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一模型假說基本定義的修正

八個基本定義

定義一:宇宙,是一切客觀實在和意識概念的總稱。

定義二:空無,是宇宙概念的反概念,是一切客觀實在的背景,也是一切意識概念的終結。空無又可命名為絕對空間。

定義三:意識,是一切人腦思維的總稱。其內部有兩個對稱的意識概念,即歸納和

演繹

定義四:歸納是意識對客觀實在的本質的探索。

定義五:演繹是意識對客觀實在的趨勢的判斷。

定義六:物質,是一切客觀實在的總稱。其內部有兩個對稱的物質概念,即正物質和反物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定義七:時間,是意識對物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二元性的一種歸納。

定義八:運動,是意識對物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二元性的一種演繹。

物質的五個基本假設

假設一:宇宙中的物質是有限的,恆在的,物質不滅。即:存在一種密度極限大,半徑極限小,數量有限的物質,該物質在宇宙收縮到極限小體積和極限大壓力條件下仍不能被破碎為更小物體,具有傳統物理學的剛體屬性,定義為微元質點。

假設二:微元質點有兩種純物質,即正微元質點和反微元質點,物理結構相同,均為圓球形,內部各向同性,物質均勻分佈,沒有間隙。

假設三:所有正反微元質點都具有向外佔據整個宇宙空間的傾向,定義為物質的傾向力,或傾向力場,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假設四:微元質點的傾向力是物質的本質屬性,與微元質點的密度成正比關係。

假設五:由於微元質點內部各向同性的假設,因此可以認為牛頓三大定律適用於微元質點,但萬有引力常數須用傾向力常數或萬有作用力常數替代。

物質五個基本假設的數學化表達

根據以上定義和假設,我們嘗試做一些數學表達。

根據假設一、假設二和物體的密度定義,我們設正微元質點的質量為d+m,反微元質點的質量為d-m,不考慮物質正反屬性時簡寫為dm,對應微元質點的半徑均為dr,微元質點的體積為dV,微元密度為dρ,可推出微元密度公式:

dρ=dm/dV=(3/(4π))dm/dr3 (1)

根據假設三,設正反微元質點的本徵傾向力為d+F和d-F,在人為判斷正反物質屬性情況下,可簡化為dF。

根據假設四,我們可以寫出微元質點的本徵傾向力和微元密度之間的關係:

dF=(4π/3) G傾 dρ (2)

上式中的G傾為傾向力常數,(4π/3)是微元質點半徑和體積之間的轉換系數。

從公式可知:微元質點的本徵傾向力是三維力,體積力。

如果我們把密度視為物質的更本質的屬性的話,則根據本徵傾向力方程,其中沒有時間概念,也沒有空間概念,只有傾向力概念和密度概念,以及連線二者的一個常數。

換句話說,力和物質是統一的,不需要時間和空間概念作為二者的橋樑。因此,傾向力的傳播是超距離的,也是超時間的。

將微元密度公式代入上式,以消減掉半徑和體積之間的轉換系數,得微元質點的本徵傾向力公式:

dF= G傾 dm/dr3 (3)

根據上式,當我們把物質的密度概念分解為質量和體積兩個概念時,空間概念就產生了。

同理,當我們把物質的質量在空間中的運動聯絡起來時,時間概念就產生了。

假設,在一個孤立系統內,只存在一個正微元質點和一個反微元質點,彼此異性相吸,當其彼此相互接觸且相互繞轉,使得二者之間的吸引力和離心力在接觸面達到平衡,二者接觸面均不受力,當二者相互繞轉一個完整週期,則可命名此週期為一個基本時間單元。

因此,宇宙中第一基本概念是正反微元質點的質量,第二基本概念是正反微元質點組合結構在意識中產生的空間概念,第三基本概念是正反微元質點的力學平衡狀態在意識中產生的時間概念。

換句話說:沒有物質結構,就沒有空間;同樣,沒有力學平衡,就沒有時間。

大統一模型假說基本定義的修正

點選載入圖片

圖1 微元質點及其傾向力三維座標概念示意圖

根據假設三可知,微元質點傾向力並不僅存在微元質點表面,而是充滿整個宇宙空間,因此,可視為微元質點的密度可變而質量不變,即:

F=(4π/3) G傾 ρ (4)

將密度變數轉換為微元質點的半徑變數,則上式轉換為:

F=G傾 dm/r3 (5)

上式表達的意義為:對於一個純微元質點,其外顯的傾向力與其外顯半徑的三次方成反比,G傾為傾向力常數,dm為其恆定本徵純物質質量。

正反微元質點的相互作用關係式

假設空間中有一個正微元質點和一個反微元質點,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假設。該二質點表現為相互吸引力。

大統一模型假說基本定義的修正

點選載入圖片

圖2 異性相吸微元質點受力示意圖

設異性相吸的兩個正反微元質點的質心距離為r,且r≥2dr,根據正微元質點的傾向力公式:

F+= G傾 d+m/r3 (6)

根據反微元質點的傾向力公式:

F-= G傾 d-m/r3 (7)

由於G傾為常數且二者相互吸引,因此類似於萬有引力常數,因此,根據假設五,借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則正反微元質點之間力的萬有作用力大小為:

F萬= G萬d+m d-m/r2 (8)

式中G萬為萬有作用力常數,為簡化常數量,令G傾的數值等於G萬,則可知:

F= G萬 d+m d-m/r2=(G傾 d+m/r3)d-m r=(G傾 d-m/r3)d+m r (9)

同理,對於兩個相同性質的微元質點,其彼此間作用力大小也可用上述公式計算,只是彼此作用力為排斥力。

假設兩個正反微元質點彼此接觸,且接觸點的受力為零,根據牛頓向心力公式可知,此時,兩個微元質點均繞在空間中不動的一個點轉動,由於微元質點內部各向同性,因此,該繞轉是二維的平面運動,且正微元質點在該不動點的向心力F+向的大小和頻率f和週期T之間的關係為:

F+向=d+ma= 4d+mdrπ2f2 (10)

將(10)和(8)結合起來,且由於假設微元質點內部處處各向同性,因此可以認為(8)式中的r=dr,則:

F萬= G萬d+m d-m/dr2 =F向=d+ma= 4d+mdrπ2f2 (11)

化簡得:

f+= (G萬d-ρ)0。5/(2π) (12)

T+= 2π/(G萬d-ρ)0。5 (13)

從公式(13)可知,要知道正微元質點的自轉週期,必須知道反微元質點的密度,且正微元質點的自轉週期與反微元質點的密度的0。5次方成反比。

以上從數學上證明了上面的定義七,即:時間,是意識對物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二元性的一種歸納。

本質上,傾向力等同於磁場,正反微元質點之間的作用力等同於北極和南極磁力。

——物理大統一模型雜談六十六

大統一模型假說基本定義的修正

點選載入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