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代酷睿大小架構已在路上,網友為何不看好?三大因素不吐不快

今年英特爾一反常態地一年兩更CPU,除了上半年就已經和玩家見面的第11代酷睿,下半年的重頭戲顯然就是第12代酷睿了。我們已經知道第12代酷睿終於擺脫了14nm工藝,迎來了10nm工藝,除此之外還採用LGA 1700介面、支援DDR5記憶體、PCIe 5。0等,要說最具看點的改進,那就莫過於大小核混合架構。

具體來說,代號為Alder Lake-S的桌面版第12代酷睿CPU,最多擁有8大8小16核心24執行緒的規格,其中8個大核為Golden Cove架構的“效能核心”,IPC效能比現有第11代酷睿Cypress Cove架構提升了19%;8個小核心則被稱為“能效核心”,屬於Atom凌動家族。透過新的“Thread Director”(執行緒排程器)即將合適的負載分別分配給不同的核心,從而實現最佳能耗比的表現。

12代酷睿大小架構已在路上,網友為何不看好?三大因素不吐不快

對於這個號稱是15年來主流CPU最大變革的大小核混合架構,網友是怎麼看的呢?在驅動之家上的調查,有465個網友參與了調查,其中看好大小核混合架構認為其“很有前途”的只有37。4%,而認為其“註定失敗”的有32。3%,覺得“不好說”的為30。3%。

12代酷睿大小架構已在路上,網友為何不看好?三大因素不吐不快

可見大多數網友對於12代酷睿大小核混合架構並不是那麼看好,根據他們的留言,澈哥主要總結出來這幾個因素,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2代酷睿大小架構已在路上,網友為何不看好?三大因素不吐不快

桌面使用者是否需要大小核

為了平衡效能和續航,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這樣的移動平臺CPU採用大小核混合架構有其必要性。而對於功耗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的桌面平臺來說,說大小核混合架構CPU是為了更省電、更具能耗比,就顯得沒有說服力。

一位網友的留言代表了大家的心聲:“都上臺式機了我還缺那點電嗎?我巴不得16個都是大核跑到飛起呢,這種大小核給筆記本和平板用最合適。”也有網友覺得“伺服器上低負載時或許小核還有用,桌面版PC要來為何?沒活幹時用不上,有活幹時幹不了,平白浪費功耗

。”

12代酷睿大小架構已在路上,網友為何不看好?三大因素不吐不快

軟體層面最佳化要求高

此次是大小核混合架構第一次出現在主流平臺上,是對之前CPU架構的一次顛覆,對於作業系統、軟體、遊戲的最佳化要求較高。要是最佳化不到位,很有可能出現“小核有難,大核圍觀”的局面。

12代酷睿大小架構已在路上,網友為何不看好?三大因素不吐不快

比如英特爾和微軟進行了合作,12代酷睿的“Thread Director”(執行緒排程器)只有搭配Win 11的任務排程器,才能將負載進行合理的分配。而像Win 10只有基礎班的HGS(硬體指引排程),效率肯定高不到哪裡去。至於Linux系統的最佳化,英特爾表示這不是目前的最佳化重點,合作最佳化需要時間。

對於遊戲應用,現在也面臨著最佳化的問題。雖說在大小核混合架構下,你在玩遊戲的同時還有直播等其他任務同時執行,不同的任務就會在大小核上分別執行,二者的效能都不會受到影響。這個設想雖然是好的,可是英特爾核心與客戶端開發事業部總經理Ran Berenson也承認,遊戲方面還有巨大的最佳化空間,需要讓它們真正掌握如何充分利用所有核心與執行緒。

老遊戲怎麼辦

根據英特爾的說法,要讓遊戲支援大小核混合架構其實不難,開發者只要對遊戲進行對應的程式設計之後就很容易實現。即便真的像英特爾說的這樣,遊戲支援起來很容易,但這也僅僅是針對新遊戲。

12代酷睿大小架構已在路上,網友為何不看好?三大因素不吐不快

對於已經發布多時的老遊戲來說,開發團隊肯定不會再對其進行優化了,對於其效能表現只能持悲觀的態度。至於以後會不會有什麼最佳化的解決方案,這就只有繼續等待了。

對於12代酷睿的大小核混合架構,你是否看好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