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一篇文章同時入選中日兩國教材,但採用的理由卻大相徑庭

導語:魯迅的一篇文章同時入選中日兩國教材,但採用的理由卻大相徑庭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剛接觸先生的時候,懵懂無知,看不出文章的深奧之處,只是跟著老師的引導,慢慢地瞭解這個人,總是理解不了老師對先生的推崇;等步入社會之後,經歷過了所謂的“人情冷暖”後,漸漸地能看懂先生的用意,心中的難免泛起一絲苦味;但到後來,有些懼怕去再讀先生的文章,太過於犀利,讓我有點無地自容……

魯迅的一篇文章同時入選中日兩國教材,但採用的理由卻大相徑庭

讀懂魯迅的文章,又談何容易……

魯迅的影響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頂峰和旗幟,不光在中國文學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在國外也有一大群受眾人群,以至於

魯迅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的一塊“招牌”。

其中,日本對於魯迅研究可以用“狂熱”來形容,十分注重對魯迅文化的傳播和研究,上世紀魯迅逝世不到一年的時間,日本就率先出版了魯迅全集,比我們要早上很多。

魯迅的一篇文章同時入選中日兩國教材,但採用的理由卻大相徑庭

魯迅在日本有這樣的影響力也是有因可尋的,

一是魯迅在日本留過學,與日本方面的交流密切;二是魯迅對人性方面的研究和認識,與日本的傳統文學十分貼近;三是魯迅的反抗精神對失敗後的日本群眾有激勵作用。

藤野先生

這樣的影響力,讓魯迅的文章成功登上了日本課本之上,而恰好的是,在我們的課件中也出現過這樣一篇文章,它是魯迅為紀念自己老師所寫的《藤野先生》。

魯迅的一篇文章同時入選中日兩國教材,但採用的理由卻大相徑庭

這篇文章是先生1926年在廈門所寫的,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候的老師。魯迅對他十分推崇,而他的品質確實值得我們去敬佩!

世界上如此“純淨”的人真的存在嗎?

為人坦蕩,高風亮節,雖然也存在一些“瑕疵”,但這樣讓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加立體。

視角不同

文學的魅力,就是讓人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們才要多讀書,讀好書,藤野先生的人格對於學生來講,確實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能導向學生往正能量的方向前進,這恰好也是課本上教材所需要的的必需品,所以在我們的課本上才出現了這樣一篇文章。

魯迅的一篇文章同時入選中日兩國教材,但採用的理由卻大相徑庭

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看到的是魯迅的感激之情,

我們學到的是一個人的可貴品質。

而日本方面挑選這篇文章,是否也是這樣的原因呢?日本方面選擇這篇文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藤野先生》是在魯迅在歌頌日本醫生,國籍之間的碰撞,加上魯迅在我國崇高的地位,這篇文章被選上了,被日本方面當成了宣傳國家形象的“表率”。

【結語】

雙方的側重點不同,所以看到的東西就不同,正如那句話,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魯迅的一篇文章同時入選中日兩國教材,但採用的理由卻大相徑庭

書,是作者表達自己想法的傳遞工具,

我們要做得是靜心、細細品悟,感受這份思想,思想的碰撞,知識的傳遞才是讀書最美妙的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