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人,不用故意不聯絡,其實這樣做更合適

忘不了的人,不用故意不聯絡,其實這樣做更合適

在感情中最為難的就是愛而不得,一個人的悲劇,只能自己看完,儘管為了對方落淚,對方也毫不知情。

就像《小小》裡唱的:“我的心裡從此住了一個人,曾經模樣小小的我們,那年你搬小小的板凳,為戲入迷我也一路跟。我在找那個故事裡的人,你是不能缺少的部分,你在樹下小小的打盹,小小的我傻傻等。”

當現實告訴我們不可能時,我們最先會想到的是逃避,與其見面尷尬,不如把對方深藏於心底,反正時間會帶走一切。

可實際上,時間過去了,不僅沒有帶走執念,反倒增添了一種思念,在孤獨襲來時,我們才發現內心是多麼渴望與對方再見一面。

忘不了的人,越是故意不聯絡,越是會有那種想聯絡的衝動,到頭來是對自己的折磨,不如坦然接受,接受這個愛而不得的結果。

忘不了的人,不用故意不聯絡,其實這樣做更合適

忘不掉,是自我感動而已

當我們越是想忘記一個人時,會發現我們會記得更清楚,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白熊效應”。

1987年,心理學家魏格納召集了一批志願者,並把這批志願者分為三個組,然後給他們播放關於白熊的影片,看完影片後,他分別告訴每組志願者說:“你們要記得那頭白熊”、“你們可能會喜歡上那頭白熊”、“你們千萬別去想那頭白熊”。

實驗最後,被要求“不去想白熊”的那組志願者記憶白熊最深刻,這也表明了刻意忘記其實是自己內心下的暗示。

因為對愛而不得的不相信,當一遍遍告訴自己要忘記時,我們會在心裡一遍遍地質問:“為什麼TA沒有選擇我?”

似乎在內心,我們認為我們的痴情,會像偶像劇和言情小說寫的那樣,在多年之後,重新獲得久違的那份愛,但最終才明白一切不過是感動自己罷了。

忘不了的人,不用故意不聯絡,其實這樣做更合適

與其折磨自己,不如一開始就坦然接受

01)、小彤是我大學同學,曾經一同在學生會工作過,她在進學生會時就很喜歡同部口的學長,但是由於學長太優秀,經常收到院系女生的表白,小彤也自知沒機會,於是一直沒有表白。

在一次聚餐時,學長坐在她旁邊,學長問小彤學習狀況,我追問她有沒有說點其他,小彤表示自己回答之後就沒找話題,而且她認為學長是出於禮貌才問她的。

之後,小彤一直默默地關注著學長,時不時還會像女朋友一樣擔心,我覺得挺不值得,但小彤說:“他在我眼中就像星星,閃著光讓我很想靠近”。

後來,在我們一群室友的“慫恿”下,小彤在聖誕節那天線上表白了,一開始還回訊息的學長頓了很久沒回訊息,小彤急了,邊哭邊把對方微信刪掉了。

畢業的時候,小彤還在想著,如果不刪了學長,他們是不是會有發展。於是,她又鼓起勇氣重新加了學長,那天他們互相聊了挺久,但是哪一方都沒有說起當初表白的事情。

忘不了的人,不用故意不聯絡,其實這樣做更合適

02)、元旦那天,小彤給我發了一個訊息:一個大哭的表情和“我終於要放棄他了”。

原來,自從加回好友那天起,學長就沒主動和小彤說過話,不管小彤朋友圈發什麼,他也只偶爾點贊,沒有其他,小彤說:“原來不喜歡一個人,真的可以這麼絕情。”

其實,或許學長覺得這才是對的方式吧,而且在我看來,小彤儘管現在傷心了,但不久她就會真正放下這段過去。

因為,當我們坦然接受現實時,我們才會捨得拋棄不屬於未來生活應該有的東西,或許快樂的東西我們會是不是想起,但對過往的執念再也不會有了。

忘不了的人,不用故意不聯絡,其實這樣做更合適

時間會沖淡記憶,會讓感情變普通

曾經有個男生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和男友分手了,是當普通朋友,還是陌生人”,當時年少,想都沒想就選擇了陌生人,還很強硬地說:“我肯定不會再見他”。

後來慢慢地才發現,越是愛著一個人,越是不想成為陌生人,一旦彼此陌生,似乎就保留了一種隱晦的感情,每每回想起都會覺得當初根本沒必要,反倒給自己留有念想。

如果彼此仍是普通朋友,大方地瞭解彼此,在不自覺間會發現:對方確實不是適合自己的那個人。

忘不了的人,不用故意不聯絡,其實這樣做更合適

總之,坦蕩無論在何時,都是處理情感的最好方法,大大方方接受分開,大大方方說再見,才能大大方方地迎接下一段戀情,而不被過往所羈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