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中科院士: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美國的這次晶片卡脖子限制,算是把國內的一些有安逸思想的人和企業叫醒了,意識到了我們的薄弱之處是這麼不堪一擊,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事實,我們在晶片工藝上的差距跟美國還有很大,需要卯足了勁去追趕,自力更生、完全自主地解決這一卡脖子的問題。

86歲中科院士: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這一兩年,國家在這方面加大的投入,企業也在努力地研發,我們不僅要有像華為一樣優秀的晶片設計能力,還要能夠不受別人限制地把它給製造出來,相信這一天到來只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目前有一個不好的訊息,“缺芯”困局再升級,據業內人士說,美國商務部收緊了相關審批,要求美國公司和使用與該製程相關任何第三方公司,禁止直接或間接出口28nm相關的裝置到國內。

86歲中科院士: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之前的限制措施是7nm、5nm等先進製程裝置和技術,如今再次升級到28nm,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限制中國技術在這種條件下提速發展。那為何選在了28nm?這是因為28nm工藝是成熟製程和先進製程的分界點,這也是我們需要攻克的關鍵點,如果28nm還沒有完全自主可控,這一限制措施將大大地延遲半導體產業鏈的週期。

倪光南院士說到:“我們一旦把28nm晶片實現完全國產化,很多下游供應商行業將都可以實現國產晶片的自給與替代。”,可見28nm是一個分水嶺。

86歲中科院士: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今年的新片短缺導致價格上漲,相關行業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所熟悉的汽車行業、手機行業等都不例外。這裡有些不同的是,手機和其他電子消費品用到的都是一些先進工藝製程的晶片,比如說7nm、5nm等,而在汽車行業,不需要用到這麼好的工藝,14nm甚至28nm都能很好地滿足需求,用起來一點問題也沒有。要知道我們汽車晶片的自給率還不到5%,解決了28nm製造工藝,國產汽車晶片問題也就不怕被人牽著鼻子走了。

86歲中科院士: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華為海思麒麟先進製程晶片不能被生產,中芯國際不能購買阿斯麥的EUV光刻機,國內晶片企業“一片哀嚎”。在最近,央視臺播放了一段採訪中科院院士王陽元的影片,王院士帶領團隊耗時8年研發出我國第一塊1024位MOS動態隨機儲存器,這也是繼日、美之後第三個擁有了這個技術,之後帶領110名研發人員一起攻關積體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86歲的王院士表示到:我們不攻克這個S不瞑目,不帶著遺憾離開,誓要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別人卡我們脖子,我必須得把這個解決掉。

86歲中科院士: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解決晶片卡脖子問題勢在必行

抱著這些信念,我們的科學家們一定能解決晶片的問題,解決晶片問題也勢在必行,就像王院士說到的: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86歲又怎樣?當年行,現在依然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