領域。根據Canalys 報告顯示,華為雲目前在國內市場份額為15。5%,同比增長259。6%。目前在國內僅次於阿里雲。

在消費電子領域,華為也並沒有放棄。鴻蒙系統和HMS服務都在按部就班的建設中。假以時日生態鏈閉環形成,其市場或比目前的智慧手機市場要再大數倍。

另外華為還打算進軍汽車領域,不過與其他廠商不同。華為更願意做一個To B的供應商。個人猜測華為是要切入到車聯網市場。這也是一個億萬級的市場,並且是公認的下一個“賽道”。

總結一句:手機業務是華為“萬物互聯”的重要一環。自然不會被華為放棄或者輕視。但手機業務絕不是華為唯一的未來和出路。

雖然遭遇了最嚴厲的“斷供”,但華為的底蘊沒有被動搖。一個有實力的人即使遇到點困難也絕對可以“站著把錢賺了”。大家儘可以放心。

所以想要支援華為的朋友,完全不必忍受高價和限購去入手華為手機。如果您不急著換機,可以先等等。急著換機的話,先入手個別的品牌也ok的。隔壁剛剛獨立的榮耀手機,倒真的需要您的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