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裝修是件費時費事費精力的事兒,回味起來過程絕對是苦中帶甜,最終成就滿滿才是趣味的所在。硬裝完成後的家居採購環節才看得見摸得著,這時候絕大多數買買買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完成。我當時以“

材質到位、價格合適、顏值夠高

”這三條作為選擇的標準,相較第一條材質是網購最不容易判斷的點,所以

提高些許預算、選擇大品牌

,基本就不容易翻車了。

出於對家裝風格的考慮,我當時裝修時流行的是美式實木風格,所以當時基本都是沒有跑出這個大框架。對於一體性我還是挺在乎的,所以大件我一般不換,但有一樣成了例外,那就是

每天與我接觸8小時以上的座椅

,至於原因我就是想和“腰、肩、骶”好好做朋友(苦笑)。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早前我用過餐椅、摺疊凳,本著“又不是不能用”的狀態(估計大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前前後後也用了N年。新房重新購置計劃開始後,實木書桌慣性思維,一同入手了同款網紅款實木椅(而且還不能單把購買,兩把2K+了)。

反正年紀上去了,終究會發現“

貴不見得就是好,但真貴就是真的好

”。相比實木傢俱論材質、拼顏值,人體工學椅將“健康”兩字就成為大多人選擇的終點了。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近些年人體工學椅的關注度不斷升高,可見需求格外凸顯。由於人體工學椅不同於一般座椅,其功能多、品類雜,加上價格跨度大,大大增加了選購過程中的學習成本,所以我也在網上看了不少文章。

為了儘可能一步到位,我總結了幾大要素:

1、與床墊試睡相同,短期試坐未必有結果;

2、人體工學成本大頭在研發,所以不要以外觀定成本;

3、忽略玄學宣傳詞,多看可調節的不同維度(角度、深度、高度等);

3。 腰託必須獨立、頭枕必須要有、手託角度一定要多

電競椅與人體工學椅可以不分家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在此之前,我對於人體工學椅存在一定偏見,總覺得網布不如皮質的靠譜。這其實與買沙發一樣,真皮確實遠貴於布藝或PU皮,萬元以上無設計的真皮老闆椅絕對就屬於智商稅了。正因為先入為主的概念,所以

追求時髦的年輕人會入手百元起步的電競椅,而真考慮健康的人則會選擇靠譜的人體工學椅

凡事都有個過程,前兩年我也不落俗套的入手過一把。為了帥確實是第一方面,也是大勢所趨麼。另外,頭枕腰枕即便在不太科學的設計下,身體依然沒有任何不適感。

但這兩年明顯會出現

坐久帶來的肌肉痠痛或神經性漲感

,而且

PU皮實在不適合家居環境(與面板直接長時間接觸)

。夏天即便開足空調,起身後的坐墊畫面實在太美,不敢直視。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電競椅發展其實沒幾年,與辦公椅同屬需要保持長期坐姿的傢俱。不過時間久了,大家發現這貨坐姿僵硬、調節不多,並且基本採用不透氣的PU皮,甚至部分廉價款出現大量脫皮的現象。不僅如此,頭枕腰枕的皮筋老化問題更是要命,換也換不了,丟也捨不得。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傳統人體工學椅免去了額外的“XX枕”,將支撐直接做到椅子本身上。為了進一步貼合原有電競使用者的考慮,還增加接觸面積、提高身體側向支撐性、扶手獨立調節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已經有電競椅改用網布作為接觸材質了,可見兩者展現形式不同,但概念正在不斷趨同。

更新一個月後最直觀的差異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大多辦公椅坐墊採用1海綿墊,雖然短期乘坐具有不錯的柔軟性,卻忽視了承託性(亦是端正坐姿)。這也就是為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人體工學椅基本均採用網布作為接觸材質,而這種編制網布的好壞決定了乘坐舒適感。

就拿享耀家X5作為案例,其獨特的雙拼色網布,更容易觀察到兩種材質的橫豎交織結構。圖片我是入手一個月高強度使用後實拍的,從弧度來看,網布依舊緊繃,幾乎沒有回彈拉垮的情況。我也查閱了相關資料,網布有相關稱重標準且帶有冗餘設計,只要體重不超過136公斤的人則無需擔心網布稱重的了。所以現在我可以收回對於網布不信任的觀點了。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X5坐面呈弧度下凹結構,在乘坐時低迴彈網布可以將人“陷入”中心位置,既保證承託舒適性的同時兼顧了柔軟性。當然大大的網布可以極大的包裹整個大腿的接觸面積,這也是久坐不費力的關鍵因素所在。

因為想要“葛優躺”換坐姿,屁股自然的會向前或向後挪動。向前挪動時座墊邊緣的網布內帶有寬達8公分海綿作為額外支撐,顯然在網布加固還是增強回彈力都有很不錯的乘坐效果,這點細節做得很不錯。而選擇向後挪動時,坐面下滑弧度大於前側,所以沒有加入海綿。但是用手摳,框架內側是多做了額外延伸,以支撐住人體的重心分佈。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原諒我沒有找到好看的圖,套用中醫脊柱解剖圖來說。在人體工學椅中經常被提到一詞就是“老腰”,其實這指的是一整塊腰骶區域:腰椎(綠色)+骶骨(深藍色)。正因為長期坐立不動,容易造成骶髂關節錯位,從而引起腰骶疼痛,嚴重者會導致下肢放射性疼痛。

要實現這部分與每個人相互貼合適配,就必須在回家後乘坐一陣子後不斷調節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X5可以實現高中低的三檔位置調節,這在相對高階的人體工學椅上才可以看到,電競椅上幾乎無法實現。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高——X5採用了上滑不鎖止、下滑即限位的方式,實現五檔高度調節(跨度達60mm);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中——腰枕為真正的獨立可調節設計,並且是無極調節。旋鈕把左右外接,可隨時對腰骶部位進行快速盲調(跨度達50mm);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低——坐墊調節是最容易忽視,卻是極其重要的。配合下滑坐墊尾部,尾椎到骶骨再到腰椎才能實現人體脊椎應有的正常弧度。不然僅靠背靠的兩項調節,坐姿無法徹底靠後(縱深達45mm)。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非常好用頭枕,力度剛剛好,可以拉到合適的位置。

我看了下享耀家的之前開箱,發現頭枕是需要使用者自己安裝的,這次X5上直接就預設好了。頭枕的作用其實很大,畢竟頭頸活動最多,需要不同的休息姿勢。那麼要做到墊頭或墊頸的不同需求,無法活動或者單一上下活動的就無法滿足了。這點上X5這款偏外接的頭枕就應用得非常靈活了,也不會受到身高的影響(高度調節可達160mm,可適配153-195cm身高範圍)。

哦對了,背置衣架是加分項,不是必須項,所以就不多做解釋了。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定位新電競理念的X5,做了額外的小設計。在2K+的檔位上用上鋁合金底盤、四級氣壓棒、線控底盤、鋁合金腳,屬實有點玩價效比了。而且這個看起來非常有噱頭的4D手託,竟然可以實現我見過解鎖姿勢最多的設計(高低、前後、寬窄、旋轉),好像又向3-4K的產品看齊了。

從電競椅到電競人體工學椅,實際對比告訴你提升在哪裡

其他什麼高度調節、靠背調節都是常規操作,各家都差不多,不太有拉垮的現象。X5透過靠揹回彈力度調節,再結合腰骶支援,確實可以給人非常緊繃的支撐感和包裹感。也可能是我長期坐立不動,深知那些令人不適的隱痛感。人體工學椅的的確確遠比站立辦公的升降桌來得有效直接,與此同時我最看重的是其可以很好地矯正坐姿。對於這點上,估計沒有坐過的小夥伴很難理解我的意思。其實秘密就在於網布特性加上各項調節促使使用者只能將你坐在一個居中正常的位置,其他不適的位置人的潛意識裡面可能剛要準備移過去就坐回去了。

當然並不是說人體工學椅就可以完美支援超長時間久坐的可能?很顯然,並不是。如果說實木椅換到普通電競椅,提升了50%,那麼從普通電競椅再換到人體工學椅,那就又提升了70%。還留的30%需要使用者慢慢改善日常習慣,站坐結合和適量運動才能真正實現整條脊椎的大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