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三星堆40公里處,考古發現一座遺址,揭開三星堆去向之謎

隨著

三星堆

遺址的考古深入,越來越多的風格獨特的青銅器重現天日,訴說著3100多年前的四川盆地有著一個輝煌、強大的古蜀國,其文明程度並不亞於中原的夏朝與商朝,再度證實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的基本特徵。

考古結論表明,三星堆遺址始於距今4800年時,終於3100年左右,延續時間長達2000餘年,歷經古史中的五帝與夏商二朝。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明發達的古國,在距今3100餘年時三星堆遺址被突然棄用,之後三星堆先民去哪了?

距三星堆40公里處,考古發現一座遺址,揭開三星堆去向之謎

點選載入圖片

1995年,在四川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距離三星堆遺址40公里之處,考古專家發現一座商代晚期遺址,將其命名為“金沙遺址”。隨後幾年,考古專家又大規模挖掘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令人震撼,尤其是其中很多文物與三星堆文明一脈相承,筆者舉二個例子:

一,金權杖與金冠帶

金沙遺址的文物中,金器的地位舉足輕重,其中最為特殊的是一件重達44克的金冠帶(見下圖),是古蜀國王權的象徵。金冠帶的表面刻有4組相同的圖案,每組圖案分別由人的頭像、箭、鳥、魚組成。

三星堆遺址的文物中,金器地位也非常重要,其中一根長達1。42米的金杖,上面的紋飾與金冠帶基本相同,都以鳥、魚、箭為主要構圖元素,區別在於排列、組合及細部的刻劃上略有差異,進一步印證兩個遺址在文化上的連續性、傳承性。

藝術源於生活,圖騰崇拜、社會背景、部落歷史等的相同才會產生相似文化,金權杖與金冠帶的相似性,表明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距三星堆40公里處,考古發現一座遺址,揭開三星堆去向之謎

點選載入圖片

二,大立人像與小立人像

三星堆遺址中,有一座令人震撼的大立人像,通高260。8釐米,不論是從服飾、形像還是體量等各方面看,這尊大立人像都應是三星堆文明的最高領袖。

金沙遺址中,也有一座小立人像,造型風格和三星堆青銅立人像幾乎完全一樣,代表是金沙文明的最高領袖,再一次說明兩者之間的傳承性。但與大立人像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大立人像是笄發,小立人像是辮髮,二是大立人像頭戴高冠,小立人像頭上戴著太陽光環。

三星堆遺址中出土了不少青銅人像,其中一類是辮髮者,因此有學者綜合分析認為:三星堆文明至少存在兩個族群,辮髮者(本文圖1)代表世俗王權,笄發者代表神權,兩者爆發了嚴重衝突,辮髮者一族向南遷徙到金沙後,同時掌握了神權和王權,所以金沙遺址中才會出現辮髮的小立人像。

距三星堆40公里處,考古發現一座遺址,揭開三星堆去向之謎

點選載入圖片

除此之外,三星堆與金沙遺址都出土黃金面具,都有對祖先與鳥的崇拜習俗等,無不訴說著這兩個文明的聯絡。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顯丹,在《成都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相關問題的討論》評價說:“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與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在古蜀文化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碳14的斷代技術顯示,三星堆遺址進入了相對衰退期時,距離三星堆40公里處的成都金沙遺址興起。顯然,這應該不是巧合,而是三星堆衰亡時,古蜀國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了金沙遺址。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轉移,極有可能是內部辮髮者與笄發者的衝突,最終辮髮者獲勝。

距三星堆40公里處,考古發現一座遺址,揭開三星堆去向之謎

點選載入圖片

甲骨文顯示,三星堆文明所代表的古蜀國與商朝接觸之初,一度爆發了小規模區域性戰爭,可能山高路遠,加之古蜀國較為強大,於是商朝轉變戰略,與古蜀國互派使者,最終進入友好交往的階段。甲骨文中有“口寅卜,殼貞:登人(召集士兵)徵蜀”、“癸巳卜,貞:旬在蜀”、“貞:蜀受年(能否豐收)”,從召集士兵徵蜀,到使者出訪蜀國,再到商王祭祀時關心蜀國是不是豐收,體現出了商朝與古蜀國的關係演變。

但隨著古蜀國遷都金沙,古蜀國的政治立場出現重大轉變,大約進入金沙時代五十年後,古蜀國與殷商切割,參與了武王伐紂,並是周武王麾下最重要的八大諸侯國之一,“牧誓八國”派第一的是庸國,排第二的是古蜀國。

由於四川四周密佈崇山峻嶺,易守難攻,加之蜀人在武王伐紂中立下大功,於是西周春秋時期古蜀國一度非常強大,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江;到了戰國中前期,經過數代擴張,古蜀王國疆域“東接於巴,南接于越,北與秦分,西奄峨嶓” ,成為中國西南的一個地區性強國。

只是一直以來史家的目光習慣聚焦在中原地區,對中原之外地區記載較少,所以古蜀國的強大一度被人遺忘,實際上這是一個比秦楚弱不了多少的大國。

距三星堆40公里處,考古發現一座遺址,揭開三星堆去向之謎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周朝時期四川盆地並非蜀國一家獨大,而是還有一個巴國。據說,巴國的國王是周朝王室後代,《路史》記載“巴,周代國名,姬姓”。戰國時期,巴國疆域“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囊括了四川盆地東部、湖北恩施等地區。

戰國時期,巴國與蜀國戰爭頻繁,在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張儀認為不管巴蜀,先攻打韓國,司馬錯力排張儀之議,認為參與巴蜀之爭更利於秦國,本著遠交近攻的原則,應該先攻打蜀國。這一年秋天,司馬錯率軍滅亡了蜀國,三星堆文明所代表的古蜀國至此滅亡。

金沙遺址考古顯示,直到戰國時期,公元前316年秦滅蜀,金沙遺址被徹底廢棄。盛極一時的三星堆文明,最終融入中華文明的歷史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