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後, 為何要用一塊布遮住臉? 這裡頭並非迷信, 存在科學依據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十分看重喪葬儀式,即便是生前過得十分慘淡,人們依然希望在死後能夠風光下葬。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貴族還講究“厚葬”,雖說這在當時遭到了許多學者的反對,稱這是“禮樂崩壞”的表現,但是,厚葬之風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十分流行,這也能看出人們對喪葬的重視程度在隨時代在不斷提升。喪禮的舉辦有著許多講究,而這些講究終究是為了達到“尊重死者”的目的,表達生者對死者的敬意與懷念之情。

人去世後, 為何要用一塊布遮住臉? 這裡頭並非迷信, 存在科學依據

點選載入圖片

01

古話說得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們在瀕臨死亡之時,即便是生前罪孽深重,此時所說的話也會是充滿善意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對於死亡有著一種莫名的敬畏。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可以說,人類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殊途同歸”的。因為,不論人們生前是善是惡,作出了哪些成就,又犯下過哪些錯誤,都避免不了一死。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人皆知自己會面臨生命的終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價值,就成為了人們貫穿一生的考驗。正因為如此,人類文明才會經久不衰,人類社會才得以不斷進步……

人去世後, 為何要用一塊布遮住臉? 這裡頭並非迷信, 存在科學依據

點選載入圖片

在現實生活中,判斷一個人是否活著,依據其生命體徵存在與否,我們便不難得出。呼吸、心跳、體溫……這些都是人的生命體徵,也是常人最容易感知的一類生命體徵。但是,在有些時候,根據人的感知判斷一個人是否活著,並不是萬無一失的,這個時候,就應該運用一些專業的醫療檢測手段來判斷了。在古代,醫療水平尚不發達,誤判一個人的生死也時常發生,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假死”。

主人公在經過盡力治療之後,仍然沒有恢復生命體徵,“心電圖”也成為了一條平順直線,隨後,醫生默默地為病床上的死者蓋上白被單,伴隨著一陣親人的哭喊聲,死者被推出了治療室……

以上這個場景,在許多電視劇中都是存在的,導演將這一人間真實的場景如實展現於觀眾的眼前,再配上一些背景音樂渲染氣氛,往往讓觀眾身臨其境,不禁為劇中人物黯然神傷。

人去世後, 為何要用一塊布遮住臉? 這裡頭並非迷信, 存在科學依據

點選載入圖片

我們不難發現,病房裡的死者都會被蓋上白被單,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不想讓人看到死者的模樣嗎?其實不然。據相關專業人士解釋,此舉是出於科學考慮,也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

02

大夫為病人蓋上白被單,多數情況也就意味著宣佈病人的死亡。在判斷病人的生死之前,醫生都會進行詳細的生命體徵檢查,但並不排除判斷失誤的可能性。因此,若是死者進入了“假死”狀態,若是恢復了生命體徵,有了心跳呼吸,這時候就會更容易察覺,也就避免了判斷的失誤。在古代,這種方法同樣十分適用。

人去世後, 為何要用一塊布遮住臉? 這裡頭並非迷信, 存在科學依據

點選載入圖片

由於古代的醫療水平並不發達,大夫判斷病人的死活主要是依據把脈等等,若是病人進入假死狀態,呼吸、脈搏全無,就很容易診斷失誤。若是此時家人為此舉辦葬禮,把死者封入了棺木之中,就很難再有生還的可能了……人類的“假死”狀態被科學證實是存在的,那麼,歷史上果真有因“假死”而不幸去世的人嗎?

據現代考古研究顯示,考古學家曾發現過一些奇異的棺木,在棺木的內部有著明顯的抓痕,屍骸的姿態也十分詭異,像是在棺木裡經受過巨大折磨一般。原來,這些棺木中的死者,就是在“假死”狀態時被誤判為死亡,隨後被封入棺木裡的。在入棺後,倘若人突然醒來,便很快會因為窒息而死,這種死亡過程不必多說,自然是十分痛苦的,因此,棺木裡的屍骸才會展現出如此詭異的姿態……若是在“死者”的臉上蓋上白布,則會很容易發現其生命體徵,也就避免了這種悽慘狀況的發生。

人去世後, 為何要用一塊布遮住臉? 這裡頭並非迷信, 存在科學依據

點選載入圖片

結語

此外,在古時,人們講究“停屍”,將死者的屍體在家中停留數日,一方面的原因也是觀察死者是否會“死而復生”。由此可見,雖然古代沒有超高的醫療水平,但關於死者,人們還是展現出了十分的尊重;對於死亡,人們也是慎之又慎,再三判斷避免誤判。對於死亡,人們會有所避諱,但在有限的生命裡實現自身的價值,確實是我們應當深思熟慮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