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80%的問題,都是心態問題!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在人生中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的機率取決於這個人的智力和生活經驗,而剩下85%的機率,都源自於這個人的心態。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人生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態決定的。

凡事少固執,保持空杯

有一天,蘇格拉底的學生海勒豐,跑到德爾斐神廟裡詢問:“世上有沒有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的人?”

神諭說:“沒有。”

海勒豐是蘇格拉底的忠實粉絲,他聽到神諭以後非常高興,急忙跑回去告訴蘇格拉底,如果是普通人聽到這個訊息,知道自己竟然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一定高興壞了。

可是蘇格拉底卻很詫異:“不會吧?我明明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神會說我是最聰明的人呢?”

他想要親自驗證一下。

蘇格拉底先是去找了一位以智慧著稱的政治家,跟他交談之後,發現這個人其實只有一肚皮草包,但是卻妄自尊大;他又去找了最優秀的詩人、手工藝人,發現他們都覺得自己出類拔萃,並且因為有一技之長,總是自以為是,待人苛刻。

最終,蘇格拉底明白了,神諭說的原來是真的。

他說,我其實和別人一樣無知,唯一的區別是,我知道自己無知,而他們卻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由認知的高低決定的,而真正的智者,懂得時刻保持空杯心態,悉心求教,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

《心態》的作者賴安·戈特弗雷森認為,這其實就是“開放型心態”。

他說:

“一個擁有開放型心態的人,願意提出問題,尋求新的資訊和多樣的觀點,也更能夠完善自我、改善處境。”

有一天,許多商界大佬、天使投資人聚在一起,談論著新的創業機會。

有人說:“我們可以做一種公用的腳踏車,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流程就可以隨便借用,既環保又方便上班族出行。”

很多有經驗的大佬聽了嗤之以鼻:“這不現實,這的多少腳踏車才能實現隨借隨還?”

“而且腳踏車公用很容易爆胎,在室外又經常風吹雨打的,肯定需要定期維護,成本太高了!”

這個創意被眾人紛紛否定,只有一位女士心存疑慮。

她摒棄經驗,將思路清零,聚焦于思考如何解決大佬們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最後她透過使用高強度鈧合金車架、實心輪胎等方法,改善了腳踏車公用可能出現的損耗問題,創立了“摩拜單車”。

這位女士,就是胡瑋煒。

她說:“如果我當初固執地認為自己的經驗一定正確,而不是想辦法解決問題,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你看,一個人如果能夠摒棄思維的慣性,永遠保持開放,永遠保持空杯,不斷接受新的知識,就會創造常人無法創造的奇蹟。

人生80%的問題,都是心態問題!

遇事不逃避,積極爭取

《心態》這本書中寫道: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是要躲避問題,不想有所損失,那麼他就會採取防禦型心態。”

防禦型心態是什麼?就是隻注重自己不要失敗,避免問題和風險,尋求安逸,謹慎行事;

與之相對的是進取型心態,就是勇敢面對風暴和未知,敢於跳出舒適區,從而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而當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的時候,就很容易形成防禦型心態。

我有一個朋友在國企上班,她從小就很聽父母的話。

聽父母的話選擇了很好找工作的“會計”專業,聽父母的話找了一份稱之為“鐵飯碗”的工作。

她一直中規中矩地工作,中規中矩地生活。

直到有一天公司內部崗位重整,職位競聘,由於她能力不是很突出,原有的崗位就被另一個更優秀的同事競走了。

她一下子不知所措:“明明我什麼都沒有做錯,為什麼卻換來了這樣的結果?”

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損失厭惡”,大致觀點是在面對同樣的收益和損失時,人們往往認為損失讓人更加難以接受。

看上去好像什麼都挺好的,看上去好像自己擁有的很多。

為了不讓手上擁有的東西白白溜走,人們很容易選擇退縮,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不敢突破自己。

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曾經說過:

“未來的文盲將是那些沒有知識和不會更新知識的人,成年人被淘汰最主要原因是學習能力的下降。”

現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無論我們做什麼,想要讓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提高,哪怕只是想要“原地踏步”,那也需要不斷地獲得新知識、學習新任務、掌握新技能。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成名要趁早”,就好像如果錯過了某個階段,就只能一輩子做一個普通人。

可是,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已經是72歲的高齡了;

齊白石12歲學習木匠,15歲學習花雕木工,掙錢養家。

27歲的時候開始畫畫,一直不名一文。

直到56歲他大膽突破自己,轉變畫風以後才開始名聲大譽。

重要的是一個人的一生一定要有所追求,不斷磨練自己,不斷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爭取更多的可能。

因為如果不駕馭命運,就會被生活駕馭。

可是人生短暫,誰願意只做匆匆過客呢?

人生80%的問題,都是心態問題!

人生不設限,保持信念

《山海情》裡有這樣一段劇情。

凌教授想要帶領村民透過種植蘑菇、銷售蘑菇實現脫貧,很多菇農看到了賺錢的好機會,就紛紛加入這個專案。

但隨著菇農的增多,蘑菇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供大於求,蘑菇的價格就被小商販們越壓越低。

一開始還能賣到3。5,後來連一塊錢都賣不出去。

這時候,菇農們犯愁了,既然賺不到錢,要不就不賣蘑菇了?

沒想到凌教授不服軟:“我就不信我想不出辦法。”

他前思後想,鼓動身邊的人一起想辦法,終於制定出兩條賣菇計劃。

一方面,建立冷凍庫,把多餘的新鮮蘑菇冷藏起來,另一方面,帶著大夥們兒去上海、西安、北京、杭州等大城市開拓市場。

你看,一條路看似是絕路,但只要不給自己設限,積極尋求答案,總能在出其不意的領域,獲得新的機會。

很多人在還沒有嘗試之前就放棄了,那是因為他們擁有“固定型心態”,覺得好像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心甘情願做一條鹹魚。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習得性無助”。

實驗中把幾隻狗放進通電的籠子裡,有的籠子沒有上鎖,狗可以逃出去;有的籠子上了鎖,無論狗狗如何嘗試,都無法逃離籠子。

幾番電擊之後把狗狗們都放到可以開啟的籠子裡,那些曾經嘗試逃脫併成功的狗狗輕而易舉就逃了出去,而那些曾經失敗過的狗狗寧願選擇呆在籠子裡接受電擊,也不再嘗試逃跑了。

這些不再逃跑的狗狗,學會了習得性無助。

而我們的人生,就像這些通電的籠子。

我們經歷過一些失敗,經歷過一些坎坷,就覺得好像再也無法擺脫痛苦了。

但其實只要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嘗試一下、再嘗試一下,總會有逃離痛苦,重獲新生的機會。

賴安·戈特弗雷森在《心態》中寫道:

“那些有成長型心態的人,最終都能夠攀上人生的頂端,享受周圍一切有利於自己的條件。”

換句話說,只要你足夠有信念,只要你足夠相信自己,全世界都會來幫你實現自己的願望。

對於人生來說,沒有不可能,只有不相信。

人生80%的問題,都是心態問題!

人生在世,總會身處迷茫,經歷坎坷,遭遇挫折,承受打擊。

但無論生活多麼報以痛苦,我們都需要挺直腰桿,向著遠處的光亮奮勇前行。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最終試煉到來之前,努力提升自己,積極解決問題,那麼在道路盡頭等著我們的,一定不會是壞的結果。

看都看完了,還不點這裡試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