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人的小強來了!研究員給蟑螂背上“小電腦”,找人準確率94%

能救人的小強來了!研究員給蟑螂背上“小電腦”,找人準確率94%

編譯 | 徐珊

編輯 |

雲鵬

智東西6月15日訊息,據國外媒體Tech Xplore報道,近日多國研究人員聯合釋出了首個為救援任務而設計的昆蟲-計算機混合系統(Insect-Computer Hybrid System)——一種“機器”蟑螂。該昆蟲-計算機混合系統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夠實現自動導航和人類存在檢測(human presence detection)的功能。

該系統將活的昆蟲與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相結合,根據昆蟲自身的導航能力設計相應的導航控制演算法(navigation control algorithm),以便昆蟲可以探索且透過複雜地形。與此同時,該系統還搭載可以由電腦控制的紅外線攝像機(IR camera)實現高精度的人類存在檢測。

一、難搜救、難計算,迷你機器人現在面臨的難題

由於地震、火災和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方法來幫助被困在廢墟中的受害者。

一般來說,只有在確定被困人員的準確地點後,救援工作才會開展,而這大約需要3小時。

在城市搜救(Urban Search and Rescue,USAR)中,如果人們能快速在崩塌環境中定位被困人員的地點,就能夠極大地提高他們的生存機率。

但是由於地面塌陷,人們通常無法接近被困人員,救援任務難以執行。而目前現有的各種搜救工具,如電子相機、地震探測儀(seismic sensors)和搜救犬都受到救援範圍、搜救環境等條件限制,難以快速開展大範圍的搜救活動。

在人工智慧領域,迷你機器人能夠幫助人們提高救援效率。

但由於能耗、超負荷的移動計算以及避障系統等多方面原因,迷你機器人在短期內還難以在現實中落地,真正地在受災地區參與搜救任務。

二、小“揹包”大能量,讓昆蟲為你定位

研究人員認為,像昆蟲這樣的小型生物在崩塌的環境中更容易移動,從而嘗試將某種蟑螂作為搜尋者來幫助人們進行搜救工作。

他們看中一種能發出嘶嘶聲的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蟑螂。這種蟑螂因他們深棕色或黑色的外觀而聞名,它們在不安時會發出嘶嘶聲,是為數不多的無翼蟑螂之一。

這些優點都讓它們成為攜帶“揹包”的好人選。

能救人的小強來了!研究員給蟑螂背上“小電腦”,找人準確率94%

研究人員打造了一個裝滿電子裝置的“揹包”貼在蟑螂的背上。這個“揹包”由五個電路板連線組成,包含了一個紅外線攝像機、一個通訊晶片(communications chip)、一個二氧化碳感測器(CO2 sensor)、一個微控制器、一個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一個DAC轉換器(DAC converter)和一個慣性測量裝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蟑螂的內臟中插入了電極。正常的狀態下,蟑螂會用它的內臟來感受它的行徑路線,並利用這些感知資訊來決定是向左轉彎還是向右轉彎。當有蟑螂的內臟中含有電極時,它身上的“揹包”就會在蟑螂思考轉向的時候,發出極小的電震動,從而讓蟑螂朝目的地移動。

三、低耗高效,昆蟲-計算機混合系統下一步將落地現實

研究人員對這個昆蟲-計算機混合系統進行了模擬測試。

他們將蟑螂放在起點,試圖讓它找到一個躺在附近的人。

能救人的小強來了!研究員給蟑螂背上“小電腦”,找人準確率94%

他們預先在系統中編寫一個目的地,然後將蟑螂放在測試場景中,它將透過感測器給予的線索自行移動,找到受害者。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系統讓蟑螂有94%的機率能夠順利找到人。

同時,他們還表示,昆蟲-計算機混合系統的能耗較低,在現實搜救任務中具有相當大的應用空間。

下一步,他們計劃改進他們的系統設計,希望能在真正的救援行動中使用該系統。

結語:科技與昆蟲的“跨界合作” 能否為舊學科帶來新生機?

昆蟲-計算機混合系統首次為救援領域而設計,為大範圍內搜救被困人員提供相應技術,蟑螂也能為人們贏取生機。

近年來,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為昆蟲學帶來了新的機遇。科研人員可以透過將最新的科技與昆蟲相結合,不但能夠參與防治蟲害,進行定位測量等多項研究,為古老的昆蟲學注入新的能量,而且還推出了一些新的、尖端的科技產品。

自然與科學攜手並行,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