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搶先一步?

若我告訴你:

假如

,從海南三亞飛到黑龍江哈爾濱,原本近

5個半小時

的飛行,可縮短到不到

30分鐘

,你會興奮不已麼?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這可不是什麼白日做夢!

美國佛裡達州大學的飛行動力研究團隊宣佈:他們終於在

高超音速飛行,找到了革命性的新突破口。按他們所披露的試驗資料:

只要裝載了這種新式飛機發動機,飛機就可以保持著6~17

馬赫的速度飛行!

這意味著,飛機能實現

每小時飛行

6500公里~2萬

公里,而這速度至少是如今的民航正常飛行速度的

8~26倍。所以,你不難想象,

紐約到洛杉磯(飛行距離約4000公里),他們喊話:只需

30分鐘,並非口出狂言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美國航天動力的最新突破

能讓這個美國科研團隊,敢如此暢想,一切皆源於,他們最新獲得的關鍵技術突破。航天科工領域,最尖端技術之一的爆震發動機,他們成功地讓持續爆震試驗的固定裝置,其爆炸時長,從

毫秒級

延長

到了幾秒鐘

估計聽到這裡,很多人會一頭霧水!

什麼是爆震發動機?幾秒的提升,有這麼大的意義?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爆震,又稱爆轟!而

爆震發動機,簡單理解,就是

將炸藥爆炸瞬間所產生的巨大化學能量,轉化為飛行動力。這一個想法,最早從上世紀40年代就有人開始暢想了,但事實上,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法國物理學家M。貝特洛等人,才開始著手將理論完善成型。

因為,相比

氧混合物,

常壓下的

10米/秒

的燃燒速度,爆震的速度可達

2820米/秒

,擴散的速度甚至比音速都快上好幾倍。而高速釋放的能量,也令人期待無比,遵循這一原理的發動機,所能產生的瞬間動力,必然讓人有很大的驚喜。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所以,動力學家們很期待:

若能成功將這項推進技術

,落地到航天科工中去,那麼基於爆震的高超音速推進器,極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幫助人類突破巨大速度瓶頸,實現自由地在地球大氣,甚至太空高速旅行。

但控制爆炸,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是作為航天大國的美國,在這個課題上已研究了幾十年了,也一直無法在爆炸控制方面有太大的突破,美好的理論一直都停留在概念而已。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最大的瓶頸之一,就是

發動機所能控制的爆震穩定時長

可這一次,他們在實驗室中重新設計的實驗裝置,終於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

幾秒的突破

”,確實讓他們振奮不已。

從幾毫秒級到3秒的突破,難能可貴在哪裡?

因為,要想這發動機完成持續動力輸出,完美地將爆炸瞬間所產生的能量,高效地直接轉化為發動機的持續推力。這就需要,讓爆炸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來延續飛行的動力輸出,同時在工程結構上,還需完成持續的爆炸點燃……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這感覺有點像點鞭炮那樣,你得控制好

爆炸,防止它過分向上遊燃料庫區移動,也要預防持續爆炸,過度向尾端移動。若是前者的話,有可能會一次性引發更多燃料一次性都炸掉,對部件造成嚴重的破壞,若後者的話,那有可能會使得爆炸“引信”中斷,發動機突然“熄火”宕機……

所以,要平衡好這個點,真的很難!且你還得小心翼翼地將爆炸控制於固定的位置,並儘可能長時間地穩定維持。這就是這項技術,最大的難點之一,也是至關重要的關鍵點之一。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當然,這幾秒的突破,

尚未足以,讓這個還處於理論設計階段的概念發動機,具有太大的實用性

。可對於爆震發動機而言,這卻是非同尋常的一次重大突破!

美國人,是如何做到的?

這次突破性進展,被美國科學院,披露於5月10日的院刊上,不僅公佈了一些有關這個高超音速飛行技術的相關資料,還展現了這種名叫:

斜向爆震波發動機,

未來宏偉、美好的應用前景。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同時,論文簡單闡述試驗的過程:他們

將空氣和燃料的混合物,以高超音速(

超過音速的5倍

),引向一個斜坡,從而產生一個衝擊波。這種衝擊波迅速加熱燃料-空氣混合物,並將其引爆,而爆炸廢氣從發動機後面高速噴出。自然產生了他們所期待的結果——龐大的推力。

研究人員信心滿滿地表示:

理論上,這種爆炸,應該能夠推動飛機以

17倍音速飛行

,這種速度足以讓航天器飛出大氣層,甚至都不需要另外再搭載火箭。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相比之前的研究,該專案團隊最大的改進,設計了一系列

長約0.76米

的混合箱管,在這個反應室,成功將混合著空氣和氫氣燃料的氣體,加速到超音速,並精準地控制它在斜坡結構上爆炸,且成功地將這個爆炸,維持在斜坡結構的固定位置,大約3秒鐘!

而主導這個專案的主要成員之一的

艾哈邁德Ahmed,披露技術關鍵要點:

一、要平衡好,空氣-燃料混合物的比例;

二、要控制好,混合燃料

氣體流動的速度;

三、要掌控好,

斜坡的角度。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這次突破性進展,與最新的研究成果,也算給這專案團隊注入一劑強心針。畢竟,在此之前已經花了不少錢了,再不拿出點成績,他們也不好交代!雖說,這種新式發動機,在未來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場景。可距離實際工程應用,它還是很基礎的一項研究,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而

美國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不惜給它大包特攬地給予了長期支援資助,就算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航天局也不惜給他們掏足腰包。

不得不說,在重注基礎科學領域方面,他們這次寶押對了!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中美俄,航天科工的重頭戲——爆震發動機,這新一輪PK早已掀起

畢竟,爆震發動機,光這概念來說,並非是什麼新鮮玩意了!它的好處與廣闊前景大家都看在眼裡,也知道誰在基礎研究上,稍稍落後,未來很有可能就被動挨打。

我國的航天粉絲們,看到美國人這個訊息,在激動之餘也不用太灰心!因為,我國不少學術研究機構,其實早已對於這個基礎性的科學課題,開始佈局了!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特別是我國的

姜宗林團隊,

從2009年就開始研究迴轉爆震發動機(簡稱:RDE),在2017年的廈門高超音速國際大會上,更直接展示了660毫米直徑的試驗性樣機,採用液氫或者乙烯燃料,在M4。5和18500米的臺架和飛行條件下產生了靜推力。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而且,姜宗林團隊,最厲害的地方是,不僅把斜爆震發動機的工程樣機,也做出來了,還實際設計了與其配套的系列測試了裝置,比如,

高超音速風洞等等!

而另一個航天大國——俄羅斯,當然也不甘示弱的,早在4年前,他們就宣佈了

採用生態環保液體燃料的脈衝爆震航天發動機的研發。並且,他們在試驗中,成功地產生了不同能量的爆震波,並平衡了振動和衝擊負荷。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還有哪些難題,將會是這個領域重要的關卡

中美俄,若專注於那種結構形式,想將這種

爆震發動機,應用於航天科工領域。究竟有些難題,我們不得不正視?

拋磚引玉丟一個:爆震發動機,在燃料燃燒工作的時候,威力強大、持續的爆炸,會直接產生強烈的震動和巨大的噪音。

若這些問題不解決,

不管是俄國的

PDE也好,中國的RDE也罷,還是美國的ODWE,都很難將這些

爆震發動機應用於載人商業飛行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同時,不管中國、美國和俄國也好,研發團隊,還將面臨著許多之前所沒有的新課題:比如,斜激波的起爆,爆震波的駐定(維持在特定位置和角度),還有那超音速的試驗環境等等。

就算你突破了這些難題,你還得想法子去處理這套全新的

推進系統,當作為航天飛行器時,它還需匹配不同的設計高度,太空環境上如何整合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等等。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這些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大多數都是未知的,甚至還處於原始的理論概念狀態。所以,人們想在短期內就得到

穩定執行的軍用、航天級的新動力飛行器,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路子再難,也得堅持,中美俄的這次PK,將是漫長的馬拉松

因為,相比傳統的

“定容燃燒”的火箭發動機,爆震發動機,不僅有著不可比擬的“夢幻動力”,而且從熱力學原理,將燃燒能力直接轉化為發動機的動力,從效率值來計算,也是最划算的消耗方式,光利用效率至少就比

火箭發動機提高一倍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同時,若去掉了那些比較容易損壞的高速旋轉部件,換用結構更簡單、維護更容易的新式結構,這也將是航天動力領域最大的一次變革之一。

不過,這個美好的願景,並非一蹴而就,相比已成熟應用了幾十年的傳統技術來說。

爆震發動機,如今還是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有點百花齊放的味道。

這就好比這次的美國團隊,他們所設計的

螺旋槳混合室、30度斜坡室,而我國姜宗林團隊,則使用了迴轉環管結構,這些新穎的設計,到底孰優孰劣,還需要更多的理論和實驗資料去驗證!

爆震波發動機:將是中美俄航天領域,新一輪的革命性PK與博弈!

但不可

否認,

這航天領域的重大革新、新一輪航天尖端基礎研究的PK,或許才剛剛開始,誰能在這個基礎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或許在未來就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