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透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

引言

古詩詞鑑賞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對於

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學生在

古詩詞鑑賞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困難,教師務必結合實際情

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從古詩詞的內容、情感、

內涵等多個方面來體會其中的含義,從而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透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

1 在意象分析中找準學習方向

意象是古詩詞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詩人能借助各種各

樣的意象傳遞自己的情感。在分析古詩詞情感的過程中,意

向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對學生對古詩詞的欣賞學習具有重要

的指導作用。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在講解每首古詩詞的

過程中都要帶領學生分析其中的意象,並總結不同意向代表的不同情感,讓學生在完成古詩詞賞析題的過程中更加得心

應手。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聲聲慢》一課時,教

師要以意象分析為主,幫助學生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中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在這首古詩詞中,涉及到的意象主要有“鴻

雁”,其在古詩詞中代表一種特殊的書信,因為大雁在秋天

的時候會南遷,容易引起遊子的思鄉之情。這就使得很多詩

人在寫作過程中通常藉助鴻雁表達思鄉之情。

詞人在《聲聲慢》中就寫道“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充分藉助雁這種意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同時,在這首詞的下

片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中的黃花

也是一個重要意象,彷彿道出了花落地的落寞之感。“梧桐

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同樣也以梧桐寫出了作者的

寂寞之感。透過對整首詞中的意象賞析,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開頭時以疊詞形式寫出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

慼慼。”讓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更加突出。也讓最後“這次

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愁”的情感油然而生。

透過帶

領學生分析意象,就能讓情感的表達更加清晰可見,進一步讓學生感受作者所見之景、所寫之物、所抒之情,引導學生

對這首詩詞的理解更為深刻透徹。同時,意象的分析也能讓

學生不再侷限於對詩詞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結合各種意象代表的情感深入理解詩詞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讓

學生透過意象更清晰明瞭地找到寫作的情感線路,更好地抓

住古詩詞賞析學習的切入口,根據教學要求制定學習計劃,

找準學習方向。有效推動高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

升,發揮學生思維的優勢,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語文素養。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透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

2 擬訂高中三年學習古詩詞的整體規劃

高中三年,要把必修課的主導性、選修課的自主性、拓

展活動課的多樣性結合起來,制訂一個有利於古詩詞學習的

整體規劃。

高一要注重必修課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讓學生

形成紮實的詩詞閱讀鑑賞基本功,掌握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

閱讀,提升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閱讀鑑賞的

過程中掌握方法,培養學習能力。

高二要注重選修課實施過程的自主性,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可以自主選

擇詩詞作品,可以按時代、按作家、按題材風格組合在一起

進行閱讀。

高三要注重選修課實施過程,要由此及彼、由點

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徵、或比較不同特點,蒐集

歷代詩話、詞話、曲話及其他資料中對古詩詞進行品評,用

來幫助學生鑑賞作品。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透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

3 情境帶入

激發學生想象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一直採用單一的教

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往往使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陷入

機械化、僵化的境地。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提高學習興趣,甚

至在課堂上感到無聊。創設情境教學法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

題。教師透過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對一首詩有更直觀

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

思維,有利於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當老師講到杜牧的古詩《赤壁》時,可以透過想象讓學生從第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創作這首詩時感受到作者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

命運相聯絡的思想感情,感受周瑜的人格魅力,同時感嘆作者的命運!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在教與學中進行交流,從而將

學生帶入詩歌中,由淺入深地欣賞和欣賞詩歌的魅力和作家創作的複雜情懷。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透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

4 探究詩詞之境,著眼思維發展

古詩詞鑑賞離不開聯想與想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

“無邊落木蕭蕭下”,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與聯想,才能

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在聯想與想象中探索詩

詞之境,理解詩詞之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

5

營造意境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對意境的感知能力

在組織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實際教

學內容,營造具體的意境來推進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

更好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達成情感的共鳴。同時,可以利用多

媒體裝置,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影像作品,知人論世,為學

生創造想象空間。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營造

具體意境,“讀”出自己的感悟。促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拓展

知識面,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為鑑賞學習創造良好的基礎。創

設情境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

如在講解《雨霖鈴》時

,教師透過畫面、聲音或影片創設情境,試著把每一位學生

的情感都調動起來。首先讓學生傾聽李叔同的《長亭送別》,

讓他們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體驗,用心去體會歌曲所包含的情

感,再自然而然地引入詩句。學生在剛接觸課文時,對“傷

離別”這個資訊雖然感到陌生,但只要將那些陌生的資訊與

學生熟悉的一些形象可感的經歷和體驗加以聯想、比較,他

們自然能感同身受,深刻體會詩人的那份離別之苦。

最後,

結合教材要求,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多篇閱讀材料,讓學生

透過自行閱讀來領會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樣不僅能為學生詩

詞鑑賞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透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

6 教師適當發揮引領作用

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由於學生的語文能力有限,難免會出現解讀錯誤地的情況,教師要引領學生朝正確的方向

前進。教師要學會傾聽,關注學生的疑問之處,在恰當的時

間對學生進行點撥,不斷引發學生對古詩詞探索的興趣,並加以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上升到文化理解的

層面,促進文化的傳承。

7 結語

總的來說,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的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應當對其創作的時代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去自主的學習和了解。其次,應當擴寬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範圍,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透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最後,在學習和閱讀的過程當中重點理解在詩文當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情為出發點,提升自我的綜合素養,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