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療愈指南 | 當悲傷充斥自己的生活,如何逃離

心理療愈指南 | 當悲傷充斥自己的生活,如何逃離

最近有個朋友和我聊天時說到,他爺爺很突然的就去世了。

他當時得知訊息便連夜趕回了老家,經歷了爺爺的喪禮。

整個過程他都是冷漠的,沒有一點想哭的衝動,以至於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太過冷血。

可是之後那麼多天,難過卻與日俱增。

其實對生者來說,死亡不是一瞬間。

是一段頓化悲傷,逐漸自愈,用遺忘對抗思念的旅程。

當親人逝去,我們往往不會像影視劇裡那樣哭天搶地要死要活。

悲傷來得並不猛烈,不會情緒激動到讓我們瞬間休克。

當時感受到的只有不知所措和茫然無助。

我們表面鎮靜,剋制甚至有些冷血。

但悲傷會持續湧來,一點點讓我們窒息,壓的喘不過氣來。

我們突然發現,那個習以為常的人,不在了。

可能是鞋架上還沒來得及刷的鞋子,

可能是臥室裡一直唸叨讓你整理的衣櫃,

可能是洗手檯上還沒收的牙刷,

也可能是某個習慣性的呼喊。

……。

突然之間,TA消失了。

這最讓人難受。

心理療愈指南 | 當悲傷充斥自己的生活,如何逃離

1

對於這樣的離別話題,也許談起來會稍顯沉重,但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經的課題。

今天,小瞳將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個課題。

當親友離世,我們可能會經歷哪些階段呢?

第1階段:否認階段,不願承認事實。

這是身體自然抵制以留出緩衝時間,就像我這位朋友一樣爺爺去世時他整個人處在一種邊緣外的狀態,冷漠。

是因為他和已故的親人關係不好嗎?

也不是,

恰恰是因為太在乎所以一時不能接受,潛意識不願意承認發生的事實。

第2階段:逃避和情緒波動階段

這個階段的我們已經開始認知到自身的悲傷,難過,甚至是恐懼。

一方面,我們可能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恐懼,不確定失去親友後,我們能否安度餘生。

另一方面,還會激發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讓我們真正的意識到死亡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第3階段:客觀認同階段

當我們認清事實,不想再承擔那麼多痛苦和悲傷時,我們會嘗試去改變。

可能是和朋友傾訴尋求陪伴。

也可能是公園散心,或者在深夜裡一個人默默的哭泣,尋求一切能讓我們不那麼悲傷的方法。

第4階段:重組階段

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會經歷前面幾個階段,我們接受了親友離世的現實,讓生命重生,重新上路。

我們會把對他們的懷念放在心中合適的位置,與他們重新連線,在未來延續他們的美好。

悲傷可能往復,但生活是一路向前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悲傷呢?

心理療愈指南 | 當悲傷充斥自己的生活,如何逃離

2

01、正確處理與逝者的關係

我們與逝者的關係越親近、感情越深厚,我們的痛苦和悲傷就會越濃烈。

一個至親至愛的人突然離開了自己,就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一樣,覺得生活沒有了意義。

甚至不知道以後的生活該怎麼繼續下去。

儘管人已經不在,但我們仍然可以延續與逝者的關係。

比如在逝者的忌日或者生日時可以進行祭奠掃墓。

逝者只是肉體離開了,但仍然可以透過精神的方式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

他們會經常“回來”,以夢或記憶的方式來“光顧”我們。

從本質上來講,人們與逝者的連線都是依靠記憶在維持。

你對逝者的記憶在,那便一直在。

儲存逝者留下來的物品、照片和影片,一切與之相關的東西都是與逝者聯結的方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記憶可能會衰退,會開始遺忘很多東西。

如果有一天,發現已經記不起他們的模樣了,想必會非常難受,會有一種深深的內疚和自責感。

想念他們的時候,有記憶的證據存在,比什麼都想不起來、什麼都是空白要好得多。

所以說記憶是一種“安慰”,變成一種懷念留存在我們的心中一直陪伴我們。

02、找到表達悲傷的正確方式

喪親之痛是一種很難消解的情緒,就如同身體裡的堆積的毒素。

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很多次都是排不乾淨的。

我們需要經常表達悲傷,每一次表達都是一次“排毒”的過程。

給情緒裝上開關,在適當的時候我們可以盡情的放聲大哭,發洩悲傷。

但是要隨時能關上,不受情緒感染,波及日常。

正向的表達方式是找人傾訴、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興趣愛好。

擁有20多年喪親治療的心理學家茱莉亞·塞繆爾說:“悲傷是一個往返於失去與恢復的動態過程。”

承受喪親之痛時,我們往往無法活在當下。

因為活在當下就意味著要直面失去的殘酷現實。

家屬萬分痛苦,是因為家屬活在“他們還在”的過去,家屬很難從過去中抽離。

除非他們已經選擇接納和放下。

越是沉浸在過去親人還在的美好畫面中,就越是對現實感到悲傷。

心理療愈指南 | 當悲傷充斥自己的生活,如何逃離

所以,為了防止悲傷情緒不斷蔓延開來,要確保“身邊有人”或者“手裡有事”。

身邊有人,這個人可以是親人、好友,也可以是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這樣悲傷來襲的時候,就可以盡情傾訴。

那些心裡想說的話,

那些難以癒合的傷口,

那些存放心底的遺憾,

那些無處安放的恐懼,

都可以一股腦傾瀉出來。

…………

因為說出來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比如,上班、逛街、學習、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都可以。

找一些事轉移注意力,因為忙碌會讓人專注,而一個人專注的時候,會忘掉很多事情,包括很多煩惱。

而越是無所事事,反而越會胡思亂想。

03、他人的幫助與愛

極少數的人能自己走出悲傷,人在陷入困境時,都會希望有人來拉一把,踏出這個沼澤。

每個人對悲傷的緩解的程度不同,自我治癒能力也不同。

當我們自我治癒的能力達不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儘量的去尋求他人或者社會的幫助。

茱莉亞·塞繆爾在《悲傷的力量》這本書裡說到,“很多失親者重建生活最重要的因素是身邊有愛的人”。就像一個神父說的,“有愛就有痛,但也只有愛,能治癒因愛而來的痛”。

難過的時候,有人陪著說話;

失落的時候,有人陪著散步;

沒有食慾的時候,有人做好愛吃的菜,端到面前。

在最低谷的時候,這些看似平常的陪伴,卻能帶來最大的溫暖。

……。。。

這些關心會讓人覺得,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在愛我們。

愛能慢慢的引導我們走出悲傷,重新找到生活中的歡與樂。

也只有他人的愛,才能讓人不繼續在悲傷中沉淪,去好好珍惜身邊愛你的人。

日子還是要過的,不能一直沉浸在悲傷中而影響了我們未來正常的生活。

畢竟地球在運轉,時間會沖淡,人也不能一直活在悲傷中。

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忘記逝去的親人。

而是應該明白——死亡,只是改變了逝者的存在方式,但並未終結我們彼此的聯絡。

死亡並不是真正的失去,遺忘才是永恆的消失。

當我們開始遺忘就代表他們真的消失了,沒有一絲痕跡。

因為愛,會讓他們永恆!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可以點個

在看+贊

轉發這篇文章

分享給更多人,用另一種方式去銘記和懷念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那個人。

今 日 互 動

你們會怎麼懷念已故的親友呢?

如果此時的你對生活 感情 家庭 事業,有著許多難題,可以在後臺對我們提出問題。篩選後,我們將會為您在《匿問瞳答》專欄中,為你附上瞳愛專業導師的解答。

歡迎你的提問留言。

給我們的文章點個在看

解決你在關係裡的一切煩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