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立秋, 民間立秋習俗: “一貼, 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

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天,就到了

立秋

時節了。

後天立秋, 民間立秋習俗: “一貼, 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

點選載入圖片

從氣候學上來講,立秋是秋季開始的一個節氣。此時,太陽將到達黃經135度。一般來說,一旦到了立秋時節,就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稱:“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其意思是說:(到了)秋天,是萬物收斂的季節,萬物在這個季節裡將收斂成熟,不再生長了。在周朝的時候,只要到了立秋這一天,天子將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一同到郊外迎秋,並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據史料記載,在宋朝時,一旦到了立秋這一天,太史官將會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會高聲報奏。奏畢,梧桐將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當然,我國的地域非常遼闊,即便是到了立秋時節,有些地區的氣溫也不一定會徹底降下來,還會有秋老虎作祟呢!

後天立秋, 民間立秋習俗: “一貼, 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

點選載入圖片

在過去,過了立秋時節後,民間會有許多“講究”或習俗。比如,在我們這裡就有這麼一種習俗————“一貼,二啃,三喝”。由於這種習俗聽起來有些晦澀難懂,因此,許多人都沒有弄清楚這種習俗究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為了幫助大家弄清楚這種習俗的意思,下面,我們就聊一聊什麼叫“一貼,二啃,三喝”。

一、一貼

所謂的“一貼”,其實是指“

貼秋膘

”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會有“貼秋膘”一說呢?

盛夏時節是非常炎熱的,無論是誰,只要到了盛夏時節,就會出現食慾不振,飯量大減的現象。其實,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是有原因的。

我們都知道任何食物當中都含有一定的熱量,當人體吃進食物之後就會導致人體內的熱量增加,而對於人體而言,由於盛夏時節的環境溫度就非常高,從而導致人體內所積累的熱量也非常多,因此,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對食物當中的熱量有所排斥。在人體內免疫系統對食物的熱量有所排斥的情況下,人的食慾自然就會降低了。而人的食慾一旦降低,人的形體就會消瘦下來。民間有“苦夏”一說,這種說法就是指人在盛夏時節裡體重會明顯減輕。

無論是過於肥胖或是過於消瘦,都是不利於健康的。古人認為,到了立秋之後,天氣將會轉涼,而人體中的脂肪是有助於禦寒的。為了能夠使人體在盛夏時節裡損失掉的脂肪迅速補回來,用以抵擋秋風對人體的侵襲,因此,是需要“貼秋膘”的。而“貼秋膘”的方法就是在立秋這一天多吃一些肉食,比如,吃一些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這叫“以肉貼膘”。

後天立秋, 民間立秋習俗: “一貼, 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

點選載入圖片

二、二啃

“啃”即啃食。

那麼,人們需要啃食什麼東西呢?

1.啃食秋桃

許多地區都有這樣一種說法: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我們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但民間就是這麼認為的。因此,每到立秋日這一天,人人都要吃上一兩顆秋桃,用以“養生”。

2.啃西瓜

據稱,過了立秋這一天之後就不適宜大量啃食西瓜了。一旦在過了立秋這一天之後再大量啃食西瓜,就容易鬧肚子,這也許與天氣轉涼有關。

在過了立秋這一天之後不適宜大量啃食西瓜的情況下,人們為了徹底過透“西瓜癮”,便會在立秋節這一天大量啃食西瓜,這在民間也被稱為“啃秋瓜”。

後天立秋, 民間立秋習俗: “一貼, 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

點選載入圖片

三、三喝

所謂的“喝”也就是指喝湯或喝水了。

那麼,人們究竟是需要喝什麼東西呢?

1.喝鹽水

人們在盛夏時節裡會大量出汗,而出汗會帶走人體中的鹽分,從而導致人體中的鹽分匱乏。為了將人體中損失掉的鹽分補回來,到了立秋時節時,人們會適量喝一些淡鹽水,用於“補鹽”。

2.喝“蜜湯”

到了立秋時節之後,許多人會出現“秋燥”徵象,表現為口乾咽燥、乾咳、面板幹癢、大便秘結等。而“蜜湯”能夠養血潤燥,提高人體的抗秋燥能力。因此,到了立秋節這一天,人們便會適量喝一些蜂蜜水。

3.喝豆漿

豆漿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鈣,磷,鐵,鋅等礦物質,到了立秋這一天,適量喝一些豆漿對於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後天立秋, 民間立秋習俗: “一貼, 二啃, 三喝”, 是咋回事?

點選載入圖片

以上介紹的就是我們這裡立秋時節“一貼,二啃,三喝”習俗的大概意思。歡迎大家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