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的智慧,1個奇妙人面雨紋盆之謎的解開

圓圓的臉龐、 笑眯眯的眼睛、 倒立如“T”字母的鼻子、 哈哈大笑的嘴巴以及分別用魚或魚形紋裝飾的雙耳和高聳的髮髻……對於繪有這組奇妙、 詭異圖案的半坡人面魚紋盆, 有人說它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有人說它是遠古巫師做法時的面具, 還有人說它是6000多年前外星人光顧地球時所戴的帽子。 那麼, 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半坡遺址是一處典型的仰韶文化村落遺址, 距今6700年~5600年。1953年, 考古人員在陝西省西安市東的半坡村發現了這片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遺址。 經過近4年的發掘, 獲得了大量珍貴的考古資料, 其中包括房屋遺蹟45座、 圈欄2處、 窖穴200多處、 陶窯6座、 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 幼兒甕棺73座) , 還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等近萬件。 看到這些, 一幕幕6000多年前先民生產與生活的場景就會生動地浮現在人們面前。

1、探秘遠古村落

透過諸多努力, 考古工作者對半坡遺址的村落進行了復原。 走進村落, 可以看見許多方形或圓形的房屋。 它們多數都是半地穴式的, 每個房屋都有很多柱洞, 也就是說房屋的骨架由環形的柱群構成, 再用樹枝和其他植物的莖葉混合泥土建成牆壁。 這種今天看起來不起眼的土棚,卻是6000年前先民的傑出創造, 也應該算是中國土木合構建築的發端了。

住在這種半地下的近乎穴居的房子裡是非常潮溼的, 所以人們在屋子裡修造了火塘, 烘烤地面, 再把茅草、 皮毛等鋪在地上。 可是, 這種屋子沒有修建煙道, 一旦失火, 房子就得徹底廢棄, 重新建造。 由此可見遠古先民生活的艱難, 也能感受到他們用血與淚的代價換來的不斷進步。位於村落中央的是一座大屋, 四周圍繞建造著許多小屋。 那麼, 這些大小不同的房子裡都住著什麼人呢? 這種環形佈局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半坡人處於母系氏族階段, 婦女在氏族公社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她們從事採集果實、 燒烤食物、 縫製衣服等勞動, 比男子從事的狩獵更穩定。 同時, 她們又擔負著照顧老人和繁育後代的重任。 每個小房子裡,住著本族的婦女和來自其他氏族的男性, 她們和這些男性的婚姻生活是不確定的, 要依附於母系大家庭, 子女跟隨母親, 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而在大房子裡住的是最受尊重的“老祖母”。 大房子也是老年人和孩子的集體住所。 這種環形佈局, 不會是無意識的, 應該是一種維繫母系大家庭團結精神的體現。

中國古人的智慧,1個奇妙人面雨紋盆之謎的解開

半坡遺址原始村落復原建築現位於陝西西安半坡博物館。 半坡遺址是中國首次大規模發掘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 1957年建成博物館。

在環形居住區四周, 環繞著一條壕塹圍護。 塹深6米~7米, 寬5米~8米, 長達數百米。 據推測, 壕塹的作用除了抵禦野獸襲擊和外族侵 擾外, 在下雨時節, 也可以用來疏導村落裡的積水。 它是一條防護村落的屏障, 也可以算得上是城壕的雛形。 建造這樣一條壕塹大概需要挖出一萬多立方米的土, 而半坡人的挖掘工具只是簡單的石鏟, 要一鏟一鏟地掘成這數百米的壕塹,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可是, 當時的一個氏族又能有多少人口呢? 除去老弱病殘, 又還有多少強壯者呢? 這些問題至今仍是個謎。 但不管怎樣, 這個壕塹的工程對他們來說是浩大的, 也是艱難的。在壕塹的北邊有一片墓葬區。 這是一片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 死者頭部向西, 排列得十分整齊。 墓葬的形式以單人葬為主, 也有二人葬或四人葬; 有一次葬, 也有兩次葬。 有的死者是仰身的, 有的死者是俯身的; 有的死者肢體平直, 也有的死者肢體彎曲。 考古人員還發現, 在仰身葬的墓室裡多出土隨葬品, 而其他墓室則沒有或很少。 既然母系氏族社會是沒有階級、 沒有貧富、 沒有剝削與壓迫的, 那麼又為什麼會有這種安葬形式的差別呢?社會學家認為, 屈肢葬、 俯身葬死者的身份一定與仰身葬的死者不同。 仰身葬死者在社會地位上可能高於其他葬者。 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 哪怕幾件陶罐也是較為貴重的器物。 不僅如此, 在公共墓地裡, 只埋葬成人, 沒有兒童。 死去的兒童被置於甕內, 埋在居住的房屋附近。 甕上有一個鑽鑿的孔洞, 大概是作為孩子靈魂的通道, 這表明半坡人已經具有人死後靈魂不滅的觀念了。

2、半坡人的生活

民以食為天,6000年前的先民要想過上定居生活, 必須要有穩定的糧食來源。 那麼, 半坡人的食物是從哪裡獲取的呢?

從出土的許多用石或骨製成的箭頭來看, 半坡人已經普遍使用了弓箭。 他們還使用石球、 石矛等, 這些都是狩獵工具。 他們以此延伸自己的手臂, 獲取獵物, 滿足生存需要。

另外, 半坡人已經大量地使用石鏟、 石斧、 石鋤等生產工具。 在半坡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罐子, 裡面貯藏著已經埋藏了數千年的糧食——粟。 粟耐旱易種, 便於貯藏, 至今仍然是中國北方種植的主要作物。 粟的發現, 證明半坡人已經學會了栽培種植, 進入了比較發達的原始農耕階段; 也證明了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農業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 也是最早栽培粟的國家。 先民們用石斧砍伐樹木, 割除雜草, 並放火焚燒, 再用石鏟翻掘土地, 用石鋤和尖木棒挖穴點種。 收穫的時節, 人們就用石鐮或陶鐮來收割, 把糧食用石磨盤和石磨棒脫皮碾碎, 然後食用, 剩餘的糧食便用罐貯藏起來。

中國古人的智慧,1個奇妙人面雨紋盆之謎的解開

魚紋彩陶盆此盆的外壁畫有比較寫實的魚紋。 在以半坡為代表的仰韶文化遺存中, 魚紋是母題花紋。

3、彩陶畫

製陶工藝是新石器時代最突出最豐富的美術創造。 陶器的原料是較細膩而有粘性的黃土。因陶器的不同用途而對原料進行不同的加工處理(如淘洗或羼料) 。 彩繪紋飾的顏料系天然的赭石、 紅土或錳土, 有的器皿在彩繪之前還加施一層紅色或白色的“陶衣”作襯底, 最後入窯經1000℃左右的高溫燒成。 由於窯室封閉不夠嚴密, 陶土中的氧化鐵得以充分氧化, 故燒成後的陶器是橙黃、 紅或紅褐色, 紋飾呈黝黑或殷紅色。 重要的有仰韶文化的紅陶和彩陶, 長江流域及以南以至臺灣地區的幾何印紋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和龍山文化的黑陶。

4、奇妙的人畫魚紋盆

半坡人已初步具有了審美觀念和靈魂等原始宗教觀念, 創造了人類最初的文化, 為後來人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半坡遺址出土了大批奇妙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盆口用露地線紋做等距離的四方八位式分割, 盆壁上畫著兩個人面魚紋、 兩個網格紋, 它們位於盆的四壁, 呈對稱分佈。

這些畫有人面魚紋的彩陶, 雖然誕生於遠古時期, 卻具有濃厚的藝術感染力。 彩陶上的圖案, 有的如遊動的魚, 有的如奔跑的鹿, 很寫實地表現了半坡人的漁獵生活, 寄託著捕獲更多的魚和鹿的希望。 圖案多在陶器內壁上部, 筆劃流暢疏朗, 又具有裝飾作用。 而最具有吸引力的, 莫過於這些人面魚紋圖案: 人面塗彩, 口部銜魚, 戴著三角形的頭飾, 或許這就是半坡氏族的圖騰或族徽。 在表現手法上, 這些魚紋圖案已經脫離了魚的自然形態, 成為抽象的幾何圖案。 那麼, 旁邊已經抽象的網紋代表的也是魚或漁網嗎?網格紋為呈45°角的斜置正方形, 每邊劃分10等分, 共100個格, 每個格的四角上又各接一個塗實的等腰三角形。 但是這種100格網紋在圖式上沒有嚴格標準, 而是寫意性地繪出, 有的甚至很潦草。 大部分網格 都因為太小而看得不是很清晰, 有的已經不是網格紋, 而變成了兩個塗黑的小方塊; 有的則象徵性地在正方形內拉幾條對角線及其平行線。 這種100格網紋, 在發現之始被視為“魚紋”, 體現的是當時半坡人用網捕魚的生活場景。 有的學者認為, 這種網格紋與天象曆法有關, 是太陽光透過樹木之後在地上的投影空間的想象。 也有人認為網格紋和田獵、 漁獵用的網有關, 也象徵著耕作與雨季的關係。 有人拿它和“河圖”、 “洛書”聯絡起來, 認為河圖和洛書在新石器時代可能已經產生。 因為半坡魚紋常見的100格網紋, 四角上的三角形呈兩兩尖角頂對, 用10×10的形式組成方陣, 不僅合乎原始人類頗為神秘、 混沌的思維方式, 也符合河圖、 洛書的形式。 不過歷史真相究竟怎樣, 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中國古人的智慧,1個奇妙人面雨紋盆之謎的解開

彩陶人面魚紋盆高16。5釐米, 口徑39。5釐米, 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遺址出土。

今天的分享結束了,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