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被蚊蟲叮咬,奶奶覓偏方:農藥洗澡治瘙癢 試藥後孫子住進ICU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瞭解過“偏方”治病的說法,根據很多網友反饋,對於一些小傷小病有些“土辦法”也確實能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也正是在“受益者”驚奇的口言相傳中,“偏方”的功效也被賦予了魔幻的色彩,以致於時至今日“偏方”在民間依然有大批忠實受眾。

孫子被蚊蟲叮咬,奶奶覓偏方:農藥洗澡治瘙癢 試藥後孫子住進ICU

奶奶覓偏方給孫子試藥,雙雙中毒

近日,陝西商洛,一名老人聽信偏方,用敵百蟲農藥為12歲孫子洗澡,以為可以治療因蚊蟲叮咬引起的面板瘙癢,結果雙雙中毒,孩子被送進ICU救治。目前,經過治療孩子病情趨於穩定,奶奶也在治療中。醫生提醒,當孩子出現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不要聽信偏方、土法,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農藥有毒,這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當農藥被冠以“偏方”的名義“可治蚊蟲叮咬引起的瘙癢”後,人對農藥的恐懼感便自然轉化成一種竊喜。農藥泡澡,但凡稍有辨識能力的人也能想到這是害人的“毒方”,但偏偏有人“分享”,有人相信。

孫子被蚊蟲叮咬,奶奶覓偏方:農藥洗澡治瘙癢 試藥後孫子住進ICU

不得不說,對於這一駭人新聞的釋出,網友對於奶奶愚昧、“坑娃”的吐槽也迅速觸發了媒體、民眾參與,而交由爺爺奶奶看護孩子的父母群體也隨之陷入恐慌。其實,這條新聞之所以會引起大範圍反響,更多的是牽引出老人行使監護權的社會性擔憂,畢竟對於老人這一弱勢群體而言,很難保證他們不會“聽信讒言”,掉進陷坑。

如今,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思想認知以及生活習慣都與這個時代存在巨大差異,而跟隨老人生活的孩子頻繁生病、受傷也是普遍現象,而對於現代嚴苛、縝密的醫學醫治程式而言,很多老人更願意相信自己沿用已久的“偏方”和經驗來避免“小題大做”。

孫子被蚊蟲叮咬,奶奶覓偏方:農藥洗澡治瘙癢 試藥後孫子住進ICU

“偏方”本是就是一場陰謀

正如一位網友感嘆:“彷彿回到了我小學的時候,村裡真實發生過案例,也是爺爺奶奶用農藥洗頭髮殺蝨子,孫子中毒死亡,沒料想過了20多年悲劇在其他地方繼續上演著!”

而在現實中,對於“偏方”的認知在很多家庭中也展現出了新老兩代的差異性認識。有些老年人總是靠偏方和舊風俗帶孩子,甚至義正言辭

以“你就是這麼帶大的”,“已經帶大過好幾個孩子了”來捍衛“偏方”的醫學正確,這種育兒觀念的偏差,也常常引起婆媳矛盾。

其實,對於那些堅信“偏方”的人大致有這樣幾個共同點:

1、對疾病的無知,沒有憂患意識;

2、輕信他人口中的療效,並不甄別症狀是否有區別;

3、追求價廉;

4、不在意“偏方”的副作用。

孫子被蚊蟲叮咬,奶奶覓偏方:農藥洗澡治瘙癢 試藥後孫子住進ICU

因此,這些需求者的思想特徵必然會被資本投其所好,陷入商家的驅利陰謀。對於思想簡單的這一群體而言,只要有人投入成本和精力,透過各種渠道的資訊轟炸式宣傳,一段時間後大多數受眾群就會挺身“試藥”。人云亦云後,很多人便道聽途說,實際上從未進行過調查、親測,便直接充當了吹牛談資,尤其當“偏方”被加上祖傳、神醫的名頭後,“偏方”能治病已不再新奇,甚至“偏方”能起死回生、得道昇仙的荒唐謠言也能收穫一眾信徒,繼續製造聲勢……

為什麼有些陰謀論總會被輕易接受?

正如很多網友疑惑一樣,為什麼這個時代還會有人相信謠言、傳播陰謀,在《夢幻之地》中關於陰謀論的論述中有這樣一段話可以參考:

煽動人心的謊言往往在持續不斷的投票中佔據優勢,漸漸變得不證自明。幾乎搜尋任何“另類”理論或信仰時都會看到,真信徒自己的網頁網站連結遠遠多於立場公正客觀或對其表示質疑的網頁網站連結,而且前者往往會佔滿搜尋結果的前幾頁。

孫子被蚊蟲叮咬,奶奶覓偏方:農藥洗澡治瘙癢 試藥後孫子住進ICU

出現這種痴迷“偏方”的行為,大多數還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問題。尤其那些難以治癒的疾病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失去耐心和信心,自然會心生鬱悶,當生理困境遇到民營機構的虛假案例的宣傳後,患者便產生高手在民間的假象。加之親朋好友的力薦,患者對“偏方”的信任更近一層。

其實,所謂的“偏方”都是巧合性靈驗,但凡有一個受益者案例,倖存者偏差理論便給更多患者帶來信心。換言之,那些堅信“偏方”奇效的人,他們的症狀得以緩解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慰藉和減負。

從這一角度而言,“偏方”的存在或許真的為臨床醫學帶來了某種輔助,讓那些極端的人在掙扎中獲得精神緩衝。因此,關於“偏方”的效力便不方便說清楚,無論是出於某種顧慮還是無從佐證都給陰謀論的泛濫留下了極大的空間,尤其當那些患者發自內心的去擴散時,陰謀論便會被輕易接受。

孫子被蚊蟲叮咬,奶奶覓偏方:農藥洗澡治瘙癢 試藥後孫子住進ICU

此外,無論“偏方”與“毒方”的界線再模糊,依然很難徹底清除“偏方”的受眾,人口中必然有一定比例是傾向於陰謀論的,尤其對於資本變幻萬千的套路而言,利益陰謀將會持續湧現,而作為理性、有辨識能力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一個不斷撲火的狀態,讓身邊的親人不被貽誤、不被套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