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點選載入圖片

在炎熱的盛夏,湖庫守釣是一件非常遭罪的事情,即便是用釣傘遮陽,太陽光反射、高氣溫,也會嚴重影響垂釣體驗。

更何況,炎熱的氣溫,導致了水溫也比較高,即便是長時間的守釣,魚口也很是一般,所以,入秋之後,氣溫開始轉涼,湖庫守釣,也就不難麼難受了。

很多釣友發現,即便日照不那麼強,氣溫也不是特別的高,魚口也一樣不怎麼好,甚至還不如初夏時的魚口。

即便選擇了背陰、水深的區域下杆,也是小魚多、大魚少,但是,到了水庫,不釣大魚,守的全是小魚給口,這就不能忍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是沒大魚,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釣不到魚的因素很多,在大水面垂釣,沒有魚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如果又沒有遭遇到極端氣象,那麼多半是人為因素導致的,而常見的人為因素,主要有以下這麼幾個。

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點選載入圖片

一、經驗誤導

不同的垂釣經驗,垂釣經歷,導致了釣魚人有不同的釣魚經驗,即便是同一種水情、魚情,應對方法也多有不同。

釣魚這個事並不難,難的是見識過不同的水情、魚情並且能靈活應對。這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迄今為止,還有很多釣友堅信蚯蚓釣不到的,就是魚徹底不開口,亦或者很多釣友堅信自己釣了二三十年魚,只要自己釣不到的,別人能釣上,都是吹牛逼,說是坐井觀天,都是在侮辱青蛙。

入秋後,一直到中秋之前,氣溫高、水溫高仍然是一種常態,湖庫的水體儲備量大,所以水溫變化並不像氣溫一樣,比較明顯。

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點選載入圖片

在深水區域,溶氧量差,腐泥、淤泥多,水底富氨、氮、鹼,雖然深水 藏大魚的機率比較大,但也僅僅是機率。

事實上,釣深水的效果還不如在多草的草叢附近、水流流速差的閘口、堤壩、洄灣等地方作釣。

這些區域溶氧充沛,食物比較多,入秋後的魚,都會進食補充脂肪,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冬季。

進食之前,優先考慮的必然也是溶氧,只有充沛的溶氧,才會讓魚有活力進食,深水守釣大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入秋之後,並不是水溫馬上就降下來了。

在中秋之前,水溫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這就是典型的經驗誤判,將初夏、晚秋、入冬的垂釣經驗,帶入到初秋了。

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點選載入圖片

二、因季節不同,觀漂誤差率大

入秋之後,和夏季相比,有兩個很明顯的區別,第一是晝夜溫差較大,第二是風開始多了起來,南北風交替著來。

這兩個差別,會在我們觀漂時,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首先是晝夜溫差,清晨、夜晚時,水溫比較陰涼。

魚出於生理原因,需要適應這樣的低溫,所以在吞食食物的時候,動作相對較輕,等到了早晨、午間,水溫比較高,吞食的動作的幅度,又會明顯不同。

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點選載入圖片

這種不同,差個2~3目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用早晚給口的漂相來應對白天的魚口,亦或者反過來,抓不到實口,並不奇怪。

而第二個影響,風開始多了,加上湖庫水面比較大,就算不是無風三尺浪,颳風時,大水面波浪起伏,也很影響觀漂。

抓不到實口,提竿空竿,比比皆是,當然,這也只是因為季節原因,對有經驗的釣友而言,跑個三五次魚,就知道怎麼應對了。

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點選載入圖片

三、餌料太過於素淡

一說守釣大魚、守釣湖庫,很多釣友下意識的就等同於玉米、紅薯等素餌,這本身並沒有錯誤。

但是,中秋之前,水溫、氣溫並沒有大幅度明顯的下降,水體中的魚,食物的味型中,還是略帶發酵味型的。

當然,釣餌用應季的嫩玉米粒並無不可,但是窩料的味型,酵香為主,一定是首選,並在在窩料中,適當的加一些腥香味、藻腥味的餌料,能有效保證誘魚效果。

最後,入秋之後,很多釣友的垂釣思路,一時半會會和初夏重疊,直白點說,就是因為經驗誤差、季節影響,對實際的魚情產生了誤判,如果在垂釣之前就有這樣的意識,最多也就產生一些困惑。

為何入秋之後, 水庫守釣始終沒魚口, 不是沒魚, 而是這幾個因素

點選載入圖片

只要實戰經驗豐富,靈活調整,在浮漂、餌料味型、調釣上,適當調整一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釣魚這個事就是這樣,只要一琢磨,出現的問題基本上都能解決,解決不了的,基本上都不是釣魚人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