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期待是連線,要求才是阻礙

關注點家庭幸福服務者(FamilyWarmLove)↑↑↑

改變心理,改變生活!

親密關係中,期待是連線,要求才是阻礙

文/八爺

編輯/益達

作為孩子,你對父母是否有期待?比如,在某些事情上,你期待父母能多理解、體諒你。

如果你是家長,你對孩子是否有期待?比如你可能期待孩子能懂事聽話。

如果你有伴侶,你對另一半是否也有期待呢?比如你期望ta能對你溫柔一點。

但是很多時候,有了期待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失望,甚至是一次次的失望,你會怎麼做呢?

我把我對「期待」的理解和思考整理出來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什麼是期待

「期待」看起來好像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自己期待別人是什麼樣子的,另一種是期待別人怎麼對待自己。

但是在關係裡面,後者才是期待的真實面貌,也就是其實你期待的不是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而是期待對方在那樣的特徵下如何對待你。

比如,我期待伴侶是一個溫柔的人,不是我希望ta是個多麼溫柔的人,我真正期待的是,他溫柔的時候,會怎麼對我。

2

期待在家庭中的影響力

「期待」存在於親子關係中。父母對孩子抱有巨大的期待。

比如,期待孩子健康,所以會精心準備餐食;期待孩子成績好,所以報各種補習班。

反過來

孩子對父母

有巨大的期待。

人際關係一定是雙向互動進行的,所以孩子必然對父母抱有期待。

比如,孩子期待父母可以好好照顧自己,期待父母之間不要吵架、打架,期待父母不要冤枉自己。

「期待」還存在於親密關係中。

我們對伴侶都是有期待的,期待另一半可以尊重、理解、包容、支援自己。

當然,「期待」還發生在其他地方,比如師生關係、領導與員工之間、合作伙伴之間等等,但我主要講家庭裡發生的期待。

當期待被滿足,我們通常會感到幸福愉悅、一切美好;當期待沒有被滿足,則會失望、痛苦,甚至悲慘,一切都顯得不值得。

我的一個當事人,在外面被別人欺負了,感到非常的害怕。

於是打電話給自己伴侶過來,期待可以支援自己,伴侶是匆忙趕過來了。

但是伴侶見到當事人的第一句話,是罵ta,很難聽那種。

雖然事情過了,但當事人一直耿耿於懷,感覺很痛苦,也覺得不可思議,兩人因此吵得不可開交,以至於要離婚的地步。

這位當事人期待的只不過是自己脆弱的時候,伴侶可以支援到自己,結果失望了。

另外一個朋友的故事

她當時給我說這件事情,最讓她感到幸福的是:當他看到對方幫忙付維修費的時候,那時候她正好是經濟困難期,幫了她很大的忙。

因為她知道對方不怎麼攜帶現金的(在國外),這次肯定是特意帶的。

現在兩個人感情很好,一起學習奮鬥,一起遊玩兒,也一起買了房子。

可以這麼說,在家庭中,如何處理好期待是事關幸福與否的

3

關於期待兩個常見問題

1、如果家人之間沒有了期待,會怎麼樣?

在親子關係中,如果父母對孩子沒有期待,那麼就感受不到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父母可能會表現得比較冷漠,對孩子只有養育責任(甚至沒有)。

孩子則會感覺到被忽視,認為自己不重要,形成低價值感,會採用不同方式來適應被忽視所帶來的痛苦。

要麼是隔離情感,不要父母了;要麼搞事情,以更加誇張的表現試圖繼續吸引父母。

與之對應的是孩子對父母沒有期待,這類情況一般不多,

畢竟生理本能需要孩子與父母產生感情,這樣更利於生存。

孩子對父母失望,絕大部分來自於父母對孩子不在乎以後,孩子自保的選擇。

因為如果繼續對父母期待,那麼就會持續地感受失望的痛苦。

結果可能是孩子自己持續內耗以處理自己失望痛苦的情緒,沒有精力去發展自我,形成低社會能力。或者採用情感隔離,不與他人建立親近的關係等等。

而在親密關係中,伴侶之間失去了對彼此的期待,也就沒有了情感上的流動,兩人關係會變得冰冷,就像兩個平行線一樣。

但是人都是有情感層面的需要,在伴侶身上得不到滿足,

那麼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這樣會感到很痛苦,也很擰巴,甚至會生病;或者是與其他人形成情感流動。比如孩子,比如第三者,造成家庭的問題與危機。

無論是親子,還是親密關係中,甚至是與所有人的關係,

人們的情感不都是在完成彼此期待的互動中,建立起來的嗎?

人際關係本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要產生連線,必然需要互動的模式,在我看來就是:

期待—被滿足—愉悅幸福—期待—...。

或者

期待—不被滿足—調整—滿足—愉悅幸福—期待—...。

我有一個期待,你滿足我;你有個期待,我也滿足你,就是在這樣持續相互期待與滿足的互動模式下,

情感得到流動,關係得到連線,才有繼續走下去

動力

在我看來,愛的具體表現就是情感的流動。

2、但是期待過後總是失望,該怎麼辦?

有期待,就有不被滿足的時候,就會感到失望。如果持續地失望,就會很痛苦,甚至絕望。

有些關係的確如此,對方持續地不滿足自己的期待。

然而有很大一部分人將

要求與期待混淆了,誤將要求視為期待,產生很大的憤怒與絕望的。

「期待」是讓對方滿足

關係需要

,是平等的互動,屬於關係範疇。

「要求」則是讓對方滿足

自己的需要

,是不平等的互動,屬於權力範疇。

要求是將個人對自己的需要放在對方身上,有意無意地將對方當成自己的一部分,消融了對方,關注個人需要是否被對方滿足。

比較常見的型別包括:

將關係視為個人早期情感匱乏的補償;

將關係視為個人成長的躍遷工具;

將關係視為其他關係問題的解答方式…。

這些自我需要都是自己該承擔的,而不是對方,伴侶可以協助我們完成這些部分,但永遠也替代不了自己去完成,因為對方與你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很多你個人的部分對方是做不了的。

關係需要

則是將對方當成一個真實的個體,也是對方可以做到的一些期待,比如理解、支援、包容,保護,認可。

要求與期待給人感覺完全不一樣。

同樣都被滿足了,「期待」會讓人感覺到愉悅高興,因為是自己之外的人給到的;而「要求」,則會被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是自己該做的,付出一方也會感覺到有一絲被壓榨感覺。

同樣都沒有被滿足,「期待」落空會帶來失望,但不會帶來憤怒與痛苦,因為知道對方是一個真實的人,也有侷限性。而「要求」則會帶來憤怒與痛苦。

如果「期待」持續不被滿足,我們會明白這不是對方的錯,不需要對方負責,只是對方做不了,繼續包容ta還是換人,自主權在你自己手上。

而「要求」,則會帶來指責與控訴,因為這是理所當然要完成的,自主權在別人手裡。當對方不想繼續去滿足你的要求之後,ta會選擇離開。

4

最後

主要內容就是這些,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我覺得應該是:

親密關係中,要求是阻礙,期待才是連線。

改變心理,改變生活!

八爺

家庭治療師,敘事治療師

擅長領域:親密關係、家庭婚姻、以及親子問題。

我願意與你分享人生故事、生活感悟和諮詢經驗,

也願意傾聽你的故事,探討你的人生困惑。

相關文章