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對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許聽過一句話“先秦看陝西,文物上故宮”,從這句話也反映出了陝西和北京的歷史悠久;當然,我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名城又何止這兩處,比如河北邯鄲就是一座橫跨數千年的文化名城。單就考古而言,著名的邯鄲博物館不得不提,去過的朋友或許對一件文物還有印象,乍一看就像是今天的“馬桶抽”;還有朋友笑稱這是一件“穿越”文物,其實別說今天,就是剛出土時的考古專家也不知道它是什麼。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時間暫回到1972年,河北邯鄲張莊橋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像往常一樣正在自家地裡幹活;一鋤頭下去竟然震得虎口發麻,再

回手

往外一帶,居然從地裡翻出一塊石板,地裡則陷出一個黑窟窿。這可把農民嚇了一跳,難不成自家地下連著“海眼”?這裡說明一下,1972年考古並不發達,一般老百姓也聯想不到“古墓”、“文物”之類的名詞,但“地下連海眼”的傳說可是盛傳與河北,尤其“燕京”、“房山”傳的最神;因此,邯鄲的這位村民第一反應也是“海眼”,並一路小跑將該訊息傳給了村裡的領導。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簡略的講,村裡又層層上報,終於驚動了考古專家,一支專業考古隊很快成立;經過勘察,那位村民翻出來的“黑窟窿”是個盜洞,而下面很可能是一座古墓,難不成已經被人光顧過了?“搶救性發掘”就此展開,並出土了300餘件各類文物,最終專家確定,這是一座距今數千年的東漢諸侯貴族墓葬;至於墓主人是誰,由於沒有墓誌銘或文字可以證明,至今沒有相關訊息。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說到這或有朋友說了“沒有文字就說這是一座貴族墓,是不是太武斷了?”這一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儘管墓中沒有發現文字,但青銅器足以證明墓主人的“貴族”身份;對歷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青銅在千年前可是被稱為“金”的,儘管漢武帝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可青銅器依然不是民間百姓能使用的高貴器皿,因此專家判斷墓主人應是諸侯類的貴族。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事情說到這似乎已經結束了,其實這才剛剛開始。考古隊將300餘件文物運回研究所,發現其中一件青銅器非常奇怪,也就是前面說的“青銅馬桶抽”,其實這還僅是半件,另一半是個“大馬勺”;這裡說明一下,1972年連馬桶都不多見,專家根本不認識“馬桶抽”,至於“馬桶抽+大馬勺”的結合體,那就更不知道是什麼了。簡單來說,這件“奇怪”的青銅器通高51。7釐米,底徑27釐米;“馬桶抽”為支架,支桿頂部有個方孔,一個帶把的“大馬勺”就橫插在上面。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儘管專家們沒見過這東西,可總要搞清楚它是幹什麼用的吧,於是各類猜想就出來了;有專家根據其造型猜測這是一盞“銅燈”,“馬桶抽”是支架,“大馬勺”是盛油的燈盞。乍一看,這種說法似乎有點道理,但似乎又哪裡不對,實事求是的說,這件青銅器做工簡陋了點,似乎和“貴族”墓主人的身份不匹配;而且“大馬勺”是可以和“馬桶抽”分離的,一盞照明的燈架而已,弄這麼麻煩根本沒這個必要。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總之,各類猜想層出不窮,但都有其解釋不通的地方,最後只能將這件青銅器暫時擱置;後來還是專家無意間查閱資料,偶然翻開了《兩壘軒彝器圖釋》才最終確定了這件青銅器究竟是什麼。說明一下,《兩壘軒彝器圖釋》中記錄了一段魏太和時期的生活場景,即:太和三年二月廿十三日中尚方造銅熨人、熨斗;其中有件“支架熨斗”令專家茅塞頓開,原來“馬桶抽+大馬勺”的這件青銅器居然是古代的熨斗。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後面的事就順理成章了,古代科技雖然相對落後,但生活品質一點不比今天差,比如這件“青銅熨斗”就充分體現出了古人的智慧;簡單的講,古人將炭火放在熨斗(帶把長勺)中加熱,然後在衣物上推動,直到衣物平整,原理和今天使用的電熨斗類似。至於那個“馬桶抽”,古人稱之為“熨人”,作用依然是支架,

用熨斗時就插入“熨人”(馬桶抽)固定,方便下次使用。

1972年,邯鄲出土一件“穿越”青銅器,最初時連專家也搞不懂它是什麼

今天來看,一件“熨斗”搞得這麼麻煩,但在1972年鑑定這件文物可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弄明白這是什麼之後,專家們也是相當鼓舞的,這件青銅器最終被命名為“青銅支架刻度熨斗”,還被評為“一級文物”,至今陳列與邯鄲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