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大齡剩女的尷尬:“跟我同歲的相親男,娶了25歲的二婚女”

茫茫人生之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所以我們在不斷地彼此尋找。

中國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三千萬,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在組建家庭和婚姻中被剩下的一定是男性,但實際情況並不是完全如此。

在2020年,首次出現了離婚率大於結婚率的社會現象,這是個大部分人更對婚姻和愛情產生了懷疑的態度。

簡·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也曾寫道:“我世面見得越多,越覺得我一輩子也見不到一個,我會真心愛戀的男人。”

很多時候,你懂得越多,懂你的越少。於是,越是見識廣泛、看清生活的人,越會對生活有所要求。

有一個男性朋友,曾毫不避諱地坦言自己的婚戀觀念:

其實說真的,男人過三十不要考慮同齡女了,找23歲到25的,正當年華,還好泡,不像30歲以後的女的,吃過見過,世界觀已經固定了,不容易交心不容易感動,談起來很費勁。

在相親這件事情上,女性朋友都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是:女人不同於男人,年齡真的很重要。

小珍今年36歲了,她從一個小山村一路坎坷的遷徙到大城市,可是這個城市並不如她想的那樣機會多,讓小珍焦慮的是:沒有婚姻,自己的心似乎一直是懸浮的,始終無法落地。

小珍如同大多數普通女人一樣,依靠自己的能力買不上房,為了能在這個城市裡生活,她租了一個小平米的單間,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擠地鐵,工作也是不上不下的。

小珍不是不想結婚,只是自身沒有什麼優勢,年齡也逐漸增長,這些都讓她時刻處於焦慮中,甚至開始恨嫁。

直到上一次相親,小珍遇見了跟自己同歲的一個相親男,男人的出身和自己差不多,不同的是男人在工作上是比自己有潛力的,現在能達到月薪3萬,在這個城市還算是比較優質的。

兩個人最初還是很有共同語言的,小珍雖然每天過著窘迫的生活,但很注重自身的保養,顯得會比實際年齡年輕三四歲。可這只是一個“顯得”,當男人知道了她的實際年齡後,兩個人的聊天就變得不溫不火起來。

小珍是很看好這個男人的,就一改相親最初的個性,自己甚至變得主動了起來。可就在上個月,這個男人和她說自己要結婚了,對方是個95後的姑娘。

後來小珍透過介紹人知道,這個25歲的姑娘除了年齡優於自己,其他方面並沒有什麼優勢,而且這個女孩兒還是二婚。

小珍想不通,為了解開自己的心結,她再次聯絡了相親男。

男人說:“雖然這個女人是二婚,但是是閃婚閃離,結婚不到半年沒有孩子,你們兩個人對比,我還是傾向於年輕的姑娘。

況且我月薪3萬,雖然家裡條件不好、自身條件一般,但也不至於娶36歲的大齡剩女,以後我們別聯絡了,我只能和你說聲對不起。”

後來,小珍拉黑了這個相親男,但自己也悲從中來:一個二婚的年輕姑娘都比自己有市場,真不知道自己最後是否要孤獨終老。

像小珍這樣的大齡剩女是最容易彷徨的,一是年齡擺在那兒,沒有優勢;二是自身條件擺在那,家境是劣勢,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太普通,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優勢。

男人對於婚姻總是會權衡利弊,這是人的本性,既然走到了相親這個環節,他們就會考慮對方可以給自己未來的生活帶來些什麼,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她。

說到這裡,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真的成為了一位大齡剩女,那未來餘生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立場》主持人易立競曾說:“婚姻是人生的選擇項,而不是必選項。”

婚姻雖不是人生必選項,但卻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

我國社會學家李銀河曾經針對大齡剩女的問題,提出兩條建議:

建議一:如果你很想結婚,那就不要一味執著於愛情,拖得越久,可供你選擇的空間就越少。選擇一個僅僅是肉體的朋友或者精神上的朋友結婚也無不可。

建議二:如果你並不是很想結婚,而且一定要等待愛情,那就需要你內心要足夠強大,並且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畢竟要提前做好終生獨身的準備,因為愛情發生的機率並不太高。

這些話令人沮喪,但往往卻是事實的真相。

把這些真相放在某些婚姻裡,其實更可怕。面對太多的無性婚姻,喪偶式育兒,精神和肉體上有一個滿足就可以,已經算是大多數女性可以接受的一種婚姻狀態了。怕的是,很多婚姻裡既沒有精神滿足,也沒有肉體滿足。

大多數女人走進婚姻都是渴望能夠嫁給愛情的,但愛情不易得,愛情易變卻是大家都應懂得的。無論你選擇堅守地嫁給愛情,還是願意為婚姻妥協,其實每種選擇的背後都有著標價。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本文由 唯唯安 原創出品,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