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女人三婚三離,用心理學解釋: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文:情感東少。

01

《陽光普照》:阿豪的故事

“其實很準確來說,成都那地方,沒有什麼特別嚴謹的初夏與盛夏的分別,春天一過,就是漫長的炎熱。”

炎熱中夾帶著厚重的潮溼,貼在身上心上,令人莫名的煩躁不安。天空很矮,太陽很舊,被遙遠地阻隔在雲層上端,不願見人似的猥瑣而小氣,沒有大北方通透的火爆,也沒有藍到令人迷失的高空萬里。

電影《陽光普照》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這第一句旁白,描述是那樣的熟悉,因為我就在那樣的熟悉中生活了快三十年。

在這樣的描述中會是個怎樣潮溼的故事?

果不其然,《陽光普照》沒有溫情和治癒,主要透過三個少年的經歷,講述了一箇中國式原生家庭的悲劇,灰色的壓抑貫穿始末,猶如成都的天。

三個少年,分別對應黑白灰三種顏色,大兒子阿豪永遠陽光而溫暖,所有人都以為他有一個陽光燦爛的未來,但在一個沒有任何預兆的深夜,阿豪跳樓自殺。

阿豪跳樓前把手機資訊刪除乾淨,只保留了一條:“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旁人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暗處,只能頂著陽光24小時無休止地燃燒自己。”

原來,阿豪的陽光背後是壓抑與迷茫,他終究躲進了死亡的陰影,他的壓抑來自原生家庭教育的失敗。

其實,芸芸眾生,我們都有自己的陰影,生活的、事業的、未來的、婚姻的,身上揹負著各類焦慮源十分沉重的東西,我們都在渴望“陽光普照”的未來。

不堪重負時,便有了阿豪似的解脫,而歡歡的故事卻是在同一種人身上輪迴。

31歲女人三婚三離,用心理學解釋: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02

歡歡的故事

歡歡今年31歲,卻已經歷了3段婚姻,她的“放浪形骸”讓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她家境很好,是家裡的獨生女,不缺錢,不缺房,不缺美好的未來,但卻在“作”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父母對她期望極高,初中畢業後,花巨資把她送進了重點中學。

脫離父母的羽翼,歡歡徹底放飛自我,從高一開始早戀,早戀物件居然是學校附近一社會上的小混混。

被家人察覺時,她已身懷近五個月身孕,年僅16歲,被迫躺上冰冷的手術檯,承受一個女人最撕心裂肺的痛楚。

也許,就是從那一刻起,那痛便嵌入了她的骨髓,跟隨了她的一生。

歡歡退學,開始打工生涯。在一家火鍋店做服務員時,認識了第一任丈夫,一個在後廚搞切配的墩子匠。

不到一週,男孩把她領回老家。歡歡很快做了母親,生下兒子時年僅17歲。嚴格意義上,她的第一段婚姻還沒等到法律的認可,她便和另一個男人私奔了。

第一任丈夫懦弱老實,根本不是歡歡喜歡的型別,駕馭不了她,貧窮的鄉村生活沒能留住歡歡奔騰的心。

在QQ上認識的男人把歡歡帶入了另一個花花世界。這個男人和歡歡高中時的男友有驚人的相似,無固定職業,無固定收入,在社會上瞎混,但歡歡就是喜歡。

幾年時間恍然而過,歡歡依然跟著瞎混。萬般無奈,父母強行要求她回老家女承父業,並安排了一門親事。

那男孩是和家裡有生意往來的一戶正經人家的獨生子,高挑、白淨,歡歡一眼相中,便歡歡喜喜地嫁了過去,這年,歡歡22歲。

都以為歡歡從此收心,走上康莊大道,公婆視她為寶,丈夫也把她捧在手心裡疼,不讓她染指任何家務,歡歡睡到日上三竿,每天的任務就是幫忙記一下生意上的賬,生活很是愜意。

公婆唯一的期望就是她能早日生一兒子,因為婆家三代單傳。

但就在結婚第二年,歡歡毫無徵兆地離家出走,丈夫後來才在她的QQ上發現蹤跡,她已跑到省城和一箇中年男人同居,歡歡的第二段婚姻宣告破裂。

歡歡的路從這裡開始越走越遠。父母傷心欲絕,揚言斷絕關係,父親含恨說了一句話:“陽光道你不走,你偏要過獨木橋!”

一年後,中年男人被抓,歡歡父母此時才明白他拒見他們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破壞歡歡的婚姻有愧,而是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好人,把歡歡帶上的是一條不歸路,做賊心虛。

歡歡還是喜歡了同一種男人。

都說歡歡需要一個能鎮住她的比她還野的男人,她才能服帖。前兩任丈夫都屬於老老實實的正經人,歡歡不吃這一套。

31歲女人三婚三離,用心理學解釋: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某年春節,歡歡帶了一男人回家,很是隆重地按規矩給每個家人介紹,分發禮品,歡歡似乎一夜間懂事了許多,都以為能鎮住她的男人出現了。

那男人手臂上有紋身,大家心照不宣,只要他能和歡歡正兒八經成家,收服歡歡,不讓她在社會上浪蕩,也就默認了。

歡歡走進第三段婚姻。心安之餘,歡歡父母給他們投資在省城做生意,歡歡父親揹著歡歡和他丈夫促膝長談了一夜,意在要他改邪歸正,帶著歡歡好好過正常的日子。

男人果真洗了紋身,貌似清明。但平靜的日子並沒過多久,就猛地傳出歡歡老公住院的訊息。

原來,道上的另一絡腮鬍勾引歡歡,歡歡丈夫忍無可忍,和絡腮鬍提刀相向,兩敗俱傷,歡歡的婚姻風雨飄搖。

歡歡丈夫提出,要離婚可以,得給他鉅額精神賠償。歡歡媽氣得臥床不起,父親乾脆和她斷絕父女關係,撒手由她去,並準備生二胎,從心裡徹底放棄歡歡,覺得歡歡已無藥可救。

拖了三年,歡歡丈夫見無油水可撈,很快有了新歡,主動和歡歡離婚。

這年,歡歡31歲,三段婚姻都沒超過三年,都因她出軌破裂,出軌物件都是同一種類型的男人。

青梅枯萎,竹馬老去,我從此愛上人的都是你。這句話似乎解釋了歡歡所有的愛情。

再見歡歡,是在女子監獄,她已鋃鐺入獄快一年。歡歡從來沒有過的沉靜,彷彿風箏著了地,第一次用平靜的語氣談及自己的過往。

她在獄中寫下了一本厚厚的日記,這本日記輾轉躺在了我的書桌。在成都5月反常的悶熱中,讀著一個女孩到女人15年跌宕起伏的反常人生,心情愈發陰鬱。

日記的末尾,她發出詰問:為什麼自己會這樣執著地喜歡同一種“壞男人”,不惜背叛婚姻、傷害血脈親情的代價?

31歲女人三婚三離,用心理學解釋: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03

歡歡悲劇的根源

按心理學解釋,人的任何行為都有一個準確的心理誘因,出軌要麼零次,要麼N次。N次的人,存在人格缺陷。愛情是一面鏡子,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可以反照內心的缺失和不足,看清自己的心理自畫像。

歡歡三婚三離,有她自己的心理內因。

一,

原生家庭

早年與父母的關係形成的人格,對愛情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嬰幼兒時期,會對母親尋找一種親近,長期呆在母親身邊,才有充分的安全感,這種心理現象稱為依戀。

母嬰關係分為三種類型:健康型依戀、焦慮型依戀、逃避型依戀。

母親親自撫養,對嬰兒無條件的關注、庇護、愛撫,都會帶給嬰兒安全感、舒適感。0-6個月對愛的渴求最為強烈,如果得到了充分的滋養,孩子會建立健康型依戀。

如果媽媽本身就焦慮不安,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情緒起伏,從肢體到眼神的互動會直接導致孩子“疑竇重生”:你時而笑,時而愁眉苦臉,是幾個意思啊?

孩子內心會發生意識衝突,懷疑媽媽對他的愛,形成焦慮型依戀關係。

如果夫妻倆經常吵架,孩子看到感受到更多負面能量,在恐懼中長大,會變得膽小、內向、害怕,把自己鎖進自己的世界,和外界隔離,渴望而隱忍,對自己的渴求不敢說出口,形成逃避型依戀。

據歡歡對兒時的回憶中可看到,自小父母忙於生意,她幾乎跟著奶奶長大。媽媽脾氣暴躁、偏執,老懷疑父親對她不忠,經常和父親吵架,一吵架就尋死覓活地要跳河跳樓,還常常遷怒於奶奶,罵奶奶養子不教,一家人沒一個好東西。

歡歡寫到,奶奶才是她最親的人,慈愛的奶奶從來不說一句重話,她是奶奶眼中的“乖乖”,她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和依戀遠超父母。

歡歡潛意識裡把奶奶當成了“媽媽”,從小沒有得到安全的母愛,心理一直處於漂浮狀態,著不了地,不知道自己的愛該投注何方、投到誰身上更可靠,內心茫然、焦灼。特別是在感情世界中,這個男人不行,馬上轉頭嘗試下一段,不斷試探。

佛洛伊德說,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歡歡用一生治癒著童年的不幸,她顯然是焦慮型和逃避型的疊加,渴望,矛盾,混亂,逃避,衝突。她的不幸,一半來自原生家庭,在早期的潛意識裡形成了親密關係的印記。

31歲女人三婚三離,用心理學解釋: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二、

創傷性愛情

焦慮型人格在擁有一段愛情後,會覺得不踏實,怕隨時會失去,自覺不自覺地喜歡“作”,鬧騰,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引發一場戰爭,內心混亂,沒有方向感,愛不愛,離不離開,都是問題,極度焦慮。

愛情和婚姻非常曲折,分分合合,離了婚再婚,再婚了再離,失去秩序感,永無寧日。

而逃避型人格,一遇到問題就逃跑,缺乏正面應對解決的意識和能力,老寄希望於下一次,陷入惡性迴圈。

失戀是內心的依戀感受到損傷,如果損傷沒有得到及時修復,加上原生家庭的早年創傷一起共振,人便喪失自行站立的能量,嚴重蛻形,心理年齡退回到嬰兒狀態,依賴心理加劇。

愛情創傷激活了幼年的原始創傷,不停地複製早年的母嬰關係,拒絕長大。

歡歡媽罵她:“你是不是離不了男人?!”

歡歡離不了、渴望的是愛,造成歡歡悲劇的原因除原生家庭的原始創傷外,還有高中時的初戀對她從精神到身體的傷害。歡歡被迫退學,結束最美好的讀書生涯,流入社會,沒有文憑,沒有一技之長,一直在社會最底層謀生,無事業可言,精神不能站立,人生不能站立,人格不能獨立。

16歲正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一重一重的傷害疊加在歡歡內心,沒有得到紓解、安慰、釋放、引導,慢慢墜成一轍深淵,直接導致了她對男人、愛情根深蒂固的認知:他們是不可靠的,而四處遊走。

潛意識裡,按初戀去選擇下一個物件,複製同樣的愛情創傷,一邊尋找初戀的影子,一邊自虐。

本寄希望於婚姻,但第一任丈夫懦弱無能,家境的貧寒和她一直以來的生活環境大相徑庭,這些都未能給予歡歡安全感,婚姻帶給她的是失望,加上17歲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外力一誘惑,她便喪失正確的判斷。

從此,一次次地複製出軌模式,視婚姻為兒戲。

三段婚姻留給歡歡的是無盡的遺憾,短促的人生充斥著無盡的傷痛,她已經喪失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自幼被拋棄,再一次複製了她的童年。兒子已經14歲,以成年人的口味拒絕了前去監獄探望歡歡,視她為恥辱。

31歲女人三婚三離,用心理學解釋: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04

歡歡悲劇的啟示

有人說婚外情是為了性,滿足情緒價值,排解寂寞孤獨,甚至為了錢。但這些放到歡歡身上,似乎都不夠妥帖。

如果婚外情真的屬於情感範疇,我想,它真正存在的價值應該在於,深陷其中的人能透過這段感情找到自我和生命的意義。

談戀愛應該是兩個人格健全的人做的事,如果人格不夠健全,要麼折磨得對方遍體鱗傷,要麼害得自己痛不欲生。

怎樣在遍體鱗傷中找到自我?

先問問自己,讓你怦然心動的是他的顏值、有趣的靈魂,還是不菲的身價?你依戀的是性,還是情感?

用化學原理解析愛情:

當你愛上一個人,腦內將分泌激素苯乙基胺,它讓人有放電的感覺,這種分泌物質在大腦內的滯留時間大概一個月。

另一種多巴胺的激素接著分泌,使你產生愉悅、興奮的快感,無法自控地思念,它存在的時間大約半年。

半年後,多巴胺比例下降,被內啡肽取而代之。內啡肽使人平靜,激情逐漸消失,愛情趨於死亡。

所以,不管你愛的是性,還是情,它的生命週期理論上都不超過半年,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的男女終會陌如路人,更何況不受世俗待見承受重重壓力的婚外情。

弄清你這份愛情的實質,愛的是性,就不要對情感有太深的依戀;依戀的是情感,對這份感情的有效期有充分的認識;依賴錢,它就僅僅是宗交易,摒棄一切非分之想;最不經看的就是顏值,顏值終究會衰老,看著看著就陷入左手摸右手的無感狀。

把混亂的思緒抖一抖,內心瞬間清明,並理解了他的時冷時熱、若即若離,他無非是想和你保持一個可以隨時離開的距離。回頭看去,之前24小事電話微信追蹤、查崗、黏糊,那些無非是自己一廂情願的執著罷了。

做到了不再主動聯絡,把握好愛的度,下一步便是找回自我。

從原生家庭開始回顧,找到依戀的源起。把這段婚外情的鏡子舉得老高,看清自己缺失的部分,正視內心脆弱的小孩。

如果是因為父母老吵架,以現在成年人的心態理解他們,原諒他們初為人父母的不足和缺憾;如果是因為被寄養的孤獨和無助,尋找一個契機,匍匐在媽媽懷裡心無旁騖地哭一場,釋放內心的怨恨,他們可能也是為生活所迫,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地拋棄自己的小孩。

如果是因為一段創傷型愛情的痼疾,使用心理學的情緒三因素法,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失去我,是你的損失;相愛不能相守也是一種慶幸,放進心裡思念好過廝守的平淡;在其他領域實現自我補償。

提升格局,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都會經歷挫折和失敗,都會遇人不淑,把經歷的痛苦作為墊腳石,站到高處回望,自己沒那那麼糟,看見自己的優勢,自我佩服,自我安撫。漸漸理順、撫平心裡的七零八落,與自己握手言和,內心不搏鬥,不凌亂。

返回現實生活中,找到平衡,學會自洽,讓自己不陷入複雜且難以自控的境地,在最舒服的狀態享受生活的安寧。

婚外情不可怕,把它作為自我治癒的藥引,尋回親情,剔除痼疾,完成自我統一,自我回歸,重建心理,填平空洞,內心是強大的,沉穩的,自信的,有力量的,靈魂是充盈的,再也無懼任何人的離去。

我們的情感、事業和生活都會面臨挫折,作為一個成熟的個體,在這樣最困難的隘口,只能自己幫助自己,自己面對自己,完成和靈魂的一次次對話,洗滌心靈,掃除懦弱和恐懼,這是自我成長自我蛻變唯一的方式,沒人能幫你。

做到了,你便可以走出誤區,在一段不堪的感情中站起來,全身而退,不去傷害誰,不被誰傷害。

31歲女人三婚三離,用心理學解釋: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05

《寂寞遊戲》: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臺灣著名作家袁哲生在《寂寞的遊戲》中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剛開始時,司馬光當鬼,在他把所有小朋友找到了之後,他卻突然說:“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找到!”

他的同伴面面相覷,不知所云:“沒有啊,都在啊!”

但敏感的司馬光就是堅持:“就是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找到!”

他們最終在一棵大樹下看到一個大水缸。

大家都很興奮,指著那水缸說:“一定在裡面……”。

只有司馬光留在原地,他撿起一塊石頭砸向水缸。水缸破了,藏在水缸裡的小男孩光著屁股,大夥兒開始忍不住驚呼大笑起來,連司馬光也洋洋得意地笑了,不過,他的笑聲只維持了一下子。

小男孩狼狽地從地上站起來,當他把臉上的汙泥抹掉時,所有的笑聲都戛然而止。赤裸的小男孩面無表情地看著前方,露出一雙空洞的眼球,他長得和司馬光一模一樣。所有的人好像看見鬼魂一樣四下逃竄,只剩下司馬光一個人怔在原地,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無法示人的脆弱需要隱藏,有的人隱藏在內心的黑洞,有的人無處可躲,大多數人都像司馬光那樣無法面對自己的脆弱,但至少我們得有砸缸的勇氣,而不是選擇阿豪的逃避。

歡歡雖然被動入獄,躲進了監獄的陰影裡,但她最終用一本厚厚的日記砸開了自己內心的水缸,完成了自我救贖。

她不由自主地哭了,所有的幸福、快樂、委屈、悲傷,最終都找到了接納的地方。

人生就是一出寂寞的遊戲,我們人人都像蟬一樣,努力蛻變著,以期用最嶄新最嘹亮的歌聲抵禦森林的寂寞,渴望陽光普照,這是蟬的喜悅,也是人的使命。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