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創新——是技術創新的保障

管理的創新是技術創新的保障,創新的管理機制是保障科技創新得以開拓和成長的養料,也是科技創新的動力。市場的創新是系統創新的出路,只有開拓創新產品的市場,才能使得創新得以延續,並使創新的產品得以完善。而效益和效率的創新是系統創新的目標和目的,技術創新的核心就是推出高知識含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此達到技術創新的目的。

企業要將技術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就要在管理上創新,在工藝上創新、在銷售上創新、在服務上創新,這是一個完整的創新體系,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綜合優勢,這個綜合優勢最後體現了企業在市場上形成一個極強的市場競爭力,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以使企業得以高速的發展,由於技術創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的效益又反過來支援了企業和整個社會的技術創新,以形成良性的迴圈。

從整個世界經濟發展來看,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一體化是以資訊經濟、網路市場、電子商務展現在世人面前。世界經濟已從粗放經營轉化為集約經營,已從短缺經濟轉化為過剩經濟,從集團之間的競爭轉化為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而企業的技術創新要與市場掛鉤,以超前的意識去開拓潛在的市場,以經濟效益為創新的主導方向,以服務、經營、管理創新為產品創新的基礎,要走出企業多元化的怪圈,快速走上產學研聯合創新之路。而作為傳統技術創新,經過深度開發、組合整合,就能形成新的市場,而取得高的經濟效益。

在加強產學研聯合創新的同時,要處理好創新和穩定之間的關係,第一是要保持創新和穩定的張力問題,第二要處理好技術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均衡發展,第三是必須實現個人價值與整體利益之間的協調與和諧,以使技術創新得以持續,並轉化為巨大的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

技術是生產力系統中最活躍的要素,隨著其自身強化迴圈的加速,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更加顯著。例如;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而產生的太空技術,並以形成了產業化,其實際效益不僅侷限於太空探索領域,而是促進了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圍繞太空技術而產生新的方法、新的工藝、新的產品,並受益於教育、醫學、通訊、氣象及工農業軍事領域。太空探索促進管理效率、協作能力、工業產品質量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展。也使人們對身處其中的這一複雜系統有了新的認識,更全面地瞭解地球及其環境。

技術自身強化迴圈的加速,源於技術自身的創新,是推動社會文明、經濟發展的動力。隨著資訊科技、生物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在加快,反作用於社會經濟的加速發展。面對知識經濟的浪潮,正如美國人在1957年面臨前蘇聯人造衛星進入軌道時所感到的挑戰,當時美國政府立即作出的反應是,加大教育的投入,從小學到研究生院,並強調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研究和開發力度,使得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成長起來,並廣泛的投入到科研、開發、應用、推廣等社會領域,使得關係到國家經濟得以高速發展的動力。

在21世紀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小平同志認為“教育的作用首先在於它是科技隊伍的來源,同時教育的質量也是科技勞動者質量的保證”。而人才資源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關鍵因素,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包括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管理人才、企業家和掌握熟練技能的普通勞動者,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去創新我國的教育體系,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素質人才,以提高整體國民文化素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