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攢個汽車”,這件事未來可能真的會發生

攢個電腦,就是我們說的DIY電腦,已是平常事,很多人的電腦就是自己組裝的。

按理來說,電腦是高科技產品,卻把組裝這一道工序的技術含量降到了最低,使得普通人就能組裝電腦,並且每個人組裝出來的電腦配置都不一樣,實現了個性化。

如何將一個高科技產品的最後一道工序,交給僅僅經過簡單培訓就能夠上手的普通人,甚至是小學生或者初中生就能夠熟練地進行DIY,將門檻降到最低。這是在行業的上游企業經過多輪博弈以後達成共識的結果,上游企業制定了共同遵守的標準,劃分最佳功能單元,用最簡單最粗燥的介面實現了標準化連線。

由此看來,

標準化、模組化是DIY的基礎,也是整個工業生產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細分工大協作,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升資源轉換效率。這就是除了科技創新以外,在整體層面模式創新的作用,發揮得好了也是決定性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希望看到DIY,那些整機廠商,期望在最後的環節和後續服務環節賺錢的廠商並不願意看到DIY,這樣他們就沒錢可賺了,而那些生產模組單元的廠家是矛盾的,他們為整機廠大批次供貨,綜合成本更低,但同時DIY的需求上去了也有利於發展。

還好,並不是所有人都略懂計算機,也並不是所有略懂計算機的人都打算DIY。這就給了整機廠廣闊的市場。實際上,在產品的初始階段,DIY的門檻相對較高,不僅是技術門檻,在那個階段可能買配件組裝出來的電腦還不如買一臺整機便宜。

其實,能實現DIY的產品並不多,有些沒有需求,有些是市場不夠大,有些是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三個要求缺一不可。

我們發現,

目前還有一個和電腦類似的產品,有可能實現DIY,那就是以後的智慧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大、上游有希望統一標準、有需求,電動汽車具備這三個要素,很有可能實現DIY。當然,汽車DIY不同於電腦DIY,需要透過整機廠實現,類似於當前的選單式訂單,但又不同於現在廠商推出的基於自家產品的非常有限的選擇的選單式訂單,以後會有更多的廠商放棄自研核心科技,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品牌組裝廠,而選擇的配件來自於那些面對所有廠商提供技術支援的上游企業。

在電動汽車發展到一定階段,超越了有無問題以後,在品質提升階段,個性化的需求就會顯露出來,這時候如果上游廠商基於培育更廣闊的市場這一共同的利益驅動,同時在管理層面出臺的一些強制性標準的合力作用下,就有可能達成共識。

也許某一天在第三方商店裡,可能有人會這樣訂車,“老闆,攢個汽車”,而營業員也會拿出選單式的訂單系統,讓客人選擇。

車身選擇……

電機輪轂選擇……

電池選擇……

電控選擇……

在4月7日,比亞迪宣佈,比亞迪刀片電池開始向全球開放,實現全行業供應。

4月12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透露,華為已經與北汽新能源汽車等3家中國車企合作打造3個子品牌,今年第四季度打上“華為inside”標識的智慧汽車將陸續推出。“華為inside”包括鐳射雷達、角雷達、雙目攝像頭、三合一與多合一電驅動系統、MDC計算平臺、車雲平臺、自動駕駛系統、華為智慧座艙系統,鴻蒙OS智慧汽車方案、HMS For Car等等。

目前看來,在智慧電動汽車的配置選單裡已經成型的就有“華為inside”、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和來自傳統燃油車企的車身等。

相信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升級,還會有更多的廠家參與進來,讓準車主有更多的選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