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普通公路互通,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與汽車混行,注意交織衝突

高速公路集散互通式立交被交線上互通式立交,一級公路上的互通式立交,以及作為次要幹線或主要集散二級公路也可能設定互通式立交,交通組織設計可能僅針對汽車交通展開,

沒有像城市幹線道路上的互通,大多遵循“機非分行”的原則。

(1)交通構成

在城市近郊或非機動車需求較高的地區,互通交通組織應兼顧混合交通需求;因非汽車交通比例較低,普通公路上的互通式立交,未完全考慮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需求。非汽車交通,包括老年代步車、摩托車、電動車、腳踏車、架子車、人力三輪車、畜力車等,交通組織設計應當遵循交通法規和行業規範。

主要公路可能是高速公路或一級公路,高速公路或其匝道連線線僅為汽車交通,無非機動車。當高速公路設定雙互通時,匝道連線線作為互通交叉線路時,高速公路的被交線可能成為集散互通的主要公路。

(2)方案擬定原則

因公路非汽車交通量較小,如果參照城市道路,採用“機非分行”擬定互通形式,可能造成匝道長度增加、斷面加寬,路面利用率降低等問題。

在城市近郊或人口密集區,公路互通在選型和匝道或岔道佈設時,應減小“機非”交織(衝突)區面積和交通量,控制交叉衝突點個數,減短非機動車和行人的繞行距離;當非機動車交通需求較大,宜與機動車隔離,可增加立體交叉分離。

正因存在混合交通的交織衝突,匝道設計速度不宜大於40Km/h,岔道設計宜採用20Km/h控制。較高的設計速度,不一定利於交通安全保暢。

(3)環形互通

環形互通主要用於轉向交通量不是很大的十字交叉,是比較經濟的互通形式。

若兩交叉線路功能等級較高、交通量較大,可採用3層互通,若兩交叉線路交通量差異較大,可採用2層互通。

3層互通,一般將環形盤道置於中間,供轉向交通和非汽車交通使用,非汽車交通的縱坡一般比較平緩,上層和底層為直行汽車交通,縱坡稍大。交通量更大的主要公路,或橫斷面較寬的公路,優先選擇底層,設計標準較低的被交線,佈設在最上層。

2層互通,主要公路直行交通,一般不經盤道,採用上跨或下穿方案,次要公路直行交通需要繞行盤道。主要公路上直行的非機動車,

有兩種情形宜依據交織交通量等因素選擇,一是跟隨汽車交通上跨或下穿,與轉向汽車存在交織,二是跟隨汽車交通透過盤道,與被交公路存在交織。

左轉非機動車可,一般可沿盤道滯後繞行,人行左轉時,一般可提前橫穿公路,不致發生較大繞行距離,位於城鎮附近時,建議施畫停車線和人行橫道標線。

城市近郊公路混合交通量總體不大,環形盤道的半徑,一般採用20至30m即可,不宜大於40m,非機動車繞行距離可控。

近郊普通公路互通,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與汽車混行,注意交織衝突

(4)苜蓿葉互通

一般可能出現全苜蓿葉互通、二四象限A型苜蓿葉互通、一三象限B型苜蓿葉互通、半對稱AB型苜蓿葉互通等形式。全苜蓿轉向道路均按匝道設計,部分苜蓿的轉向道路,主要公路一側按匝道設計、次要公路一側按岔道設計,平交口一般應佈設在次要公路上。

全苜蓿葉互通,機非混行交通干擾,交織區比較分散,採用內環繞行將左轉衝突交通改為交織交通量。兩交叉線路均為混合交通時,為減緩縱坡,苜蓿葉可採用窄長形狀,轉彎半徑和設計速度宜適當控制。

部分苜蓿葉在次要公路上,直行非機動車,與岔道轉向汽車交通存在交織、與對向左轉汽車交通存在衝突;非機動車右轉向時,一般不受干擾;非機動車左轉向時,與同向汽車交通存在交織,與對向直行或左轉汽車交通存在衝突,與對向右轉汽車交通存在交織。

A型苜蓿衝突區域分散在互通兩側,B型苜蓿衝突區域集中在互通中心,AB型苜蓿衝突區域,在互通中心和其中一側,兼而有之,主要依據左轉交通量的分佈情況選擇。

部分苜蓿葉在主要公路上,若存在非機動車,交織衝突與次要公路基本相同,但岔道變為匝道,設計速度較高,非機動車和行人感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較高。

當交通量較大時,一般應採用訊號等控制交通,或設定非機動車專用道路。當左轉或交織、衝突交通量較大、非機動車干擾較大時,宜設定非機動車專用道,可增加立體交叉。

近郊普通公路互通,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與汽車混行,注意交織衝突

(5)四岔喇叭互通

四岔交叉採用單側互通式立體交叉時,喇叭互通是比較常見的,也有渦輪梨形等,在次要公路一側採用T型平面交叉,《規範》要求必須進行區劃設計,主要是針對汽車交通。

同樣的,在平面交叉區域,直行非機動車與右轉汽車交織、與

對向左轉汽車交通發生衝突;左轉非機動車,與直行汽車交織,與對向直行汽車和非機動車衝突。

在喇叭匝道變速車道區域,交織衝突面積比較大,或非汽車直行交通繞行距離比較長。

此類方案,僅適用於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需求較低的地區,在城市近郊,宜適當控制汽車交通的設計標準,或適當增加工程規模,充分照顧不同型別的交通需求。

近郊普通公路互通,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與汽車混行,注意交織衝突

(5)三岔菱形互通

三岔交叉,當採用不完全立體交叉的菱形或Y型方案,在菱形頂部、Y型根部出現平面交叉,一般為方向不完整的匝道平面交叉。

菱形互通引線可採用分離式路基,以加大交叉衝突點的角度,也可採用環形交織緩解衝突。Y互通主線設定兩座立交橋,匝道採用採用平面交叉,交叉角度一般比較小,不宜採用。

交通量較大時,一般不宜採用匝道有平面交叉的互通方案,若混入非機動車和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將會加大。

(6)結語

城市近郊公路互通式立交,如何協調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衝突,控制繞行距離?混合交通採用喇叭互通是否合適?

在不增加互通層數或交叉高度的情況下,建議適當控制互通匝道平面指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