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支影片。

一位男士偶然淘到了一條女式中古牛仔褲——雖是女款,但尺碼和外形都滿意。

高高興興地買回家,穿上身後卻發現一個巨大的“設計缺陷”:

這牛仔褲的褲兜,怎麼什麼都放不了???

他嘗試著放入正常大小的手機,小小的 airpods 耳機盒,圓形墨鏡等日常物件……只能塞一半不說,還緊緊卡在腰間,硌得難受。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被手機硌到胯骨,實乃女性之共通經驗

(圖源:VOX)

為了對比,他展示了類似款的男式牛仔褲,並順暢地從兜裡掏出了……一瓶葡萄酒。

“女褲兜太反人類了,”他說:“現在我終於明白,女孩為什麼要拎包了。”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圖源:kristianfrommntn)

男人的口袋,

究竟有多能裝?

不只牛仔褲,“口袋差”體現在男女裝的方方面面。比如外套。

有一次,異性朋友請我幫忙,從他的牛仔外套口袋裡拿一包紙巾。

我掏遍了表面的上上下下N個大兜,掏出兩個充電寶,資料線,耳機,巨大錢包,身份證,一大串鑰匙……

甚至還有他上一頓沒吃完、打包帶走的金拱門,連包裝一起。(別質疑,真的放得下)

遍尋無果,我問:哪個兜啊?都翻過了,沒有。

他不耐煩地一把奪過牛仔外套,翻過內襯,展示兩個無比巨大的內袋……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借文豪網友的比喻:

那倆內袋之大,上下五千年也!

然後,從裡面掏出了一包巨型紙巾。大概是這樣的。

接著他說:看,你單獨背個包,都沒我一件衣服裝得多。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實在是很有衝擊力

面對這盒巨大的紙巾,和這件哆啦A夢口袋級的“六連兜”男式牛仔外套。我陷入沉思。

我先是摸索過自己外套上的兩個小口袋,呵呵,連手掌都塞不全。再扣扣牛仔褲的前兜……嚯,假的。

女裝,苦“袋小”久矣!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試想:

女裝把口袋做小了,女孩不就都得買包了?

在豆瓣小組“粉紅稅抵制者聯盟”裡,也有人分享

“我的男裝牛仔外套裡都裝進過什麼”

樓裡這件外套,簡直跟那件掏出巨型紙巾的“牛仔A夢”結構一模一樣。外面有四個大口袋,內裡還簡單粗暴地做了兩個大內兜。

除了常規的手機、資料線、充電寶之外,這位姐妹還在這件外套裡裝了一袋子漢堡王四件套餐(你看,真裝得下);

以及一根大白蘿蔔,一瓶超市特供大號鮮奶,一束婦女節鮮花……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他的金拱門,大概就是這麼裝的

對於常年與超緊褲兜、裝飾性口袋等“女性特供設計”搏鬥的女孩而言,平時穿的那些個褲子的口袋,連塞下手指頭都費勁兒。

男裝口袋這種程度的容量,實在使女孩們聞之驚歎。

如此,也就能理解——為什麼男士包履款式都容量巨大。例如公文包,雙肩包。

男士的揹包,大多是為那些終於放不進大口袋的物件而存在。比如電腦,比如出差用的換洗服飾,比如登山用具。

另一方面,自然也能夠理解:女孩們出門,為什麼總得帶個包。

因為裝不下啊!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這麼一想,男女裝的“口袋差”,完全就是一場另類的“粉紅稅”騙局。

畢竟,主動買包用作服裝搭配,以及由於衣服褲兜太小而不得不買包,以彌補口袋的功能性。

這完全是兩碼事。

無處不在的“粉紅稅”騙局

“粉紅稅”,即“性別稅”。

指的是在購入同款或同類型商品時,女性消費者所支付的費用,往往比男性更多。

比如,同一款衣服,只要從原色改成粉色,或者加上些蕾絲花邊,售價就能翻上近一倍。

而在保證男女款同價售賣後,又會存在男款衣物質量比女款更好的情況。

同款同價的羽絨服,男款的充絨量卻預設高於女款;如果是西裝,面料更厚實,針腳更細密的那個,也總會是男款。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這是服裝行業眾所周知的“潛規則”

美國紐約消費者協會,曾經做過一場調查:

在美國的 5 大類 397 種商品中,42% 的產品是女款相較定價更高。而美國女性的平均收入,僅佔男性收入的 78。6%。

也就是說,由於自己的天然性別,女性拿著更少的工資,卻付出著更高的生活成本。

為什麼“性別稅”大多收女不收男?

男女同款產品在質量、價格甚至服務上差異的原點,始於消費主義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女孩一出生,被簇擁著裹上本質大差不離、只售價更昂貴的粉色系嬰兒用品。相較普通版本,這些改動明明成本低廉,價格卻貴上近倍。

長大後,“性別稅”更是滲入到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定睛一看,寫的幾乎都是“粉紅稅”

商家們預設女性不在意穿著品的質量與實用性,不需要更多、更大、更深的口袋。她們只需要不斷更新換代的款式,可以用徒有其表的“好看”去打發。

商家們用那些又小又緊的口袋,吸引女性額外為包履品類付費;又用相較下更容易洗壞穿舊的女款衣物,推動著女性一輪又一輪的快速消費。

甚至不只是服裝業。

同樣的紅糖商品,只要標上“經期專用”,“孕婦特供”,甚至僅僅只在品名前加上“女生”二字,售價自可水漲船高。

還有前不久引起輿論熱議的“男性盒飯”和“女性盒飯”,“爸爸牛排”和“媽媽牛排”,“男款零食”和“女款零食”……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可以設定葷素版零食禮包,

但絕不是以男女之名。

甚至還有駕校女性專屬 VIP——保證你學車時不被性騷擾,但要加錢。

你看,這種對於基本人權的保障,竟然都成為了商家收取“粉紅稅”的理由。

各行各業變相收繳“粉紅稅”的行為,早已深深融入了消費主義的迴圈鏈條中,成為使大眾發出“還是女人的錢最好賺”等言論的誘因之一。

這些層出不窮的“個例”,恰恰說明:

女性的一生,都在為這種結構性歧視買單。

曠日持久的“男本位”社會

還記得此前那場由“劣質散裝衛生巾”引發的“衛生巾免稅”討論嗎?

那場討論造成分歧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對

標準

男本位”

社會長久的預設。

注意,這裡的“標準男本位”並不指全體生理男性,而是指“符合男性刻板印象”的男性。

正如款式多,質量差的女裝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一樣;顏色只有黑白灰,款式簡單板正的男裝,同樣也是對男性預設的刻板印象。

這個世界上,有隻愛穿工裝、牛仔、黑白灰的女孩,自然也有隻喜歡粉色,想打扮得鮮豔靚麗的男孩。而這些都不在“男本位”的考量之內。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圖源《對不起青春》

什麼叫“標準男本位”?就是社會的基礎運作邏輯,以某些社會認可的“標準”男性為“預設值”。

別說女性,“非標”的男性們——包括但不限於那些在樣貌、身高、收入、愛好、乃至社會地位上不符合社會對“男性”期待的男性們——都被剔除在外。

例如,汽車駕駛位的空間大小,最初就是以歐洲白人男性的平均身形為準。

類似的,還有宇航服的設計,防護服的設計,牛仔褲襠前的拉鍊,甚至酒店的拖鞋尺碼等等。

誠然,無論是開車的,需要宇航服,防護服的,還是那些把牛仔褲穿火的工人……這批行業,最初都是以強壯的男性為主。

但幾個世紀過去了,社會的組成結構,多元思想發展的層次,以及人文意義上的社會性別,早已不同往日,百花齊放。

標準,又怎能還維持著最初的模樣?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圖源《問題餐廳》

事到如今,似乎還是隻有一個

“標準

男性

的需求和體驗,才是社會的標準需求和體驗。

女性與其餘男性想要獲得同等“被尊為主體”的服務,需要加錢,需要額外的付出。

因此,女性的社會需求——比如衛生巾,衛生棉條,都成了“附加值”,成了額外增添的需求。自然應由女性自行承擔,並“自願”為之付費。

以至於,許多人一看到“衛生巾免稅”討論,第一反應竟是:女人的問題應自行解決,不該要求主流社會為你服務。

簡單地將這句話拆開解讀,即指

“女性需求不是主流社會需求”

而所謂的“主流社會需求”,不僅不能覆蓋占人口半數的女性,還漏掉了諸多男性。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圖源《印度合夥人》

但也好在,近些年性別意識逐漸覺醒,而且不僅僅是女性。

也有部分男性——如文首那位意識到“女褲兜設計反人類”的古著愛好者,他們也逐漸看到了此前未曾注意的那個角落。

寫這篇文章,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只希望大家既然已經去看,不如付諸些行動。

所謂行動,不用多大,多重。

在下一次看見那些比同款更貴的粉色商品,比男款質量更差的女裝T恤時,多問自己一句:

我真的要為它付費嗎?我為什麼要為它付費?

或許,世界就在這些疑問裡,一點點被改變。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你也被收過“粉紅稅”嗎?

來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關注並

為七門

點亮星標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觀點撕開世界!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我只穿男裝”,希望女孩永遠不懂這句話

作者:杜葉

插畫師:麻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