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理學的兩朵烏雲說起

當中國即將在一個多月後遭受八國聯軍的侵略之時,

倫敦馬路邊的咖啡店裡,

人們正在興致勃勃的談論著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

街上的報童叫賣著有關中國義和團的運動的報紙。

同時,阿爾伯馬爾街皇家研究所正在舉辦一場報告會。

歐洲有名的

科學家

都齊聚一堂,

聆聽著開爾文男爵名為《19世紀籠罩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烏雲》的報告。

從物理學的兩朵烏雲說起

點選載入圖片

時年76歲的老頭說到:

“動力學理論可以說明,

光和熱都是運動的表現形式。

但現在這一本以為優美的、明晰的理論,

卻遭受了兩朵烏雲的遮蔽,

使得理論本身,

恐怕要黯然失色……”

“烏雲”的比喻如此形象,

使得被後來人所銘記。

物理所大廈本以為建立的完美無缺,

邏輯自洽,

但此時,

如同陽光燦爛的天空中飄來兩朵烏雲。

這兩朵烏雲,

分別代表著經典物理在光以太和麥克斯韋-玻爾茲曼能量均分學說上遇到的難題。

這裡因為是做一點科普,

不講太深奧的物理學知識。

所以簡單的介紹下這兩朵烏雲帶給物理學的困境。

從物理學的兩朵烏雲說起

點選載入圖片

第一朵烏雲是以太假說,

我們常識中知道,

波的傳播需要介質。

比如水波的傳播要有水做媒介,

聲波的傳播要有空氣做媒介,

只要離開了介質這些波都不能傳播。

那麼光波呢?

太陽光穿過真空來到地球上,

其他幾十億光年以外的星星發出的光,

也是穿過宇宙的空間傳到地球上。

那麼光波為什麼能在真空中傳播?

真空真的是空的嗎?

光的傳播介質是什麼?

物理學家

給光找了個傳播介質——“以太”。

當時,主流物理學界都是承認“以太”假說的。

不僅光是由以太載體傳統,

引力也是一樣,是由“以太”傳播的。

物理學家還假定整個宇宙空間都充滿了“以太”,

所以“真空不空”。

那麼以太是什麼呢?

“以太”是一種非常小的彈性球組成的稀薄的、感覺不到的媒介。

從物理學的兩朵烏雲說起

點選載入圖片

一直到19世紀時,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中也把傳播光和電磁波的介質說成是“以太”。

可見“萬能”的以太理論解釋了眾多的物理問題。

“以太”既具有電磁的性質,又具有機械力學的性質,

可以說它是絕對靜止的參考系,

一切運動都相對於它進行。

因此,電磁理論和牛頓力學取得協調一致。

從物理學的兩朵烏雲說起

點選載入圖片

可是,如果肯定“以太”的話,

新的問題又會產生:

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繞太陽運動,

就會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風”迎面吹來,

如同我們在船上航行,迎面而來的空氣也是相向運動。

既然以太風吹來,

作為光傳播的介質,

它也必須對光的傳播產生影響。

1887年,兩位物理學家在克利夫蘭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

“邁克耳遜-莫雷實驗”,

也叫“以太漂移”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

不論地球運動的方向同光的發射方向一致或相反,

測出的光速都相同,

在地球與設想的“以太”之間並沒有相對運動。

因而,真空中並沒有“以太”或“絕對靜止的空間”。

此實驗的結果對否定“以太”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從物理學的兩朵烏雲說起

點選載入圖片

另一朵烏雲是黑體輻射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

這個我們後面有機會慢慢說,

第一個問題導致了相對論革命的誕生,

第二個問題導致了量子論革命的誕生。

開爾文當年的演講,

如同預言一般,

使得這兩朵烏雲逐步電閃雷鳴,打破了經典物理的統治,

催生出更偉大壯麗的物理學大廈。

下一節,我們說說黑體輻射實驗,

以及科學與玄學的思維對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