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楊元慶衝996“開火”,但我覺得996未必有錯

今天,或許是聯想收購IBM以來的最高光時刻吧?相比往年提案被噴成篩子,今年的聯想當家人很討巧地選取了一個話題:996。

聯想CEO楊元慶說:

“在聯想,我們一直強調的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旗幟鮮明地反對

996

。”

言論一出,應者雲集,聯想立馬成為了業界良心。

其實,這並不是聯想第一次向996開炮,早在2020年8月,在996被罵上風口浪尖時,聯想公眾號就大聲疾呼:

聯想,不拒絕

35

歲以上員工,更不會搞996

體恤員工疾苦,或許是善良的領導和企業該有的作為。但我並不認為,這樣的話該由聯想說出來。

先看看聯想的業績吧:2月3日,聯想公佈了2020第三財季報表,營收172。5億美元,同比增長22。3%;淨利潤3。95億美元,同比增長53。1%。這是聯想近幾年最搶眼的數字了。但背後,三季報中的資產負債率已達89。88%,銷售成本同比增長13。05%、營運資金也大幅增加。

為什麼說這是最搶眼的數字?因為自2012年以來,全球PC出貨量就連續7年下跌,聯想自然也不能例外。一個手機就解決的事兒,誰還用電腦啊?只是基於2020年居家辦公、線上學習等原因,才爆發了一輪“電腦熱銷波”。

說到聯想,就不能不提“南北雙雄”的華為。幾乎同期創業的華為,業績又怎樣?

根據財報顯示:

2020

年華為實現營收1367

億美元,增長11.2%

;利潤99

億美元,增長10.4%

而這還是被瘋狂制裁、業務全面收縮的背景下的數字。

一正一負,涇渭分明,聯想的掉隊,何止是觸目驚心?

同為國人的強國期望,為何華為已一騎絕塵,成為最能代表中國的科技名片,聯想卻名落孫山,只能祈求“國家幫忙渡過難關”?

原因或許包括:

一是戰略錯位,

聯想“貿工技”的戰略讓它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機遇,而華為的高度注重研發則捕捉到了未來的先機。

二是人才定位,

在聯想,除了柳傳志、楊元慶,你還知道哪個大佬的名聲?而華為,不管是任正非、鄭寶用、餘承東、俄羅斯數學瘋子……到處是浪漫的傳說。

三是企業文化,

聯想已幾近國企做派,說“養老”也不顯誇張,而華為是地道的民營,靠行軍床的狼性文化才拼出來今天的成績。

一句話:所有的果都是自己種下的因。站在最好的時代,卻沒有交出最好的答卷,這就是聯想的宿命。如此現狀,還想繼續安逸過活?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國人曾寄予了無數期望的科技企業,起點落後西方甚多的科技企業,唯有披星戴月、只爭朝夕地奔跑,才有可能趕上並超過對手。養尊處優、朝九晚五、養老送終,能換來一個生機勃勃、科技滿滿的偉大聯想嗎?

科技行業不同於其它行業,必須要承認技術更新換代的複雜性,也必須要有創造力空前的年輕人擔綱。不拼,不打,不淘汰,哪裡有贏的機會?

即便任何行業都可以跳出來罵996,我認為也不能是聯想,責任和使命都不容。

我還希望,聯想的領導可以好好琢磨一下員工的呼聲:

反對996

,並不是反對有償996

年輕人精力旺,壓力也大,該加班加班,該給錢給錢,別藏著掖著,只要錢到位,自然有大把的青年才俊自願加班、樂於奮鬥。

抱怨35

裁員,並不是抱怨高賠償的裁員:

如果35是科技行業的分水嶺,35歲之前,讓他賺夠一輩子的錢,裁員之時,再給他足夠的保障,誰還會擋著後起之秀的道?

而要做到這種程度,離不開企業的蓬勃發展,以中國企業的現狀,在科技界,沒有996的奮鬥,估計是難於上青天的。

996很不人性,但中國要強大、民族要復興、人民要幸福,總得有些行業有些前輩付出犧牲,一如建國初我們一窮二白,老一輩科學家餓著肚子給我們護天下。而現在,我們最起碼可以用經濟槓桿把代價降到最低了。

996並沒錯,錯的是它的執行者。

科技公司就該幹科技的活,比起盲目地排斥996

,沒有未來的朝九晚五更可怕:別為了刻意討好網路,把百年老店蓋成了“爛尾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