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作者|李彎灣

插圖|Ga-Ae Jung

我前幾天發了篇文章,反響平平,由於沒什麼人評論,我就挨個翻看了網友們的留言,其中有一條評論,問了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婚姻?

我當時就回復她,說我會專門寫篇文章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每天都忙於睡覺的我,沒有時間寫,恰好今天有空,我就細心寫一寫。

是啊,人為什麼要結婚?

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麻煩在於,“人為什麼要結婚”中的“人”,指的是誰?是人類整體,還是指單個的個人?指的是古代人、現代人還是將來的人?指的是發達國家的人還是第三世界的人?指的是男人還是女人?指的是富人貴人還是勞苦大眾?

畢竟,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婚姻恰好是生產關係的一種。

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不同的時代乃至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婚姻的形式不同、功能不同、人們對它的需求程度、需求點也不同。

至於是個什麼樣的不同,我花點時間講一講——那就按時間順序講吧,不經世事的後生仔,可以回去問問家裡的老人。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我們的祖先,還在樹林裡打著光董董蹦蹦跳跳,那時候的人,是不結婚的,就像現在的猴子,哪個男的最具有打鬥能力,那他就擁有無限交配權。

交合完了以後,提起褲子就跑——哦不對,那時候應該還沒有褲子。

這一時期,人類是不需要結婚的。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後來,人們會鑽木取火了,找個山洞或者搭個茅屋,定居了下來,男人負責去打獵,女人負責採集果實、生兒育女。

可想而知,一個地方的野生動物是有限的,打著打著,大型動物就逐漸減少了,打獵的收穫,在逐漸減少,穩定性也不斷下降,而採集果實這種事,是很穩定的,果子又不會長腳,年復一年都可以採,所以在那個時候,採集果實這種工種,就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鐵飯碗、風險小、穩定性強——這就是母權社會。

母權社會也沒有婚姻,但女人掌握著生育的主動權。

雖然男人打獵一次能為女人帶來更豐富的營養,但很多時候也是空手而歸,這一點,喜歡釣魚的“空軍”們應該是深有體會的。

而女人採集果實這個工種,雖然價值不高,但以穩定地持續輸入取勝。

在這一時期,是女人說了算,男人們再不服,也只能憋著——女人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好日子。

情況是什麼時候發生改變的呢?

這一套男的打獵、女的採集果實的制度讓人類過上了比較安穩的日子,於是,孩子就多起來了,繼而人口就多起來了。

人口多起來了,但地盤是有限的啊,為了活下去,就得爭奪資源,部落之間的戰爭就開始了。

打架嘛,這個男人更擅長,於是,男人又重新回到權力中心。

在這個時候,為了生存,就得爭奪到更多地盤,但爭奪地盤肯定會帶來傷亡,所以要趕緊多生孩子,補充勞動力和戰鬥力——人多力量大嘛。

這個時候的人類,頭腦很清楚,他們脫離感性、服從目的。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目的是啥?目的就是多生孩子。

既然要多生孩子,那就開足馬力唄,人們就開始儘可能多地交合,不分場合、不分遠近親疏、不分男女老少,甚至不分父母子女,你可以理解為亂搞,因為事實上它就是——大家都別分什麼你的我的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這個部落要有儘可能多的孩子。

所以,直到這個時候,基本的婚姻制度都還沒有形成。

又過了很久很久,人類發明了很多工具、開始種植、開始養豬,這麼一來,吃不完的糧食和豬肉就多起來了。

掌握著權力的男人就有了幸福的煩惱——哎呀,我現在還身強力壯,大家都服我、怕我,要是我老了,該怎麼辦哪,要是那些不講武德的年輕人對我動了歪心思,會不會也將我取而代之?

想到這裡,他渾身顫抖,虛汗直冒,想了好幾個晚上,他終於想清楚了:有了!我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這個世界充滿了無常,只有親兒子才可靠,奧利給!

於是,他開始清點部落裡的女人,胸肌大的都歸他(方便哺育),最好是(或者必須是)處女,這樣的話,他就可以確定女人們生的孩子是他的了。

於是乎,一夫(可能多妻)制就麼確定了下來。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這就是婚姻的雛形——一個長期的、穩定的男女關係,雖然它可能是一對多。

在這種時候,只有少數部落大佬才能有固定的老婆,當然,也只有大佬才需要固定的老婆——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嘛,一般的窮矮矬連自己都養不活,既沒能力擁有固定的伴侶,也無需擁有固定的伴侶。

所以,婚姻最開始形成的時候,它就跟財富有關,也代表著穩定。

部落大佬的小家組成以後,慢慢發展壯大,於是就演化出了家族,家族統領著整個部落。部落逐漸壯大,土地不夠了,於是就開始向別的部落發動戰爭——當然,也可能是別的部落主動搞事情。

規模化武裝械鬥就開始了,打仗嘛,肯定就是要決個生死、論個雌雄,輸的一方,重則喪命,輕則被扣留下來當牛當馬。

或者像太平洋對岸的大選,贏家通吃——敗的一方全方位被佔領,所有的男女老幼,就變成了贏家的奴隸。

奴隸社會就這麼形成了。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奴隸主要享受更豐富的物質生活啊,要不然打打殺殺累死累活的圖啥。於是,他就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所以他會允許奴隸生更多的小奴隸,甚至鼓勵奴隸結婚——當然,奴隸主鼓勵奴隸結婚這一點,只是一種猜想,因為這個時候的奴隸有沒有婚姻都很難確定。

奴隸一無所有,甚至他們自身都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他們無需結婚啊——你可能說他們要繁衍,但繁衍跟結婚、保持長期固定的關係沒有必然聯絡。保持長期固定的關係是有目的的、是一種理性選擇,而奴隸是沒有土地和私有財產的,他們並沒有結婚的現實需求。

講到這裡,我就懷疑——普世的婚姻並非是所有人的現實需求,它有可能就起源於奴隸主對奴隸的洗腦活動。

有權力、有財富的奴隸主需要婚姻,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一無所有的奴隸並不需確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啊,親兒子跟著自己望眼欲穿地窮苦一生,你既給不到他什麼、他也什麼都給不了了,確認這種父子關係來幹嘛?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反而,如果整個奴隸階級的孩子都沒有家庭的話,那麼他們就很容易團結起來對抗奴隸主階級,但給他們安排一個家庭,讓他們也有私心,也為了小家庭牽腸掛肚,這個階級就很難自發的組織起來,管理和治服他們是不是變得更方便了呢?

有權力有財富的人需要婚姻,是很容易解釋的,一來是為了確認血統、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親兒子更可靠嘛);二來是權力階層通婚,以此來化解矛盾、繫結利益或者壯大聯盟。

窮人是什麼時候自發地需要婚姻呢?應該是封建社會開始以後。

奴隸社會壯大了,就形成了國家,國家太大了,就不好管理了,於是最具權力的國王,就開始分封,把一個國家分為幾塊地,分給兒子兒孫以及重要的功臣,兒子兒孫們又繼續分給自己屬地的親屬和功臣直至最底層的勞動者。

雖然土地的最終歸屬權屬於國王,但由於王朝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是穩定的,所以土地雖然是“租”給了農民,但由於是一直租,所以也幾乎等同於農民擁有了土地,就像你租個房,房東說租給你一輩子,你只要按時交得起房租,你就可以預設這個房是你的了。

在這個時候,勞苦大眾要結婚、要維持長期穩定的可靠的關係,才成為一種現實需求,這樣做的好處是分工勞作、降低生活成本、抵禦風險,即“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養兒防老”等等現實需求。

講到這裡,人——過去的人為什麼要結婚,算是解釋得差不多了。總結起來,道理基本是這樣: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1;

縱觀整個人類史,在性別上,誰有資源、誰能帶來更多的生存資料、誰掌握生育的主動權,誰就擁有婚姻中的權力。

母系社會女人之所以有權力,是因為她們掌握著更穩定的生存資源,男人被邊緣化,因為貢獻不足。

所以不要糾結女權了,在任何一個家庭裡,或者在任何男女關係、在任何情侶關係中,或多或少的不平衡甚至是不平等都是存在的,相對較弱的一方需要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向更強的一方妥協——如果他需要這段關係的話。

現在有些部落還保留著母系社會的風貌,比如西南地區的摩梭人,她們就是女人當家,男人被邊緣化,女人在事實上享受著更高的地位、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女人們承擔著更大的家庭責任,不僅主內,還要主外。男人們雖然表面上壓力小、日子更悠哉,但存在感不足。

所以,權力不是要來的,權力在很多時候,他的本質都是實力,是樹立起來的,就像哪怕你是皇帝,但如果沒點真本事,依然有可能會被架空、成為擺設。

更大的權力,同時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壓力——在一段關係裡,如果你希望對方聽你的,那你就得問一問自己是不是承擔了更大的責任和壓力。否則,你吵你鬧,你撒潑打滾,人家看起來順著你,你以為他離不開你、愛你,其實都是在哄你玩兒。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2;

婚姻演化到如今,它並非對所有人都保持著統一的驅動力。對於權力或者富人階層,婚姻主要功能是維護和擴大既得利益,對於窮苦階層,婚姻的主要功能是共同協作、降低生活成本、抵禦風險。

所以,如果你要結婚,你就得先搞清楚自己是個什麼貨色,對方是個什麼定位。一般而言,跨階級的婚姻總是以一方的慘敗告終,因為實力不匹配。當你一年能掙1000萬的時候,你還要跟另外一個月入3000的人去共享甚至平分你的財富,誰會甘心呢?比如一個除了美就不再具備別的能力和資源的美女,嫁給了富豪,生不出孩子,就會逐漸受到冷落,因為美女不符合富豪的根本利益,美女也無法為富豪帶來更多利益。

平民階級離婚率越來越高,本質原因也是因為現在的婚姻已經起不到降低生活成本和抵禦風險的作用了。農業社會男的幹活、女的做飯,是最有效的方式,但現在,一個人上班掙錢、另一個人持家,反而是更低效率、減少收入和增加支出的方式——在這個意義上,婚姻的基石不斷動搖也是必然。

對於很多男人而言,他自己不富裕,還娶了一個不斷要他買買買的女人,他圖什麼呢?時間久了誰受得了?對於很多女人而言,她自己過得還不錯,但嫁給了一個沒什麼錢和能力的人,反而降低了她的生活品質,她圖什麼呢?

3;

在前文接近4000字的內容中,我都沒有提到“愛情”這兩個字——是的,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婚姻都跟愛情毫無關係——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那種毫無關係。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如果人類社會只發展到了一百年以前,這篇文章寫到這裡基本上就算結束了。

只可惜,百年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無比巨大的變化,工業化、大機器生產、商業化的市場經濟,使得發達社會的人類擁有了富足的物質生活,在這時候,延續了幾千年的兩套婚姻邏輯,也逐漸失效了,婚姻也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內涵。

人們建立了法治社會,建立了民主社會,世襲制度被淘汰了,有錢有權的人也不用擔心不講武德的後生仔了,所以透過結婚、生下自己的孩子來確保自己財富和權力的辦法也用不上了,於是也出現了很多富貴之人不婚不育的現象;

人們也不再擔心吃不飽穿不暖了,甚至在很多福利國家,你啥也不幹也不會餓死凍死了,在這個時候,人們也不用擔心老了沒有著落、也無需非得要跟誰合作才能活得更容易了,所以,在平民階層,也出現了較為普遍的不婚不育的現象。

所以很多人,已經找不到結婚的意義了。

什麼叫“意義”呢?“意義”的意思,就是“好的結果”。

人們去思考結婚的意義,其實就是在思考結婚到底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婚姻能不能帶給我什麼具體的好處——以前的婚姻,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它牢固的重要原因。但現在的婚姻,好處實在乏善可陳,所以只要你走過人煙,隨處都可以見到婚姻的碎片。

在這樣的時候,人們的價值觀就開始混亂了,找不到一個完全自洽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結婚或者不結婚了。

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問“人到底需不需要結婚”“人為什麼要結婚”“女人到底需不要男人”“女人為什麼需要男人”這些問題。

寫了這麼多,標題裡問題的答案,也已經很明朗了——現在的人,到底需不需要結婚呢?

可以不需要。

人可不可以不結婚呢?

當然可以。

婚姻已經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實用功能,現在儼然已經變成了一種藝術。就像寫字、做飯這些原本只是為了服務於生活的基本技能,現在一個人有沒有必要必須要會用筆寫字呢?有沒有必要學會淘米擀麵顛勺這些技能呢?

沒有必要。

但如果一個人喜歡寫字,天天練習書法,有沒有問題呢?如果一個人喜歡做飯,喜歡自己炒菜、天天研究煲湯,有沒有問題呢?

也沒有。

人為什麼要結婚?可不可以不結婚?看完婚姻簡史你就明白了

所以,結不結都可以,如果你不結婚,那就過好自己的生活,沒必要眼饞別人的婚姻生活,就像你不練習書法,看著別人天天都在寫,不必要慌張——你得明白,你其實沒有非得要把字寫得很漂亮的必要,即便你身邊每個人的字都寫得很好看,你也可以不懂、不喜歡、不練書法,但人家喜歡、人家享受書法,也礙不著你什麼事。

如果你結婚了,那就遵循現有婚姻的道德,不要眼饞人家單身的自由自在,就像你喜歡攝影、天天玩單反,你享受了攝影的樂趣,但同時也要承擔起單反昂貴的相關支出。

所以,自洽就行。

結婚並沒有更好,單身也沒有很糟。

END

作者簡介:李彎灣,為真理站臺,為弱小發聲,為天下為情所困的人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如果你也愛我,能記住兩個彎字不一樣我就心滿意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