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崇拜偶像的三個因素,讓孩子“會崇拜”,不要“瞎崇拜”

我們說到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夢想,上篇我們講了讓孩子“種植夢想”的五個步驟中的第一步,今天我們講講:

第二步:學會崇拜偶像

據統計,在我國80%多的青少年都有偶像崇拜現象,可以說相當普遍。

那麼青少年崇拜偶像到底是對是錯?是福是禍?家長、老師、學生對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

孩子崇拜偶像的三個因素,讓孩子“會崇拜”,不要“瞎崇拜”

其實,問題並不在這裡,青少年崇拜偶像純屬正常心理現象,並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會不會崇拜:

會崇拜的可以從中受益,甚至可以在偶像的激勵、引導下使自己走向成功;

不會崇拜的則會徒勞無益,甚至會深陷其中,慘遭折磨和傷害。

那麼,

怎樣才是“會崇拜”呢?

只有搞清楚下面的三個問題你才能有資格說自己是“會崇拜”,否則就是“瞎崇拜”。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第一個、青少年為什麼會崇拜偶像?

第二個、青少年在“偶像崇拜”中最常見的問題是什麼?

第三個、青少年應該怎樣正確處理自己與偶像的關係?

想搞清楚這三個問題嗎?如果想,就跟我來學習青少年

崇拜偶像的三因素、三誤區和三原則。

孩子崇拜偶像的三個因素,讓孩子“會崇拜”,不要“瞎崇拜”

今天我們來講講青少年崇拜偶像的三因素

因素一,樹立模仿物件。

人是在學習中成長起來的,而最主要的學習形式便是模仿。模仿是分階段、有規律的:

上學以前

:孩子主要模仿父母(此階段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無所不能”的);

上學以後

進入青春期以前

,學生主要模仿老師(此階段老師在學生心中是“無所不知”的);

上學以後

進入青春期以後

,青少年便開始向更遠、更大的外部世界尋找模仿物件,甚至會穿越時空,把歷史人物、文學形象、未來戰士當成模仿物件。

由此可見,父母、老師、偶像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充當的都是“成長標杆”的角色,而這種模仿物件的更替規律則是與人追求更高、更強、更完美的心理相符合的。

孩子崇拜偶像的三個因素,讓孩子“會崇拜”,不要“瞎崇拜”

因素二,尋找情感寄託。

在心理學上“青春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在這個階段,青少年追求獨立的意識不斷加強,與父母的關係會變得相對疏遠,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情感依託關係來重建個體的心理平衡,而偶像往往就是新的情感寄託物件。

青少年在心裡會經常與自己的偶像進行對話,向偶像傾訴自己的夢想以及煩惱,而偶像作為一個“理想化的形象”當然不會對崇拜者冷言冷語、橫加指責,這對青少年緩解青春期焦慮是具有一定正面作用的。

孩子崇拜偶像的三個因素,讓孩子“會崇拜”,不要“瞎崇拜”

因素三,迫於從眾心理。

所謂“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受群體行為或公眾輿論的影響,產生心理壓力,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與群體行為或公眾輿論導向保持一致,以緩解心理壓力的心理活動。

通俗地講,就是我們常說的“隨大流”、“趕時髦”,比如在一些“選秀”節目開賽時,你的孩子也許對某個歌手並沒什麼感覺,可經常聽周圍的人談論她、追捧她,你的孩子便會不由自主地加入進來,搖旗吶喊,推波助瀾,這就是“從眾心理”。

孩子崇拜偶像的三個因素,讓孩子“會崇拜”,不要“瞎崇拜”

各位,青少年雖然喜歡標新立異,張揚個性,但孩子由於心智尚不成熟,自我定位尚不清晰,所以更容易產生從眾心理,不少“追星族”就是出於從眾心理才去追星的,因為他們怕自己不追星、不懂星會被同伴們嘲笑(其實心智成熟的人對這種嘲笑是不會在意的,大可以一笑了之)。下篇我們來分享一下青少年崇拜偶像的三誤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