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6500萬年前,毛絨絨的哺乳動物還只是在

恐龍

腳下匍匐求生。甚至以哺乳動物嬌小的身軀,根本不會被龐大的恐龍注意到,直到一顆名為希克蘇魯伯的

小行星

的到來。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上圖:小行星撞擊地球想象圖

這顆巨型小行星穿越空間,燃燒著突破大氣層,撞在地球上。

在撞擊發生後10小時內,撞擊點沿岸發生的大規模海嘯,幾乎毀滅了附近陸地上的所有生命。

同時,這次碰撞釋放了巨量的塵埃,覆蓋了整個星球,阻隔了來自太陽的光。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上圖:成年霸王龍,體重在6至9噸之間,身長可達43英尺。

失去了生命之源——陽光,幾乎收割了水生食物鏈中所有浮游植物的生命,進而水生生物大範圍滅絕。

並且沒有了溫暖的陽光,使得地球表面溫度驟降。而生命難以適應劇烈的溫度變化,又導致了進一步滅絕。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這次碰撞引發的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一連串的環境破壞,使包括非鳥類恐龍在內的75%的動植物物種消失了。

最終只在墨西哥灣淺海處,留下了一個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恐龍的滅絕為哺乳動物的崛起和人類的最終出現鋪平了道路,但如果小行星在6500萬年前沒有撞擊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會是什麼樣子?

答案是毫無變化,根本不會出現所謂的“恐龍人”,因為真正滅絕恐龍的不是小行星,而是地球。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這個發現來自2021年6月29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新研究。

其實在撞擊發生前的1000萬年裡,恐龍正在慢慢滅絕。小行星不過只是恐龍棺材上的最後一顆釘子,在瀕臨滅絕邊緣徘徊的恐龍身後推了一把而已。

這項新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生活在

白堊紀

晚期最豐富的六個恐龍科:甲龍科、角龍科、 鴨嘴龍科、尾羽龍科、 傷齒龍科和暴龍科 。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包括247個恐龍物種,共1600個

化石

,跨越1。45億年前到6600萬年前的時間。

結果表明,恐龍一直都在進化、擴張。然而7600萬年前,也就是小行星撞擊事件前的1000萬年裡,恐龍物種數量突然出現了下降。

也就是他們的滅絕速度在上升,而新物種的出現卻越來越少。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上圖:恐龍在過去1000萬年中物種形成率(藍色)的下降和滅絕率(紅色)的急劇上升。總物種形成率(黑色)下降。

研究人員注意到,恐龍的物種數量下降與大約8000萬年前全球氣候的強烈降溫相吻合。那時正是白堊紀晚期,地球開始逐漸冷卻的時候。當時全球氣溫下降了大約7攝氏度。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因此研究人員推測:考慮到恐龍依靠環境的溫度來調節體內熱量,而恐龍又已經適應了之前較為溫暖、潮溼的氣候,那麼下降的溫度很可能給大型恐龍的生存帶來麻煩。

隨後研究小組又補充說:對於恐龍還有一個生理上的假設。

如果恐龍的性別決定是像鱷魚和海龜一樣,與溫度有著非比尋常的聯絡。那麼恐龍胚胎的性別轉換,可能會在白堊紀晚期全球氣候變冷的情況下,導致多樣性的喪失。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同時研究小組發現,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各自的下降之間存在200萬年的滯後。

因此恐龍物種數量下降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生態系統中食草動物物種數量的下降引起的。

而且在那1000萬年裡,鴨嘴龍佔據了主導地位,遍佈星球的每一個角落。其數量遠超其他食草動物,比如三角龍和棍尾甲龍。以至於其他物種沒有什麼食物可吃,這也是其他食草動物物種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食草動物的消失使生態系統變得不穩定,很容易發生滅絕級聯效應。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上圖:生活在白堊紀的鴨嘴龍

最終結論是,氣候變冷和食草動物減少不僅導致恐龍數量的下降,還使得生態系統失去多樣性,不再富有彈性,變得脆弱。最終各個物種在撞擊後再也無法得到恢復。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對於這種推翻性的結果,可想而知一定存在很多質疑的聲音。

由於化石記錄是一個困難的證據來源,有人認為恐龍化石記錄的缺口和取樣偏差可能導致某些白堊紀恐龍物種的報告不足。

不過作者聲稱,他們的分析方法使他們能夠考慮到化石資料中的某些偏差,以及化石年代的不確定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除鳥類外,還有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的滅絕,與恐龍在陸地上的滅絕同時發生,所以肯定不是隻有已經衰落的生物被小行星的撞擊推向滅絕。

科學家改寫恐龍滅絕原因: 其實不怪小行星, 撞擊前就已逐漸滅絕了

點選載入圖片

延伸閱讀

6月26日,四川自貢富順發現了一批恐龍足跡,其中包括一個長僅10。2毫米的微小恐龍足跡。

該足跡是目前中國記錄的最小的恐龍足跡,推測製造足跡的小恐龍尺寸約為12釐米長,大致相當於現代麻雀的大小。

學者們傾向於認為,微小足跡是由剛出生不久的小恐龍留下的。

相關論文將發表在《歷史生物學》雜誌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