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別的男人養孩子,照顧老婆,什麼才是卡瑟爾的人性底色

幫別的男人養孩子,照顧老婆,什麼才是卡瑟爾的人性底色

真正瞭解人性的人,才知道始終堅持善良有多難得。

因為這一句話,而對這本《人性的因素》產生興趣。

實際上,在看這本書的前一部分,真的覺得有些寡淡。也沒有想明白,書裡面什麼驚心動魄的內容也沒有講,甚至讓人還有一些看不下去的感覺,憑什麼被那麼多知名作家推崇?

可是,在漸漸閱讀的過程中,這種看似什麼也沒有講,卻讓人慾罷不能。

只能說把人性寫的太透徹,你以為人性就是轟轟烈烈的嗎?你以為人性就是一成不變的嗎?

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會相信,封面上寫的話語:作者格雷厄姆 格林,21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傳奇大師,一生雖未獲獎,卻被一眾諾貝爾獲獎者加西亞 馬爾克斯、威廉 福克納、奈保爾、庫切、威廉、戈爾丁、馬里奧、略薩視為精神偶像和導師。

幫別的男人養孩子,照顧老婆,什麼才是卡瑟爾的人性底色

一什麼是人性?

人性是什麼?人性是複雜多變的,所處環境不同,人性展現出來的狀態也不一樣。

曾經看到一個提問:你老公會嫌棄你變胖嗎?

有一位網友說:如果我們是條件差不多的時候結婚,那麼,後來我胖了,而他沒有變化,或者說生活的更好了,他一定會嫌棄我,覺得自己應該和更優秀的姑娘在一起。如果和周慧敏這樣的女人結婚,就算她長胖,她依然是周慧敏,她的名氣、地位、財富都在那,你憑什麼嫌棄她。這就是人性!

這是多麼扎心的現實!

在小說《人性的因素》裡面,男主卡瑟爾是英國情報人員,在冷戰期間,他每天過著最為普通的生活:上班、下班、遛狗、陪伴妻子和孩子,晚上喝一兩杯威士忌,但他卻是一名雙重間諜。

多年前,一名蘇聯特工救過他的妻子,為了報答感激之情,他向蘇聯提供情報。然而,一份秘密檔案的洩露,讓他有了暴露的危險,他不得不再次面臨人性的選擇。

在《人性的因素》裡,卡瑟爾對妻子薩拉說過這樣一段話:

當我們到英國時,薩拉,卡森派了一個人來找我。他救過你和薩姆。他所要的全部回報就是一點點幫助。我當時心裡滿是感激,就同意了。我媽媽說我小時候總是拿太多的東西去回報別人,可是對於一個把你從boss拯救出來的人,我的付出並不算太多。於是就這麼著,我成了他們所說的雙重間諜,薩拉。我的罪夠得上終身監禁。

卡瑟爾對自己所作的事情一清二楚,可是在“小家”與“大家”之間,他選擇了小家。

你能說他十惡不赦嗎?也不能,一個臨近退休的情報人員,他時時準備著解釋自己的行為,哪怕是最沒有疑問的,另外,他還總是很守時。看起來一板一眼,甚至薩拉在嫁給卡瑟爾的時候,已經懷有身孕,孩子不是卡瑟爾的。

為什麼會如此?他真的是一個如此偉大的人嗎?顯然不是,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所以,看似偉大的愛情,也是人性的考量。

幫別的男人養孩子,照顧老婆,什麼才是卡瑟爾的人性底色

二人性的較量

格林一生遊歷於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東等戰亂之地,曾任職於英國軍情六處,從事間諜工作,並以此為背景創作小說,關注人靈魂深處的掙扎與救贖,內心的道德和精神鬥爭,被譽為20世紀人類意識和焦慮的卓越記錄者。

《人性的因素》是格林對人性的探討,寫盡了人性的所有可能:殘忍的、恐怖的、冷漠的、無力的、天真的、自由的、善良的、悲憫的、充滿愛的……而影響我們人性作出選擇的因素又是什麼?是愛情、友情、親情,還是工作、家庭、國家?

一個秘密檔案的洩露,讓卡瑟爾和他的同事戴維斯陷入被調查之中。

整個事件,卡瑟爾再清楚不過,可是他選擇沉默。

而天真的戴維斯就這樣成了炮灰,也許到死,他也沒有弄明白,明明說是自己的肝有問題,怎麼身體突然就垮了?

戴維斯死了,一個人哪怕過著最簡單的生活,其死後若給人翻箱倒櫃的話,是不是總能被找出其生活的複雜一面?

這是世人對戴維斯的看法,又何止是戴維斯呢?

面對戴維斯的死,卡瑟爾想的是什麼?

小說裡寫道:卡瑟爾坐在那裡寫報告,他希望這是最後一次。顯然戴維斯的死使得非洲部的情報傳遞必須要終止。如果繼續有洩露,那麼誰負其咎便不言自明,可如果洩露停止了,其罪責肯定就歸於死者了。戴維斯的痛苦已經結束,他的個人材料將封存至某中央檔案庫,誰都不會再操心去檢查了。如果其中有叛變的記錄呢?就像內閣機密一樣,要嚴管三十年後才會解密。 從一種悲哀的意義上說,這也是幸運的死。

面對朝夕相處同事的去世,卡瑟爾的心硬的就像一塊石頭,就算此刻,他內心思量的還是自己。

戴維斯被謀殺,面對質疑,殺害戴維斯的珀西瓦爾醫生又是如何解釋的呢?

珀西瓦爾醫生還能做到輕言細語的說:不叫謀殺。藥方上的失誤,那種物質沒有在人身上做過試驗罷了。

看的人周身惡寒。

幫別的男人養孩子,照顧老婆,什麼才是卡瑟爾的人性底色

三沒有人在人性面前可以全身而退

如果恐懼與愛是無法分割的,那麼恐懼與恨也在這裡。我們最邪惡的敵人不是那些無知和頭腦簡單的人,不管他們有多麼殘忍,我們最險惡的敵人是那些富有智慧而又邪惡的人。

你相信這樣一句話嗎?在小說裡,看到這句話,我想到了很多當下發生的社會新聞,每一個事件都讓人震撼無比。

吳某某弒母案,現在有了結論。對於一個殘忍至此的人,這應該就是他的結局。

可是他的親人們不願意,一個個要求上訴,希望對他從輕判決。還說出“歡迎、等待他再次回家”的話語。

為什麼會這樣?

這背後人性的扭曲和因素讓人不寒而慄。

那麼,對於卡瑟爾來說,恐懼、愛、恨,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小說裡有這樣一段描寫:仇恨是對恐懼的一種自動反應,因為恐懼帶來的是屈辱。當他們最終允許他放下那份《蘭特每日郵報》,並打斷他第四遍閱讀相同的頭條新聞時,當他對卑鄙的種族隔離的邪惡進行例行而無用的抗議時,他深深意識到自己的膽怯。他很清楚,三年在南非的生活和六個月對薩拉的愛將他變成了懦夫。

卡瑟爾知道自己的改變,可他依然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我們沒有辦法揣測他的情感,只能裝作明白。

現在卡瑟爾在莫斯科,可能永遠也不會與他的家人再見面。他的生活被監視,電話被監聽,等待他的只有一片難以撕破的沉寂。

對於一個從事那麼多年秘密情報工作的人而言,卡瑟爾感受到一種古怪的遊離在所有人之外的滋味。未來有什麼樣的生活在等待他,他還將面臨什麼樣的人性選擇,不得而知。

幫別的男人養孩子,照顧老婆,什麼才是卡瑟爾的人性底色

結語

加西亞 馬爾克斯說:“說真的,我喜歡格林的所有書,但我更喜歡人性的因素,這是一本接近於完美無缺的小說。”他還曾說:“雖然把諾貝爾獎授予了我,但也是間接授予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讀過格林,我不可能寫出任何東西。”

這就是格雷厄姆 格林,67年寫作生涯,有25部作品留下來,被譽為20世紀大師級作家。

真正瞭解人性的人,才知道始終堅持善良有多難得。這就是《人性的因素》告訴我們的。

這個世界大抵如此,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