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真的瞭解你自己嗎?看完這篇文章再回答

心理學:你真的瞭解你自己嗎?看完這篇文章再回答

文章開始前,請大家先思考幾個問題。

如果有人微博抽獎三十萬,你也參加了,但是沒有被抽中,是不是很難受?那如果抽中你了,但是還沒到手對方就破產了,所有錢都用來抵償債務,你的三十萬飛了,你是不是很難受?

同樣都是沒有得到,為什麼難受的等級還不一樣呢?

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人表現得很善良,經常幫助別人,卻反倒容易成為被欺負的物件呢?

假如你買了一個三十的飾品,但是不小心弄丟了,你會感到難受嗎?你會捨得拿三十元再買一個嗎?假如你在買完飾品之後發現自己價值三十元的錢包丟了,你會感到難受嗎?還會想要再買一個嗎?

同樣都是損失三十元,但是難受程度卻明顯不一樣,這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就主要來研究這三個問題。

心理學:你真的瞭解你自己嗎?看完這篇文章再回答

01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就像前面那個問題,如果這三十萬沒到你手裡,至少還能算得上是和你沒關係,但是一旦有過哪怕那麼一瞬間成為了你的財產,別人再想要拿走你就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會感覺失去了什麼。

利用這個心理,我們在生活中就能想通很多事情,比如分手,與其認為是自己徹底地失 去了某人,不如換一個角度思考,告訴自己,其實你從未得到。這些日子不過是借一寸光明,真正的他從未屬於你。

心理學:你真的瞭解你自己嗎?看完這篇文章再回答

02破窗效應

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舉個例子,地上有兩張十元錢,一張在你腳下,一張在另一個路人腳下,路人旁若無人地撿起來揣到了口袋裡,你呢?如果一條道路又髒又亂,你手裡正好有一個塑膠水瓶,你是選擇走到大老遠去找垃圾桶,還是就地扔掉呢?

再說回開頭的例子,為什麼善良的人總是成為被欺負的物件?

準確地說,那不應該叫“善良的人”,應該叫“老好人”。老好人就是指善良得沒有底線的人,也可以認為是不會拒絕的人。在社交當中,可能別人求他辦了一次事,他同意了,之後那個人便常常會找他辦事。他不會拒絕,那個人便會篤定他“什麼都不可能拒絕”,因此變本加厲。這就是破窗效應。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你的善良要有鋒芒,你的請求要適度。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煩別人,同時,面對別人無理的請求也應該學會拒絕。聰明一點,別做“軟柿子。”

心理學:你真的瞭解你自己嗎?看完這篇文章再回答

03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心理賬戶是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於消費者心理賬戶的存在,個體在做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演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還是舉個例子。比如同樣是一個一百多元的蛋糕,你平時都不捨得吃,但是這個時候突然從地上撿到二百元,你會不會去買這個蛋糕?

如果你沒有撿到二百元,而是老闆給你漲工資漲了二百元,你會不會去買這個蛋糕?

比如老闆連工資都沒漲,只是正常發工資,給你發了兩千元,你會不會願意掏出其中的二百元買下這個蛋糕?

這其中的差別就是心理賬戶的體現。其實只要冷靜下來想想就會想明白,這個錢不管怎麼來的,畢竟都是你的財產,你該怎麼花還是應該怎麼花。特別想吃就買,實在捨不得就不買。就像上面那個例子,同樣損失了三十元,買一個新錢包就遠沒有買一個新飾品難受,為什麼?

因為此時兩個三十塊加起來,給人的感受就是這個飾品變成了六十塊,而錢包和飾品不是一個東西,如果丟的是錢包,還可以認為它是三十塊。

心理學:你真的瞭解你自己嗎?看完這篇文章再回答

結語

運用這些心理,我們可以調整改變自己內心對待事物的看法,把負面情緒轉化,進而保持情緒穩定。好的情緒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礎,同樣的時間裡,懷揣著好心情工作的效率肯定比壞心情工作的效率更高。所以要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換一個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和生活。你學會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