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病逝丨你是配角,但你光芒萬丈

2月27日,吳孟達先生因病逝世,我們的又一青春記憶離開了。“達叔”去世的訊息傳開,引發網友和圈內人士的集體懷念。

提到吳孟達,你最先想到的是他的哪部參演作品?是《賭聖》?《逃學威龍》?還是《鹿鼎記》?在我的童年裡,印象最深刻的,是《笑林小子II之新烏龍院》。

不管你是從哪部影片開始喜歡吳孟達的,縱觀他的一生,從影幾十載,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配角出現。從不務正業的老爸,到頹廢無能的警察,幾乎演遍了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他以各種喜劇小人物形象深受觀眾喜愛,也用一部部經典作品給觀眾帶來無數歡笑和感動,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實力派演員。

尤其與周星馳的搭檔演出的作品,《整蠱專家》、《賭聖》、《逃學威龍》、《九品芝麻官》、《逃學威龍》等等,其默契程度與取得的成就,整個華人電影界,是幾乎無人能媲美的“黃金搭檔”,也陪伴了不少80、90後的成長。

小時候看周星馳和吳孟達合作的電影,我們人人都想當週星馳的角色,整天玩世不恭但又總是能成功。

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在生活的道路上摸爬滾打一番後,才發現其實我們的身上,都有一點吳孟達所演繹的小人物的影子:

忠厚裡帶點狡黠,滄桑裡帶點油膩,勇敢裡帶點無奈,樂觀裡帶點世故,堅韌裡帶點得過且過……

許知遠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過採訪吳孟達的一個細節:“在一家小店吃薑母鴨時,他夾起一片姜說:人們鍾情於盤中的鴨,但這姜才使鴨滋味無窮。他就是那片不可或缺的姜。”

這片不可或缺的“姜”在逝世後,得到了近大半個娛樂圈的悼念。

為什麼有些人,即使做配角也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因為他們懂得成就他人從而成就自己。

一、他們懂得用魚的思維去釣魚

我們平時去釣魚,需要用到什麼來當誘餌?如果你用自己喜歡吃的餅乾、巧克力等來做誘餌,那麼永遠也不會釣到魚,只有用魚喜歡吃的東西來做誘餌,魚兒才會上鉤。

聰明的人,從來都不會用自己以為好的方式去對待別人,而要經過細心的觀察,瞭解對方需求,給予對方所需要的,才是對別人的好。

二、他們懂得什麼是1+1>2

吳孟達說:“一部電影90分鐘,給配角的戲不會超過20分鐘,我的角色主要作用就是配料。比如主演是一條魚,而我需要思考的就是,加什麼樣的佐料才可以將魚做得最美味,我便是那鍋底的配料。”

主角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缺乏了配角的幫襯,就算是再好的主角,也會黯然失色,整個影片也會因此而大打折扣。

演藝如此,在人際關係中亦是如此。

三、他們懂得找準自己的位置

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永遠的主角,更沒有永遠的配角。可以說,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中的主角,與此同時,也是社會的配角。

不管你身處於何種崗位、擔負著怎樣的任務,都要讓自己學會以平和的心態與強烈的責任感去面對,找準自己的位置,將自己的個人價值發揮出來。

當你還是一個配角時,請盡力地做好配角,履行好自己的責任,或許有一天,你就會變成主角。

四、他們懂得傾聽

在心理諮詢技能中,傾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要求諮詢師要認真、積極、關注地傾聽求助者的傾聽,這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同樣,

在現實的人際關係中,傾聽也是一劑催熟劑,積極有效的傾聽,有利於我們收集資訊、知曉別人的心理。

有時候,傾聽甚至比傾訴還更有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急於反駁、打斷,因此錯過了很多有用的資訊。

五、他們發揮了“助人型”的優點

在九型人格中,第二型

“全愛/助人型”

的人主要特點是:

渴望別人的愛或良好關係、甘願遷就他人、以人為本、要別人覺得需要自己、常忽略自己 。

他們很在意別人的感情和需要,十分熱心,願意付出愛給別人,看到別人滿足地接受他們的愛,才會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透過自己的配合與付出,讓對方接受或成功,從而來肯定自己。

達叔這輩子,最終活成了一個讓人們喜歡和尊敬的人。這就是達叔作為一個演員完成的自我修養。

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中寫到: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

小溪固然無名,但它的恬靜一樣受人們的喜愛;星星即使平凡,但依然是夜空中不可缺少的點綴。

沒有人天生願意當配角,但是在有的時候,當你具備了甘當配角的心態時,就會發現,不管自己是什麼,生活都是美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