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料未及,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十年研發,十年心血

始料未及,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谷歌斷供GMS服務,讓華為海外版智慧手機無法為消費者提供應有的服務,直接導致海外市場使用者量驟減,這給華為帶來了近200億美元的損失,更嚴重的是,華為多年的努力險些付諸東流。

在多次與谷歌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沒有退路的華為開始扶正尚在研發中的“備胎”鴻蒙。也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鴻蒙系統。

始料未及,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或許有人認為是巧合,但這卻恰恰證明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長遠的目光。早在多年以前,任正非就曾預料,未來美國必然會在某些重要領域對中企發起限制,因此不僅成立了海思研發部門,還讓何庭波著手軟體系統的研發。

這十年以來,華為在鴻蒙系統的研發上投入了超過千億的資金,數百名專項軟體技術人才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淚水。即便如此努力,可鴻蒙系統一路走來還是遭到了無數的非議,比如華為鴻蒙是“安卓套殼”、“PPT系統”等離譜的言語。

始料未及,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慶幸的是,付出終有回報。隨著6月2日鴻蒙OS的正式上線,一舉打破了外界所有的質疑。

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才剛剛上線,就已經“充公”,由工信部接手,自此不再屬於華為!

始料未及,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對於研發鴻蒙的任一名“華為人”來說,這都是難以割捨的,但是沒辦法,這是鴻蒙必須要走的路。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鴻蒙雖然已經正式上線,可也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而已,剩下的99步是鴻蒙的生態建設,擁有足夠匹配鴻蒙系統的使用者數量,才是鴻蒙生存發展的關鍵。

年均能夠生產5億臺智慧手機的國內市場,無疑是鴻蒙最合適的“幫手”,但是很可惜,同為競爭對手,國內友商們不願意把自己的命運交到華為手裡,對於是否適配鴻蒙,很多都或拒絕或沉默,就連曾經華為的“親兒子”榮耀都表態:相比鴻蒙,仍然會優先選擇谷歌安卓。

始料未及,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任正非早已看到了這一點,儘管華為因為晶片問題,在智慧手機市場的地位大不如前,可國產友商們依然有顧慮,畢竟兩年前的華為可是比肩蘋果與三星的存在,只要華為智慧手機業務存在一天,友商們就難以放下“戒備”之心。

所以,為了鴻蒙系統的發展,讓它脫離華為,是最明智的抉擇,而且,鴻蒙系統代表著國產系統的未來,交給國家再合適不過了。這樣就大家就都能義無反顧地支援,不用再有任何顧慮了。

始料未及,華為研發十年的鴻蒙,剛上線就要被“充公”?

寫在最後

華為之所以能被譽為國產科技的“門面”,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先進的5G將讓我國通訊技術首次領航全球,以一己之力對抗老美這個科技大國,更值得我們尊重。即便孟晚舟依然未歸,晶片困境依然未解,可華為自始至終都以國家利益為重,從未想過妥協。

如今把研發十年的鴻蒙交給國家,並不完全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保留住國產系統未來與西方一較高下的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