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故意拖延交付原子鐘, 差點“卡死”了北斗系統

蘇軾在《成都大悲閣記》中說過:“吾頭髮不可勝數,而身之毛孔亦不可勝數,牽一髮而頭為之動,撥一毛而身為之變,然則發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而後清代龔自珍也在《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觸》中詩:“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沒錯,生活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感受著時代的轉瞬即逝和萬千變化,科技的進步,也使得我們逐漸走向更加現代化的未來,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各國都想分世界的一杯羹,近日,在星際領域發生了一件大事,即歐洲故意拖延交付原子鐘,差點“卡死”了北斗系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歐洲故意拖延交付原子鐘, 差點“卡死”了北斗系統

點選載入圖片

北斗衛星的“心臟”

在人們平時所用的鐘表中,精度高的大約每年會有1分鐘的誤差,這對日常生活是沒有影響的,但在要求很高的生產、科研中就需要更準確的計時工具,目前世界上最準確的計時工具就是原子鐘,原子鐘,它最初本是由物理學家創造出來用於探索宇宙本質的,但是人類也從來沒有想過這項技術有朝一日竟能應用於全球的導航系統上,這為天文、航海、宇宙航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作為北斗衛星的“心臟”,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斗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而現在歐洲卻把心臟卡住不讓活動,不免對北斗系統帶來巨大的傷害。

歐洲故意拖延交付原子鐘, 差點“卡死”了北斗系統

點選載入圖片

我們都知道,最近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癱瘓了117小時,最後查出原因,就是因為衛星的授時出現錯誤,導致整個衛星系統崩潰了,差點“卡死”了北斗系統,因此可以看出衛星的授時是多麼重要,中國的導航衛星的心臟就是星載銣原子鐘,對衛星的定位和授時精度都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現如今的中國也意識到這一問題,並決定想趟出一條自己的路,就算不用歐洲,我們也能自己研發。

歐洲故意拖延交付原子鐘, 差點“卡死”了北斗系統

點選載入圖片

而後,我國也提出了“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現在,中國航天技術在路上,你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