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導語:研究人員設計併合成了三種新型簡單的非稠環電子受體分子:DBT-EH、DBT-BO和DBT-HD,並與聚合物給體PBDB-T共同製備了一系列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比較了相應的效能,光電轉換效率(PCE)最高達13。57%,填充因子(FF)高達73。39%。

1.前言

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憑藉其重量輕、成本低、靈活性和可溶液處理等優點近年來受到人們的熱切關注。由於光伏材料的創新,特別是稠環非富勒烯受體(FREAs)的問世,使得OSCs的效率實現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目前,以Y6為代表的A-DA‘D-A型分子已將單結OSCs的光電轉換效率(PCE)提高到18%以上。與此同時,非共價稠環受體(NFREAs)也逐漸成為熱點。從分子設計的角度來看,O··S、O··H和S··N等分子內非共價相互作用可以賦予NFREAs類似於FREAs的平面梯形結構,從而促進分子間π-π堆積以獲得高電子遷移率。此外,NFREAs具有結構多樣性和合成簡單的特點,可以用於探索具有低成本效益的受體材料。

事實上,圍繞核心、端基和側鏈的分子工程已被廣泛應用於分子最佳化,而端基鹵化(通常為氟化或氯化)無疑是最成功的策略之一。相比於氟化,氯化在調節光學和電學特性方面更為有效,這使得分子具有較低的能級和吸收紅移,從而可以提高其器件中的開路電壓(VOC)和短路電流(JSC)。此外,原子尺寸較大的氯原子增強了π電子的重疊,改善了分子內電荷轉移(ICT)和晶體性質。然而,高效能氯化的NFREAs體系目前還鮮有報道。

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圖1:相關分子結構與PCE比較

2.簡介

基於上述的因素,近日,

南京理工大學唐衛華教授

研究團隊利用DBT單元作為中心核,並以IC-2Cl作為端基設計了三種新型不對稱NFREAs:DBT-EH、DBT-BO和DBT-HD。這三種分子分別以2-乙基己基(EH)、2-丁基辛基(BO)和2-己基癸基(HD)為烷氧基側鏈,最終揭示了中心側鏈對氯化NFREAs的光電和光伏效能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這三種新型受體分子在550-850 nm處表現出幾乎相同的能級和強吸收,光學帶隙低於1。40 eV。

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圖2:相關器件的光伏效能

研究人員將三種NFREAs應用於製備高效能OSCs器件之中,當與聚合物給體PBDB-T共混時,基於DBT-HD的共混膜顯示出纖維狀互穿網路奈米結構,可以實現有效的電荷傳輸,最佳PCE高達13。57%,其中VOC為0。85 V,JSC為21。75 mA cm-2,填充因子(FF)為73。39%,明顯優於基於DBT-BO(12。59%,70。96%)、DBT-EH(8。54%,54。30%)及其氟化DBT-4F(12。14%,70。24%)的器件,而且該器件的能量損失低至0。53 eV。據悉,13。57%的PCE和73。39%的FF是文獻中基於NFREAs的二元OSCs的最高值之一。這些結果也表明,端基氯化和中心側鏈的分子工程在探索具有低成本效益NFREAs方面潛力無限。

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圖3:相關器件的形貌表徵

3.總結

綜上,該工作不僅合成了高效能、低成本的NFREAs,同時也為相關的分子設計提供了新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現已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題為“Chlorinated unfused acceptor enabling 13。57% efficiency and 73。39% fill factor organic solar cells via fine-tuning alkoxyl chains on benzene core”。

本文關鍵詞:有機太陽能電池,非稠環受體,分子堆積,電荷傳輸,PBDB-T,DBT-EH,DBT-BO,DBT-HD。

4.材料

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PBDB-T:1415929-80-4

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Y6:2304444-49-1

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BTP-eC9:2598965-39-8

唐衛華團隊CEJ: 烷氧基側鏈與氯化端基共同影響非稠環受體分子效能

ITIC:1664293-06-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