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我買不起30元的冷萃。

在上海,我買不起30元的冷萃。

人活一輩子 總會有很多經歷的

大家好,這裡是高一朗。

畢業後,大家有的離開了老家,來到的北上廣,當然,今天這篇文章正是在畢業後前往上海的經歷,希望你有所感悟。

01.

那個夏天,我結束了熱熱鬧鬧的大學生活。

伴隨著7月的落日餘暉,踏出校門,我終是一個人長大了。

拖著行李箱的我沒有選擇回到北方的邊陲小城,而是早在幾個月前,就將雪花般的簡歷投到了我夢想中的超級一線城市——上海。

也如願得到了一份工資和房租十分不匹配的實習工作。

但僅僅是這樣,一想到我也終於可以踩著高跟鞋穿梭在魔都高聳入雲的玻璃寫字樓裡,思鄉和膽怯都被我拋諸腦後,全然不顧光鮮背後的辛酸。

02.

上海的生活就像泡沫,熱鬧是屬於他們的,屬於我的只有10平方米的小屋以及樓下沾滿油汙的煎餅果子小推車,穿過曲曲折折的弄堂,被地下的鋼鐵怪獸一路裹挾呼嘯著經過一個又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地名。

坐在地鐵裡的我就像一個失明的人,感知外界的一切。

靠的只有那個冷冰冰的女聲隔幾分鐘重複一次的“各位乘客,XXX站到了,請從列車行駛方向左側下車,下車的乘客請提前做好準備。”

一站又一站,每天使命般的把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從周邊的城中村運送到各大城市中心的高檔寫字樓裡。

光鮮的黑色西裝下是泛黃的白色背心,靚麗的鞋子裡是夜市幾塊錢買來的廉價絲襪。

那個時候,上班的路上要經過一個非常高階的商場,每層都排列著不認識也註定買不起的各大奢侈品牌。

月底微信餘額個位數的我,依然每天都務必要經過那裡接受一番精神洗禮。

看著連一個手勢都周到得體的店員小姐微笑著為下一位貴賓開啟高高的玻璃大門。

看得多了,總會有一種我也是其中一員的錯覺,好似我每天的經過,踏在和他們一樣的柏油路上,就是一種命運的相連,錯覺過後異常無力的渺小感湧上心頭,週而復始。

03.

早上,我也和同事一樣,會在樓下的星巴克買一杯冷萃冰咖啡。

即使我更愛喝早餐店1塊一杯的豆漿,但是握在手裡朝外的綠色LOGO就像是在說,我是你們的一員。

工作於我,面子和形式好像更甚,如果願意,1塊的豆漿比35的咖啡更能填飽我的肚子,10元餛飩店的桌子比星巴克的矮腳桌也更適合放我的電腦。

中午的外賣,很少有人願意和大學一樣,大家湊在一起吃一碗麻辣燙,一份麻辣香鍋。

這裡的外賣和妝容一樣精緻,沒有花花綠綠的廣告和裹著油的塑膠袋,牛皮紙的袋子永遠裝著輕食簡餐或公司三明治。

月底的手機銀行終將把這個月的幻想化成了泡沫,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資3500。

原來,我買不起30天的冷萃,吃不起45元一份的生菜葉,也永遠進不了每天經過的奢侈品店。

04.

那是別人的熱鬧,屬於我的,永遠只有小蝸居和夜晚掙扎熬得無數個夜。

這種落差,曾經近乎把我撕裂開來,白天的華麗和熱鬧我都參與其中卻無法融入,就像一個旁觀者,打卡下班後又是另一番景象。

被打回原型的我要狼狽的擠著地鐵坐到將近終點的地方,拎著打折的菜穿過九轉回腸的弄堂,聞著家家戶戶有些嗆人的煙火,第一家愛做魚,最後一家每天都會炒一盤花生米。

開啟門迎接我的首先是漆黑的小屋和撲鼻而來的潮味。

我試著向上生長,往下紮根,但是我的力量或許過於渺小,怎樣都無法穿透上海的鋼筋水泥紮根地下,永遠都是一顆浮萍般坐著應屆生隨時可以為之取代的工作。

當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電量逐漸被抽乾的時候,自己力不從心而又湧進來一批一批比我們優秀的年輕人的時候,這座城市或許真的就不再需要我們了。

或許那時,面對的才是最真實的世界,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

-完-

文字|橘子汽水

圖片|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