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妻子帶著女兒,和男人同居,丈夫帶走孩子,10年後,盲女才來找

盲人女技師18歲嫁34歲窮小子,生下女兒後,妻子嫌棄丈夫不求上進,悄悄帶走女兒,跟了另一個男人同居。不久,丈夫就找到了妻子,並把女兒帶走,不讓她們母女相見。10年後,盲女才來找女兒。孩子的姑姑:假惺惺。

曾女士是一個盲人按摩店的盲人女技師。她最近總是做著一個噩夢,夢中有一個小孩一直在哭泣,這個孩子正是她10年未見的女兒小芸。

原來早在17年前,18歲的曾女士經同村人做媒,嫁給了當年已經34歲的劉先生。兩人結婚兩年,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嬰。

曾女士與丈夫劉先生年紀相差懸殊,兩人的婚後生活並不平靜,加上劉先生後來喜歡賭錢,使得兩人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曾女士無奈只能上訴法庭,起訴離婚。當年,年僅5歲的女兒被判給劉先生撫養。曾女士沒想到,一紙離婚判決書,就將自己和女兒分開了10年之久。

盲妻子帶著女兒,和男人同居,丈夫帶走孩子,10年後,盲女才來找

她來到從前居住的地方。不高的小樓早已人去樓空,門為一片廢墟,透過窗戶,還能看到曾經這個小家生活的痕跡,可眼前的房間,早已灰塵遍佈。

附近的鄰居,馬上就認出了曾女士。但昔日熟絡的鄰里,連一聲問候都沒有,反而警惕地盤問。

從鄰居的口中得知,原來劉先生當年在村子裡,愛護妻子曾女士是出了名的。鄰居認為,劉家如今的妻離子散,都是曾女士一意孤行造成的,是曾女士拋棄了丈夫劉先生與女兒。

從村民口中得知,劉先生還有一個親姐姐,早些年已經全家搬走了。

盲妻子帶著女兒,和男人同居,丈夫帶走孩子,10年後,盲女才來找

根據線索,曾女士順利地找到了姐姐的資訊,但在姐姐的關係人一欄裡,並沒有看到弟弟劉先生的戶籍。

當聽說曾女士想見女兒一面時,劉家姐姐顯得十分冷漠,她說當年是曾女士在孩子三四歲時,就拋棄了劉家父女,遠走高飛。

如今十年已過,曾女士再來假惺惺地來找孩子,姐姐覺得已沒有任何意義。

說起當年曾女士和劉先生的婚姻,姐姐直言自己的不滿。當年,弟弟劉先生因為家境不好,30多歲時,才經人介紹才與曾女士認識。

劉家人從未嫌棄曾女士是個盲人,劉先生對曾女士更是百般疼愛。

可結婚7年後,曾女士就向法院提出離婚,這才讓兩家人多年來斷了聯絡。

自從兩人離婚後,劉先生就一直在外打工,孩子就交給奶奶撫養。三年前奶奶不幸病逝,小芸就轉交由劉家姐姐幫忙撫養,劉先生每年寄生活費補貼家用。

小芸十分爭氣,考上當地的重點中學,一直在學校住宿。

小芸一直認為自己是被母親拋棄了,從未想過要找母親。如今,消失了10多年的母親突然出現,劉家姐姐擔心,曾女士會影響小芸的生活,破壞家裡多年來的平靜。

盲妻子帶著女兒,和男人同居,丈夫帶走孩子,10年後,盲女才來找

電話中,劉先生說,當年兩人離婚都是曾女士造成的。他們沒離婚時,曾女士就背叛了家庭,和別的男人在一起,他們父女就是被曾女士拋棄了。如今曾女士想再見女兒,他不能接受。

曾女士說,當年前夫劉先生整天無所事事,不求上進,甚至對她們母女不管不顧,她才選擇了離家出走,在沒有離婚的情況下,帶著女兒藏在現在的丈夫家裡。

沒想到不過半個月,劉先生就帶著劉家人找到了她們母女。

曾女士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起訴離婚,但由於她患有殘疾,女兒就被判給了劉先生。離婚後,劉先生始終不願原諒曾女士背叛家庭的行為,才將女兒藏了起來。

當年,她的確做過對不起丈夫的事情,與前夫婚姻破裂,她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未想過要拋棄女兒。

離婚後,曾女士馬上嫁給如今的丈夫,生下了兩個男孩,隨後跟現任丈夫一起去了深圳打工。

10年裡,曾女士承認自己從未過過一天安心日子。她在深圳日以繼夜地打工掙錢,一天工作15個小時,就想見到女兒,給女兒補償。

曾女士聯絡學校,希望與女兒相見,找不到後又回到了家,找尋女兒的蹤跡,女兒這時就被劉家人接走了。

小芸面容清瘦,個子高挑,眉宇間沒有15歲花季少女的無憂無慮。

她從未想過有一天母親會來找她,因為從小她就知道,自己是被母親拋棄的孩子。她的內心極具自我保護意識,內心也很封閉。

多年來,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掙錢,供小芸上學,少有在她身邊陪伴,是奶奶一直在她身邊照顧著。但是一場大病,疼愛她的奶奶,在她12歲時過世。

之後,她就由姑姑在照顧。多年來,姑姑和姑父對小云視如己出。

對於母親在她生命中的缺失,小芸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她恨過母親的拋棄,卻無法拋棄這份血緣的牽絆,甚至想過即使母親不來找她,她總有一天會去找尋。

十年未見,她的內心非常渴望見到母親,卻無法迴避父親對母親長年的積怨。

最終,母女倆相見。曾女士從後面抱住女兒,小云對母親突如其來的擁抱顯得無所適從,僵硬地背對著母親。

母女相聚後,曾女士主動提出要拜祭自己照顧小云的奶奶,向奶奶道歉。

曾劉兩家多年的恩怨,終於在一紙調解書中畫上句號。

曾女士承諾,每月出500元撫養費給女兒,在每個季度初支付。而孩子的學費,則由孩子的父母親共同承擔,兩家人一人一半,曾女士也能隨時看望女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