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從天而降,隨後在地球上引發了大規模的地震、海嘯以及火山噴發,更可怕的是,在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遮天蔽日的細小物質(如塵埃、氣溶膠等)擋住了陽光,將地球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

點選載入圖片

沒有了陽光的照耀,地球上的植物就因為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迅速枯萎,大自然中的食物鏈也因此而斷絕,在一系列的“打擊”之下,地球上的生物紛紛滅絕,其中就包括了在地球上稱霸了1億多年的

恐龍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界存在著多種假說,其中認同度最高的就是以上所述的“撞擊說”,該假說認為,小行星的撞擊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換句話來講就是,如果沒有那顆小行星,恐龍或許就不會滅絕。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

點選載入圖片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

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呢?

化石證據表明,雖然早期的哺乳動物和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在三疊紀末期,但是在隨後的1億多年時間裡,哺乳動物卻受到了來自恐龍的全方位壓制,始終無法向大型化進化。

據此我們可以推測出,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它們就會繼續保持地球上的“霸主”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就不會出現哺乳動物的崛起,也就沒有後來的人類了。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

點選載入圖片

然而即使強大如恐龍,也必須要適應地球的環境,雖然我們無法準確地推測出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子,但我們卻幾乎可以肯定,假如恐龍一直進化到現在,那它們的體型就會比6500萬年前小得多。

恐龍之所以擁有巨大的體型,除了氣候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食物。

在恐龍生活的大部分時期,地球上的植物都是以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為主,這些植物屬於“碳三植物”,由於“碳三植物”的木質化程度低,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所以植食恐龍就可以一次吃掉大量的植物,並且還可以在無需咀嚼的情況下充分地吸收植物中的能量,由於它們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的效率相當高,因此它們的體型就可以向大型化發展。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

點選載入圖片

在自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動物通常都會傾向於向更大的體型進化,植食恐龍也不例外,它們的體型變大了,以它們為食的肉食恐龍的體型當然也會跟著變大(否則還怎麼吃?),所以地球上就出現了眾多體型龐大的恐龍。

然而早在白堊紀末期的時候,被子植物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優勢植物,它們屬於“碳四植物”,與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的木質化程度更高,所以就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注:在進化光合作用的時候,“碳三植物”會首先合成含有三個碳原子的化合物,“碳四植物”則會首先合成含有四個碳原子的化合物)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

點選載入圖片

實際上,現在地球上植食動物的主要食物——草,其實就是被子植物,草是如此難以消化,以至於以草為食的動物們都會將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用於吃草,而即使是這樣,它們獲取能量的效率也遠遠無法與當年的植食恐龍相比,因此它們的體型根本就無法長到像當年的植食恐龍那麼大,相應的,現在地球上的食肉動物也就不會具備像當年的食肉恐龍那麼大的體型。

因此可以說,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並且恐龍得以繼續在地球上發展,那麼隨著被子植物的繁榮興盛,它們也必須向小型化進化,否則的話就會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而被大自然“淘汰出局”,而到了現在,如果地球上還存在著恐龍,那麼它們的體型就會進化得比原來小得多。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地球, 那恐龍到現在會進化成什麼樣?

點選載入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現在地球上的鳥類,其實就是由遠古時期的恐龍進化而來的一個分支,其進化路線為:恐龍總目——蜥臀目——獸腳亞目——手盜龍類——鳥翼類——鳥綱,從這方面來講,恐龍其實並沒有完全滅絕,它們的後裔現在仍然生活在地球上。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