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去早教,被雞娃媽媽踢到出血,這得有多焦慮

孩子不願去早教,被雞娃媽媽踢到出血,這得有多焦慮

文/良子

父母課堂原創精選

01

最近,被一檔紀錄片《你好 ,兒科醫生》吸引了!

在這檔節目裡,既有溫情治癒的醫患相處,也有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還有兩代醫生一起聯手“打怪”,對抗病魔的勵志故事。除此外,該片也反映出年輕醫生的努力和成長,並透過醫生視角,審視和反思了家庭關係、親子教育的一些問題。

其中記錄了一位下體破裂出血的三歲孩子被送進醫院了。

醫生詢問事故原因,竟沒想到下如此狠手的是孩子的親媽。

醫生還和母親確認,她是不是本來想踢屁股的?

結果這個母親當時就理直氣壯地說:“沒有,我本來就是這麼打算的!”

醫生說:她踢的位置特別巧,直接踢到孩子的繫帶上,傷到陰莖了,要做縫合手術,要打麻藥,還要檢查是不是傷到尿道。

孩子不願去早教,被雞娃媽媽踢到出血,這得有多焦慮

這時孩子母親才著急了!醫生只說待手術檢查結果出來再說。

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媽媽後悔了,她不斷地再反省自己,說自己是一時的衝動,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竟然是小孩要上太多課外班了,睡眠時間不夠,早上起不來,所以母親一氣之下,猛得朝孩子胯部使勁踢,說讓孩子吸取一下教訓。

其實,不止是這位媽媽,大多數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這一方面,總是顯得特別焦慮。不報班,孩子是輕鬆了,但是又怕被其他的孩子反超。

如此一來,當大多數孩子都報班的時候,不報班的孩子倒成為了另類。這種爭相報班的行為背後,凸顯了家長們普遍的一種心態,那就是: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輸不起。

孩子不願去早教,被雞娃媽媽踢到出血,這得有多焦慮

02

記得有部幼升小的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整部劇裡有4家人,有各種階層,也有各種型別的父母;如果簡單劃分的話就是雞娃的父母和不雞娃的父母。

當然這麼卷的環境下,怎麼還能有不雞娃的父母呢?所以事實上片子裡後來只有兩種父母,一種是主動雞娃的父母,一種是被動雞娃的父母。

孩子不願去早教,被雞娃媽媽踢到出血,這得有多焦慮

劉濤飾演的甦醒就是第二種。

做為一個佛系媽媽,她最開始追求的也是快樂教育,只是很快被現實打臉了。

在幼兒園的才藝表演上,別人家的孩子又是舞蹈又是法語朗誦,又或者是魔術樂器,而她的孩子表演的卻是毫無技術含量的翻跟斗,這樣一場心靈暴擊後,她再也淡定不了了。

孩子不願去早教,被雞娃媽媽踢到出血,這得有多焦慮

在職場上叱吒風雲而又自信滿滿的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

她終於發出了那個終極的靈魂拷問:“不雞娃的父母,還是合格的父母嗎?”

於是她毅然加入了媽媽圈,奮起雞娃。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疑問:什麼是更好的教育?我想說,我們或許不能準確回答,但以恐懼和焦慮驅動的教育一定不是最好的教育。

03

雞血要打,更要打的對!

其實家長們除了需要關注學業,還得關注娃兒的心理健康,身心健康。俗話說,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才是那個排在首位的,離開了這一點,多少個學期成績優秀、報多少個興趣班,末尾的0再多,也都沒有了意義。

學習成績好、考上好大學、進個不錯的好單位……父母逼著孩子達到的這些結果,看起來都沒有錯,但這些都只是留在當下,未免眼界太窄。

孩子不願去早教,被雞娃媽媽踢到出血,這得有多焦慮

真正明智的父母,應該能夠望向遠處,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對教育的初心:在孩子漫長的一生之中,他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雞娃”沒有錯,錯的是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生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如果孩子盡了最大努力,還是沒能成為你眼中的精英時,父母不妨學會坦然接受。

無論父母怎麼做,都無法保證孩子一生無憂。所以, 與其在焦慮和壓力下草木皆兵,不妨把格局放開一些。試著接納和鼓勵孩子,才能幫他們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