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本章我們嘗試用簡短的文字列出本大統一模型假說的物理基礎和邏輯基礎。

一、基礎概念

1、宇宙:

包含一切存在和不存在、一切已知和未知的大統一概念。

2、空無:

沒有一切存在和不存在、一切已知和未知,是宇宙的反概念。

3、微元質點:

是一種客觀實在,即使宇宙中最大的破壞力也不能破壞其穩定結構,命名這種客觀實在為微元質點。微元質點有體積,有密度,為圓球形。所有微元質點結構大小相同。微元質點分為正微元質點和反微元質點,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4、萬有傾向力:

每一個微元質點都有一種向外擴張,佔有整個空間的傾向,定義該傾向為萬有傾向力,簡稱傾向力或傾向力場。

5、物質:

一切由微元質點組合而成的物體。

6、質量:

物質的微元質點總數量。

7、空間:

一切物體及其對應的傾向力場的存在範圍。數學上,屬於歐幾里德空間。

8、時間:

不同物體之間因傾向力場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自轉和繞轉的週期性運動,該週期性運動在意識中形成的因果迴圈概念,名為時間。

二、基本定律

1、物質不滅定律:

宇宙中的微元質點總數量是有限的,恆在的,且正反等數量的。

2、質力等價定律:

微元質點的傾向力與微元質點的密度成正比關係。

對於物質不滅定律,其數學化表達為:

m

=m

+

+m

-

(1)

m

為宇宙微元質點總質量,m

+

為正微元質點總質量,m

-

為反微元質點總質量。

對於

質力等價定律,其數學化表達為:

dF=(4π/3) G

dρ                                      (2)

dF為微元質點在其球形表面外顯的萬有傾向力,簡稱本徵傾向力,π為圓周率,G

為萬有傾向力常數,dρ為微元質點的本徵密度,簡稱密度。

微元質點的密度和質量的轉換式為:

dρ=dm/dV=(3/(4π))dm/dr

0

3

(3)

dρ為微元質點密度,dm為微元質點質量,dV為微元質點體積,dr

0

為微元質點半徑。

將微元質點密度公式(3)代入公式(2),則得微元質點的本徵傾向力公式:

dF

0

= G

dm/dr

0

3

(4)

當將公式中r

0

改為r,且定義r≥r

0

時,則得微元質點在空間r點的萬有傾向力(場)公式:

dF= G

dm/dr

3

(5)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微元質點及其傾向力三維座標概念示意圖

兩個微元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計算的數學過程類似電場強度和電場力計算過程,不同的是根據本模型假說中傾向力場定義,傾向力場和萬有作用力的數學轉換表示式為:

F=(G

m

1

/r

3

)(rm

2

)=G

m

1

m

2

/r

2

(6)

(rm

2

)為二元複合自由變數,表示m

1

微元質點對m

2

微元質點施加的傾向力需要距離和質量兩個自由變數才能確定其大小,且m

1

和m

2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對於兩個等質量且物性相反的微元質點,其受力面為平面,且經過兩微元質點的中心連線的中點,並垂直於該中心點連線。(參考現代物理學“電場”內容)

三、宇宙演化模型和基本物質結構的形成

本假說接受宇宙大爆炸基本概念,但經過本假說重新演繹。

本輪宇宙大爆炸起源於一個質量密度極大的,具有千層正反物質結構的球體。借用現代物理學概念,近似等於“奇點”。但該奇點內部具有多層結構,從內到外分別為超臨界態(氣態)、液態和固態。本輪大爆炸的奇點最外層主要顯示為反物質性,最內層氣態物質顯示正物質性,但的總正反微元物質數量相等。如圖所示: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奇點結構三維剖面示意圖

注:中間紅色表示正反微元質點混合氣體,藍色表示正物質,黃色表示反物質。

假設宇宙幾點物質遵守一般物質的物態特徵,有固液氣三態和超臨界態,則可畫出三相圖(四相圖),如圖所示: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奇點物質的示意三相圖

注:O點為座標原點,A點為三相點,D點為臨界點,G點為極限點。

爆炸分為幾個重要階段:

第一、加速膨脹時間段。

此階段奇點的正反固體物質互相分離,並在爆炸瞬間被粉碎為大量質量、形狀不一的物質液滴和碎片。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爆炸過程示意圖

注:從內至外的圓圈依次表示大爆炸瞬間的正反物質分離,大爆炸初始的正反物質微粒結合和外層空間暴漲。

第二、減加速膨脹時間段。

此階段由於正反物質液滴點在快速冷凝過程中同時受到迅速向外擴散的氣態物質的吹壓作用,不能因自身的表面張力保持圓球狀,而是被拉長為圓錐形。命名這種圓錐形結構的固體正反物質為強單極子。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正反物質強單極子結構示意圖(內部正反微元質點分佈順序不同導致端點指向發出的物性不同)

強單極子因正反物質之間的萬有作用力作用,迅速結合為第一代偶極子,命名為強磁弦子。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強磁弦子結構示意圖

由於強磁弦子的生成,導致宇宙中物質之間的排斥力迅速減小,吸引力增大,但由於慣性,宇宙仍保持持續膨脹狀態,宇宙內的壓力和溫度持續降低。

強磁弦子相互間因指南針效應而迅速堆積。

指南針效應:空間中的一個三維自由的磁弦子(指南針),當另一個三維自由的磁弦子靠近時,會被同時吸引和排斥,該磁弦子的磁力將迫使兩個磁弦子同時發生旋轉,使雙方的磁力線正對且方向相反,以產生相互間最大吸引力。命名這種現象為指南針效應。

強磁弦子因指南針效應迅速演化為強磁弦體(空穴中子)。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A型和B型強磁弦體實物模型圖

注:圖中從左至右分別示意為A型強磁弦體,B型強磁弦體,各頂點上連線的孤立磁力棒用於指示該頂點的磁力走向,並不真實存在該固體結構,下同。

強磁弦子和強磁弦體迅速堆砌為第一代類星體,命名為強磁類星體。

第三、減速膨脹時間段(強磁類星體時代)。

由於指南針效應,宇宙中的膨脹加速度迅速消失,進入減速膨脹時間段。

強磁類星體的噴發和爆炸過程類似於小型奇點的爆炸過程。

從奇點爆炸直到強磁類星體生成和爆炸的整個時間段內都沒有機會液化固化的氣態正反微元質點,直接凝華為外顯正物質屬性或反物質屬性的固態物質點,命名為正反以太單極球,簡稱正反以太球。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正反微元質點組成以太球可能結構示意圖(未標識正反微元質點顏色,請腦補)

注:1。 本圖圖源借用百度百科“碳60”詞條。2。每層富勒烯結構的每個連線點均為正反微元質點交錯,與更內層富勒烯結構靠異性相吸左右連線在一起。3。富勒烯結構因正反微元質點分佈並不對稱和均勻,所以運動中的富勒烯的統計的動態外顯傾向力並不完全抵消,總是外顯出正物質特性或反物質性,相應稱為正以太球或反以太球。

正反以太球因異性相吸作用而相互靠近並高速三維自轉和繞轉成為以太偶極球對(以太原子),以太原子組成以太空間(初始的總體反物質性以太空間)。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以太原子及以太原子半徑示意圖(簡化了以太單極球結構細節)

被強磁類星體內部巨大壓力融化並被爆炸噴射入宇宙空間的正反物質液體,因超臨界物質的吹壓和內外巨大溫差迅速形成電單極子,電單極子長度約為強單極子長度的428萬分之一。電單極子迅速組合為電磁弦子。電磁弦子組合成為電磁弦體。電磁弦體因初始以太空間的反物質性,組合成為正電子冠狀二十面體。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電磁弦體示意圖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正電子冠狀二十面體(正電子)結構示意圖

注:圖左為二十面體幾何結構示意圖,圖右中的二十個冠狀頂點為雙紅一黑,表示正電子冠狀二十面體,外顯正物質傾向力,即北極磁力。

正電子冠狀二十面體內部的強傾向力場捕獲若干以太原子組成正電子中微子,二者組合為具有彈性結構的正電子。電子半徑與中微子半徑的比值:r

/r

=57。62,其內切球半徑與中微子半徑比值為27。7。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正電子結構示意圖

正電子被強磁弦體吸入內部磁力空間,並因磁力約束而穩定,形成具有彈性結構的質子(分為A型和B型質子)。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質子結構示意圖(淡藍色為正電子軌道雲示意)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質子實物模型圖(左A型,右B型)

隨著正電子中微子的不斷生成,以太空間的反物質性被中和,但質子已經生成。在隨後的類星體爆炸丟擲的電單極子在質子周邊組合成負電子冠狀二十面體,並生成負電子中微子。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負電子結構示意圖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帶磁力線示意的正負電子實物模型圖(隱去中微子示意)

注:正負電子的外顯磁力線結構是安培右手定則和洛倫茲力左手定則的原因。

當宇宙溫度進一步因膨脹降低,負電子能穩定佔據氫原子核最外層軌道而時,氫(氕)原子誕生。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氫(氕)原子結構示意圖

氫原子因指南針效應被帶入第二代類星體,並在一定壓力下被壓縮為中子。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自由中子結構示意圖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實心中子實物模型圖(左為A型,右為B型,帶磁力線示意)

第四、以太空間膨脹時間段(恆星時代)。

當以太時空成為中性,宇宙膨脹速度由慣性膨脹轉變為以太原子的增加。類星體越來越少,恆星時代到來。

在恆星內部,合成元素週期表中各種鐵元素之前的元素及其同位素。大於鐵元素的元素,則由恆星內部的中子體被爆炸丟擲到宇宙空間中,衰變得到。

恆星和類星體爆炸形成星雲,星雲形成行星,行星成為生命誕生基地。

第五、宇宙收縮時間段(恆星時代)。

當以太空間不再增加以太原子,以太原子在宇宙最外沿堆疊成為宇宙殼層。宇宙殼層將繼續吸引以太原子,以太原子不斷堆疊在宇宙殼層,以太時空密度不斷降低,內部壓力不斷減小。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宇宙整體結構示意圖

注:核心紅色為固體大型物質和以太時空存在區域,類似雞蛋黃;黃色為純以太時空區域,類似雞蛋清;藍色為宇宙殼層,類似雞蛋殼。

最終,宇宙殼層垮塌收縮,再次成為具有複雜內部結構的宇宙奇點。奇點再次爆炸,形成反物質宇宙。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反氫原子結構實物模型圖(下一輪宇宙爆炸產物)

至此,宇宙完成一個完整的迴圈週期。

——物理大統一模型雜談六十三

極簡物理大統一模型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