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子覆盤才高效,你知道嗎

本文為盧燦偉的第97篇原創

剛好四月份了,準備寫三月的覆盤,看了下二月的覆盤,那叫一個慘不忍睹。

不知道到月底的時候,有多少人記得這個月到底做了什麼呢?我不知道大家是咋樣,但是我是很難記得的。

估計是年紀大了的緣故,腦子也越來不好使了。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復盤

我們是如何知道自己有成長的,憑感覺?我記得我以前看見過其他人的一些專案,發現很多人都在重複的事情上犯錯,比如說技術從來不寫技術文件、測試不寫測試用例,需求不寫文件,專案也沒具體任務的排期,如果每個專案都覆盤的話,那麼我們應該可以得出這些結論,很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覆盤。

那麼對於我們個人呢,即便我們在團隊中有好好覆盤,在我們自己的事情中卻不會去進行復盤,然後我們的在同樣的錯誤上反覆犯錯。

例如很技術出身的人都具備實現的能力,往往有一個想法就立馬去實現,結果做出來的產品卻沒人用,如果這個時候進行復盤的話可能會發現自己產品的使用者畫像不清楚,而不是覺得因為缺少一些功能導致沒有人使用,越是泛使用者的產品很多時候越是定位不清晰。

如果我們建立了一套自我覆盤體系,那麼我們就能及時調整,以便我們更好的達成目標或者調整目標。

PDCA

那麼我們有更好的方式進行復盤嗎?

在品質管理裡,有一套品控的流程,叫PDCA。我們來看下在維基百科上的定義:

PDCA(Plan-Do-Check-Act的簡稱)迴圈式品質管理,針對品質工作按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來進行活動,以確保可靠度目標之達成,並進而促使品質持續改善。由美國學者愛德華茲·戴明提出,因此也稱戴明環。這個四步的迴圈一般用來提高產品品質和改善產品生產過程。這個過程迴圈也被人熟知為:Plan-Do-Study-Act(PDSA),戴明圓環(Deming cicle/cycle/wheel)或者哈特利圓環。另一個不同的版本是OPDCA,加入了O(observation觀察),有些說法認為是獲得當前的狀況的意思。

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可以先

設定計劃、然後開始執行、接著回顧檢查、然後進行調整

形成一個正向迴圈,那麼我們是否也能把這套方法論用在自我的覆盤上。

P-Plan(計劃)

首先我們要設定我們的目標,並且這個目標是必須是獨立,要不然我們就影響到我們執行,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任務依賴另外一個任務,那麼你咋執行?

目標建立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得提出一個具體可執行的目標,而不是一個願望。比如我說我想賺錢,那麼這個就不是目標,比如你想賺多少錢,1000元,1萬元,10萬元,還是100萬元?所以我們要定一個具體的目標計劃。目標不能定的太大,這樣的話你很容易會有挫敗感,並且沒有正反饋。比如說上來說我公眾號要3000粉,日更365天等等,在我們還未懂得如何走路前,我們不應該先定一個跑步的目標。

當我們有了前期的目標設定,那麼覆盤才有能有對比知道我們計劃了哪些事情。

D-Do(執行)

有計劃才有執行,我們在執行的時候,應該列好清單,根據優先順序把計劃的事情完成。執行的過程記錄的越詳細,後續覆盤的時候就越能知道我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這一步也能直接反應出我們對計劃有沒有執行,我記得我春節的時候立了幾個事情需要在春節完成,結果就只做了一件事情,後來覆盤的時候發現,我們太太太看得起自己了,所以計劃千萬要量力而行。

C-Check(檢查)

這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將我們的執行結果和目標做做對比,分析出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有時候我們沒有完成,並不一定是我們沒有執行,而是計劃定的不對,比如我定的目標是跑完全程馬拉松,但對於一個不經常跑步的人來說,直接跑全程馬拉松很可能在最初幾公里就放棄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知道我們的目標和執行到底哪塊出現問題了。

A-Action(調整)

在我們執行檢查過後,我們得列出調整的計劃,這樣我們才能在保證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做的好的地方我們要總結歸納出原因,如果無法總結出原因很可能只是幻覺,比如說我投資了某個標的,然後漲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漲,最後我可能也會出現不知道為什麼會跌。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們要總結出解決方案,即便沒有解決方案,我們也能嘗試其他方法,不要在同一種方法上犯錯。

最後

方法論說再多也沒用,

去計劃、去執行、去檢查、去調整,記得覆盤、覆盤、再覆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