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困擾研究人員150年的謎團: 發現新的昆蟲群體

據外媒報道,西蒙弗雷澤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蜻蜓“近親”是如何因其驚人的相似性而被錯誤分類的。15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錯誤地將一組

昆蟲

化石

歸類為豆娘,它們是蜻蜓熟悉的“近親”,在溼地上飛來飛去,吃蚊子。雖然它們驚人的相似,但這些化石的頭部形狀奇特,研究人員一直將其歸結為化石化過程造成的扭曲。

解開困擾研究人員150年的謎團: 發現新的昆蟲群體

點選載入圖片

然而現在,西蒙弗雷澤大學(SFU)

古生物學

家布魯斯-阿奇

博爾德

(Bruce Archibald)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它們根本不是豆娘,而是代表了一個與豆娘密切相關的重要新昆蟲群體。週五發表在《Zootaxa》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昆蟲的非突出的圓形眼睛的獨特形狀,設定在靠近頭部的地方,是一個與豆娘和蜻蜓相關的亞目的定義特徵,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Cephalozygoptera。“當我們開始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華盛頓州發現這些化石時,我們一開始也認為它們一定是豆娘,”阿奇博爾德說。但仔細觀察後,團隊發現它們與德國古生物學家赫爾曼-哈根(Hermann Hagen)在1858年寫下的化石很相似。哈根開創了將該化石與豆娘亞目聯絡起來的先例,儘管它的頭部形狀不同,與豆娘完全不相符。

解開困擾研究人員150年的謎團: 發現新的昆蟲群體

點選載入圖片

豆娘的頭短而寬,眼睛明顯地向兩邊突出很遠。然而,哈根的化石的頭部和眼睛卻奇特地圓潤。但他認為這種差異是假的,是化石化過程中的扭曲造成的。“自哈根以來的古生物學家曾寫道,這些是頭部扭曲的豆娘,”阿奇博爾德說。“少數人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把它們歸入了豆娘亞目。”SFU領導的團隊,包括皇家不列顛哥倫比亞博物館的Robert Cannings、楊百翰大學的Robert Erickson和Seth Bybee以及SFU的Rolf Mathewes,他們篩選了162年的科學論文,發現自哈根時代以來,已經發現了許多類似的標本。當他們意識到新化石的奇特頭部其實是它們的真實形狀時,他們經歷了一個“尤里卡時刻”。研究人員利用化石決定性的頭部形狀,將其命名為新的亞目Cephalozygoptera。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Cephalozygoptera物種生活在白堊紀時代,最後一次被發現存在於大約1000萬年前的法國和西班牙。“大約5000萬年前,在恐龍滅絕後,它們是古代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華盛頓州溼地食物網中的重要元素,”阿奇博爾德說。“為什麼它們會衰退並滅絕,仍然是一個謎。”

解開困擾研究人員150年的謎團: 發現新的昆蟲群體

點選載入圖片

該團隊命名了16個Cephalozygoptera新物種。一些化石是在華盛頓州北部科爾維爾印第安部落的傳統土地上發現的,因此阿奇博爾德和他的合作者與部落長老合作,為它們命名了一個新的家族。他們把這個科叫做 “Whetwhetaksidae”,來自 “whetwhetaks ”這個詞,在科爾維爾人的語言中,意思是蜻蜓類昆蟲。阿奇博爾德花了30年時間,梳理了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南部和華盛頓州北部內陸地區豐富的化石礦床。迄今為止,他與其他人合作,已經從該地區發現並命名了80多個新物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