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遺傳”了情商

文章作者 l 心理諮詢師於鵬

當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情商,心理學中也有相似的概念:心智化,含義是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以及他人行為背後的心理感受。

01

「心智化的發展過程」

高心智化水平的人知道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所以很少有“無名火”、“莫名焦慮”,他們也理解自己的做法會讓別人有什麼感受,所以很少有“多喝熱水”這種尷尬溝通。

其實,情商不僅來自人際閱歷和學習,更底層的心理基礎是父母“遺傳”的。

要說明白這些,首先要從心智化的發展說起。

出生時期的嬰兒,是處於“心理等同”階段的,意思是他內心感覺到什麼,現實就等於什麼,內心與外界無法區分。

嬰兒感到“我”是好的,世界就是好的;“我”是壞的,那麼世界就是壞的。因此,嬰兒的主觀體驗極其強烈,當焦慮不安時,完全無法靠自身緩解。

等到稍微大一點,嬰兒發展出了“假裝”模式(也翻譯成“似乎”模式),就像孩子的遊戲,當他披上毛巾做的披風,他就是超人,就是蝙蝠俠,他的內心體驗和外界現實是切斷的,“假裝”保護了內心的體驗。

等到大約4歲時,這兩種模式開始整合,完成“心智化”,孩子逐漸知道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與現實和他人既是分開的,又是有聯絡的,自己受外界現實的影響,也影響著他人和現實。這是人能透過閱歷和學習,達到高情商的心理基礎。

心智化的成熟,離不開父母早年的良好養育,對於嬰兒的情感,父母既要共情孩子的情感反應,讓嬰兒把父母當鏡子,理解自己的感受。

同時父母要保持穩定,讓嬰兒明白他的情感只是他自己的,將來嬰兒既能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又能把內心世界和外在現實區分開。

他會理解自己內心感受的來源,也會理解自己的做法會讓他人有怎樣的感受。

父母如何“遺傳”了情商

02

「心理等同與假裝階段的心理特點」

前兩個階段:心理等同和假裝。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成熟心智化,發展不良的人往往停留在前兩個階段。

心理等同階段的成人,難以承受自己的情緒,當情感強烈時,需要用他人來調整自己的情緒,一些人無法區分自己和他人。

比如媽媽覺得天氣冷,逼著孩子多穿衣服,哪怕孩子說不冷,如果孩子不穿,媽媽就很焦慮,不斷催促,直到孩子穿上衣服。

有些功能相對較好人,能夠區分自己和他人,知道自己的做法可能讓對方不好受,可當他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時,只能控制別人來讓自己安心。

功能最差的見於精神病人:當他內心不安時,會覺得現實周圍都想害他,或到處有機器監視他,患者對此堅信不疑,無法相信別人的解釋。

在戀愛關係中,心理等同的人特別渴望親密,內心特別擔心被對方拋棄,許多所謂討好人格就是如此:

渴望親密的同時害怕被拋棄,所以事事順著對方

一些情緒容納能力更差的人,當他給對方發訊息時,希望對方秒回自己,否則就非常不安,一旦對方沒立刻迴應,很可能就會一遍遍發訊息打電話,來驗證是否被對方拋棄。

伴侶往往覺得他非常黏人、心煩,最後忍不住分手,於是這個人擔心的拋棄真的在現實發生了。

心理等同階段的父母,由於無法容納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著急、害怕時,父母比孩子更加著急。

嬰兒雖然得到了共情,可他驚恐的發現,他的情緒是可以“汙染”外界環境的。嬰兒的情緒沒有被父母涵容,感到現實與內心沒有邊界,將來也陷入了心理等同的模式。

“假裝”模式的成人,凡事都以理智來思考和行動,有人會稱他們為“

只有腦袋沒有身體的人

”。

他們表面看起來堅強獨立,彷彿永遠沒有痛苦、脆弱與憤怒。因為他們把對親密的渴望壓到最低,隔離了內心情感,所以他在意識裡覺得自己是強大的、完善的,其實他深處無意識是脆弱、不安的。

只是這些威脅到他自尊的體驗,被解離並丟到其他人身上,所以他覺得自己堅強獨立,其他人脆弱、依賴、惹人生厭。

比如二戰時德國人覺得自己日耳曼民族是完美的,缺陷的部分全都丟到猶太人身上,於是只要殺光猶太人,自身就完美無缺了。

嬰兒期沒有得到共情和親密的傷害,讓假裝模式的人對親密本身,都有恐懼和迴避。

在戀愛關係中,伴侶發現這個人明明之前對自己熱情,可一旦想要更走近一些,比如見對方的朋友,假期經常出去玩,這個人就會退縮,可能說“需要有自己的空間”、“經常出門很累等等”,伴侶會對此莫名其妙,甚至憤怒,覺得這個人也許不愛自己甚至耍自己。

其實童年的隱性記憶,讓假裝模式的人預期一旦走向親密,就會受到傷害,所以總無意識地保持距離。

“假裝”階段的人在養育孩子時,對於嬰兒的情緒反應不予理會,因為體會孩子的內在世界,會讓他觸及自身隔離的內心體驗,動搖他的情緒生存。

這樣的嬰兒有了穩定的父母,獲得了安全,但無法體驗自身的感受。

父母的迴應讓嬰兒明白,尋求情感和親密只會得到挫敗,所以他們像養育者一樣,壓抑下所有的親密需求和情感體驗,就像學會了如何生存在無人之境。

偏偏,

人總是本能地重複早年的痛苦

,心理等同和假裝模式在戀愛中往往相互吸引,可一旦進入了戀愛中,心理等同模式的人總在渴望親密,想要黏著對方,假裝模式的人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最害怕被入侵。

結果心理等同的人覺得對方冷漠無情,不真正愛自己;假裝模式的人覺得對方粘人糾纏,不給自己獨立空間。最終兩人爆發爭吵、分手,或是反覆這樣分分合合。

幸運的是,在良好的關係裡,心智化功能是可以再次發展的。比如遇到一個心智化成熟的伴侶,比如在心理諮詢中自我探索與成長。

•  END  •

父母如何“遺傳”了情商

於鵬

■ 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心理諮詢師

■ 北京交通大學團體心理諮詢師

中巴國際溫尼科特精神分析連續培訓專案學員(基礎組畢業 提高組在讀),中美MRI短程家庭諮詢連續培訓專案學員(進階組結業),固定每週接受個人體驗,個人督導。

諮詢收費:400元/50分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