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倉退耕,是歷史開倒車嗎?黑土地為何不能再種糧食?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北大倉吧,北大倉之前其實是一片荒蕪的野地,又被叫做北大荒,這裡荒野茫茫,森林茂密,沼澤遍佈,所有的珍稀動物都會出現在這裡,看到這裡的生態資源如此的豐富,不開墾出來當作種植糧食的基地都浪費了,於是經過我們的半個多世紀的開墾,從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一躍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

北大倉退耕,是歷史開倒車嗎?黑土地為何不能再種糧食?

北大倉指的就是我國的嫩江流域、黑龍江流域和三江平原。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時候,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還有人口數量的激增,導致我國需要大量的糧食,才能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當時我國的東北區域是重點的開發物件,因為這裡的土地資源豐富,並且有土壤豐富的黑土地,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

這裡就成為了年產70億千克的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大豆佔全國的30%,玉米佔全國的45%,稻米佔全國的25%,在我國成為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從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北大倉退耕,是歷史開倒車嗎?黑土地為何不能再種糧食?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人類對北大倉的過度開發,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環境發生改變,珍貴的野生動物從此不再出現在這裡,湖泊也失去了調節的能力

並且在西遼河流域,有89座水利工程,因為水土流失而報廢,松花江的航道因為泥沙的淤積,從之前的1500千米,縮短到現在的580千米

如果對這種情況繼續的視而不見,那我們的糧食基地也將徹底消失不見。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原來的黑土地土壤從80~100釐米降低至20~30釐米,這樣寶貴的黑土地至少需要400年才能形成一釐米的表層土壤

北大倉退耕,是歷史開倒車嗎?黑土地為何不能再種糧食?

滋養著北大倉糧食的黑土地就這樣被消失殆盡。在這種種原因之下,為了北大倉能持續的發展,我國才不得不對北大倉退耕還林,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在2001年的時候,黑龍江省作出了停止溼地開荒,並且將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全部都退耕還林還草,還溼地,並且推動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決策,經過我們十幾年的努力,被大倉的生態環境終於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溼地在不斷的恢復,野生動物也頻頻地出現在北大倉,隨著農業科技化的推動北大倉的糧食生產能力,也進一步提高了不少,真可謂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北大倉退耕,是歷史開倒車嗎?黑土地為何不能再種糧食?

結語:讓一些土地迴歸到最原始的狀態,是我們對處理北大倉環境惡化最重要的決定了吧,不僅能夠保護環境的發展,還可以滿足我們的糧食增產,這真是一箭雙鵰啊!對此次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