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文┃拾荒雜談

(本文由拾荒雜談原創,歡迎署名轉載)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兩情相悅最怕的是什麼?放在古代可能是門不當戶不對,亦或者兩家為世仇,但放到現在,最怕的則是本應該成為喜慶象徵的彩禮。

農村青年結婚有三大難:房、車和彩禮,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高額彩禮。

動輒以十萬為最低起步,上不封頂,所謂

“萬紫千紅一片綠”也成了平常價。

家中有子愁容滿面,為了相互彌補,又將家中女兒作為“置換”兒子所需彩禮,逐漸形成惡性迴圈。以至於民間投機倒把之人還為此專門設立了“彩禮貸”。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一人結婚,全家赤貧。二子結婚,負債三十年

。無數兩情相悅,本應執手偕老的情侶紛紛敗在了天價彩禮之前。

彩禮本為嫁娶之禮,卻成了衡量家中女兒身價的

“捲尺”,這無疑是將自稱“禮儀之邦”的華夏狠狠打了一巴掌。

將亂象整治,讓彩禮迴歸到正常的婚嫁禮儀之上。

古人設定其禮,目的就是將嫁娶的人生大事變得更有意義,因此按照真正所需且改良過的禮儀結婚才是對“禮儀之邦”最大的尊重,才是嫁娶最應該有的樣子。

納彩

納彩是周制嫁娶六禮之一,相互有好感的男女,如若逢婚嫁之時,男有情,女有意,便由男方首先開口提親。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但古時重口碑門風,直接上門提親有諸多禁忌,尤其是不善言辭的男人,能將好事變成憾事。故大部分都委託媒人上門向女方家裡提親。

周禮自然是周代制定的禮儀,那時候遠不像明清時期的高度封建,互相之間嫁娶禁忌頗深。周代的男人在讓媒人前去提親時,只需要奉上供交換的

“禮物”即可,家族地位高的,會用雁,平民只需要彩布以及木梳即可。

父母不會過多幹涉女兒,遵從她的意願,如果女子願意接受提親,那便收下彩布、木梳等禮物,這便為

“納彩”。

同樣,為了表示同意親事,女方家裡會給男方準備回禮,可以是心靈手巧女子親手縫製的鞋靴,也可以是自己趕工織的布帛。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這雙方送回禮的禮物表達之意並不是太清楚有什麼講究,大概是

男方“待女從善從敬,女子如彩,鮮豔動於心”,至於女方的回禮則是表明自己也願意勤勞持家。

最終,媒人將回禮送至男方,男方接受,第一步驟

“納彩”完成。

這一

“納彩”禮,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用,不過更多的是簡化成了媒人提親,於北方多見。

問名

這是嫁娶六禮之二

——問名。

“問名”主要有兩個問法,周代平民和貴族之間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平民問的是“生辰八字”,看是否有相剋。貴族不僅問“生辰八字”,還要問女方生母之姓,以確認女子為嫡女還是庶女。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貴族這一問,實際還是偏向於家族聯姻。

至於現在,則將“問名”直接看作了糟粕。

不過,就筆者個人而言,也認為這是一個過時之禮,應被淘汰。但

“生辰八字”現如今仍舊廣泛應用,嫁娶問生辰也屢見不鮮,其中是留是去,不予評價。

納吉

這是嫁娶六禮之三

——納吉。

“納吉”其實就是“問名”的結果。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懂周易的先生將男方以及問來的女方生辰八字相合,如不相沖,卜算為吉,則為好事,意即可成。男方便將這一喜訊送至女方,並提及訂親。

這一過程中,男方仍是不露面,遣媒人前往。

不過,問題在於,雙方的八字如果不合怎麼辦?難道只因為這虛無縹緲的卜算之象就能斷了可成的婚姻?

那何不拿著八字到處找人算,算到一個極其合八字的人直接嫁娶?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由此可見,此

“納吉”也正如“問名”一樣,屬於可改良的禮儀。如若真的看對方是否婚後融洽,也應該看三觀,問喜好,這些比生辰八字靠譜的多。

納徵

這是嫁娶六禮之四

——納徵。

經過前面提親、問八字、合八字、訂親之後,就到了送聘禮之時,“納徵”就是納聘禮,送彩禮。

古代的

“納徵”講究的是形式,而不是數量。有官爵在身依照官爵等級而來,金銀綾絹皆有定數,不可隨意增減。至於民間,主要就是三書之一的聘書、絲帛以及象徵著生活多彩的特製彩幣。

而且古人還特別講究這麼一點:男方的聘禮不可違越,平民就是平民的聘禮,價值特別隆重雖看著有面子,但更多地是會遭人非議,恐有腆財之疑,這在重名聲的古時,極其重要。故為了表示

“不重禮只重夫妻恩愛”,女方父母通常只會接受聘書以及彩幣。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這其實也是嫁娶的核心點:

如果父母真是為了即將成家的小夫妻能夠好好生活,相互都會做出讓步。女方父母不僅不會要彩禮,反而還會資助,為了就是讓女兒能夠不受輕視;而男方也應該視岳父岳母為親生父母,供奉雙親責無旁貸。

如果情形反過來,女方重視彩禮價值,索取高額,勢必導致男方家庭情況急劇下降,自己的女兒嫁過去之後生活水準也會下降,說不定還會受到男方的輕視。至於男方,也不再重視彼此之間因為姻親而成的親情關係。

請期

這是周禮婚嫁六禮之五

——請期。

“請期”從字面上俱很好理解,就是定結婚的日子。

其中有諸多講究,即使在現在也是如此。首先就是“避”,避雙方長輩中有仙逝之人的忌日,這是最主要的一點。除此之外,還得避雙方本命年,免得衝太歲;避掛曆上不宜嫁娶的日子。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其次就是

“迎”,迎就得挑一個好日期,現代老黃曆上宜嫁娶之日是好日子,逢年末是好日子,至於現代,逢五一和國慶也算好日子。

經過

“避”和“迎”複雜的斟酌過後,男方將敲定的日期寫在紅箋書上,再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寫在其上,這便是“三書”之二——禮書。

男方將寫著己方商討婚期的禮書送至女方,同時還得備一些喜食喜物,常見的喜物就是紅鞭紅炮紅提籃(貼紅紙),喜食則比較單一,北方為上面貼紅紙的喜餅,南方有的是用年糕。

禮書加喜物喜食送至女方處,女方家裡對男方提出的婚期予以斟酌商討。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日期不滿意的,禮書復還,並告訴媒人己方希望的日期,雙方再議;

日期滿意的,接受禮書、喜物喜食,女方寫請柬,並將男方送來的喜餅切成數份,隨請柬分發給親友,邀請如期赴約。

男方接到訊息後,也著手準備請柬以及後續的事情。

“請期”這一定日子的禮儀是現代儲存最完整的婚嫁禮儀,其中可圈可點的地方非常多,雖然在定日子上趨向於信天信命,但並不同於“納吉”,這樣的定日子無傷大雅,反而增強了氣氛。是相當值得儲存併發揚光大的。

親迎

這是嫁娶最後一禮,周禮嫁娶六禮之六

——親迎。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親迎”就是迎親,也是整個嫁娶過程中最隆重的一步,前邊所有的禮儀其實都是為了這一步而做的鋪墊。

筆者總結了古代

“親迎”的方法,總體細節比較多,故只描述多朝代相結合的大概步驟:

“親迎”第一步就是“迎”:

“迎”有兩種迎法:一是男方派遣迎親隊伍前去迎親,這類的迎親人主要是新郎的弟弟(尤重未曾及冠,意義是以後迎長,以卑迎尊);二就是最常見的,也是現代迎親的主流,就是新郎自己前去迎親。

男方將迎親的車內根據自家的特點

“以三為鎮”,

是官宦文人之家,就以三本聖賢書,三支毛筆來“鎮”車;務農之家,以三斤農作物,三斤水果“鎮”車;至於從武之家,則以箭矢三支、劍鞘三柄“鎮”車。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至女方家外,新郎先將

“三書”之最後一書——迎書送至女方父母手中,後和男方迎親的隊伍進行“喚婦”,為“郎已至,新婦該出(又或像北朝為“新婦催出來”)”。現代也保留了這一專案,不過演變成了男方“搶”新娘,女方來堵門討要彩頭。

女方聽到喚聲,與父母哭泣拜別,由新婦的兄長(無親兄堂兄亦可,無堂兄,年齡最小的舅舅也行)領出家門至車內,或以錦被包裹新婦抱至車內,這樣的舉動寓意女方將

“家中寶貝親手交至男方”。

新婦和新郎牽手繞車三圈,新郎先行回家迎候。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第二步就是

“入”,即入男方家中:

新婦下車時也比較多步驟和寓意,細節比較多,暫且不表。

新婦進入男方家時,開正門,家內等候的親屬除新郎以及新郎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外,叔姑舅姨皆從旁門而出,等新婦從正門入內,親朋再尾隨新婦入正門。意為

“此處當為汝之家”。

新郎及父母繼續正廳相候,女方則先拜門楣,再拜灶頭,後入正廳拜高堂,夫妻對拜,共飲合巹酒,同吃陽春麵,“親迎”而成。

第三步就是自由發揮,各地習俗不同而制定,大部分都是新夫婦敬酒,以認識其他親屬長輩。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至此,嫁娶之禮完畢。後續也有一些祭祖、回門之禮儀,不過也是後話。

從以上禮儀不難看出古代婚嫁禮儀非常講究形式和隆重,目的就是讓雙方重視得來不易的生活,能夠恩愛相敬,但現代唱主角的

“彩禮”也就是“納徵”則成了婚嫁禮儀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步驟。

其實原因就是

不管聘禮也好,彩禮也罷,本身就是對即將成婚的男女給一個彩頭,更看重的是嫁娶的形式和禮儀,越是尊禮,禮儀絲毫不差,越表示尊重,這才是婚嫁的重點,而不是那象徵著“販賣金”的可笑彩禮!

“天價彩禮”是對禮的最大諷刺,看看古人婚嫁的過程,才知道違背了初衷!

該醒醒了!與其攀比彩禮,倒不如多多照顧成新家的女兒女婿來的靠譜!

注:彩禮除了聘禮之外,親迎之時也有攜禮,以喜慶之物為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